用于车辆的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9948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第一壳体10,在内部形成安装部件的第一容纳空间12;第二壳体30,与所述第一壳体10接合,并在内部形成安装部件的第二容纳空间32’;电路板50,通过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的接合容纳于所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之间,并安装有多个部件;以及,多个固定部40,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2或第二容纳空间32’中的至少一个的一侧,并且至少包围所述部件的一部分,将其固定。在所述固定部40形成插入所述部件的插入孔41,在所述插入孔41形成散热通道43。这样,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安装部件的、用于车辆的块的固定部40上形成散热通道43,则部件产生的热量不会困在固定部40,而是可向固定部40的外侧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块,更具体地,涉及其中安装有包括诸如端子的多个电气部件并执行车辆内部多种电气连接功能的用于车辆的块。
技术介绍
在车辆上使用的用于车辆的块采用各种部件。例如,用于车辆的块内设置有诸如熔断器、继电器和端子等多个各种部件,这些部件电气连接用于车辆的块的内外部,使得用于车辆的块可执行各种功能。这样一来,因为安装于用于车辆的块内的部件进行电气连接,所以在该过程中必然产生热量。具体地,在用于车辆的块的内部具有密集的、诸如叉式端子等小尺寸的部件时,这种热量产生更为严重。如果不能有效地排出所产生的热量,则出现合成树脂材质的用于车辆的块部分熔化或部件本身损坏等问题,而且必须限制用于车辆的块的电容量。另外,因为用于车辆的块的壳体是合成树脂注塑制品,所以施加外力时容易弯曲或产生变形。并且当由两个以上的组装部件构成壳体时,由于这种外力而易于在壳体的组装部之间产生间隙。另外,用于车辆的块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在车辆内部,因而,在插入紧固件的固定支架和壳体的连接部分负荷集中,会出现连接部分容易损坏或产生白化现象的问题。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4-0074148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安装在用于车辆的块内的部件所产生的热量在用于车辆的块内产生对流以进行散热。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在用于车辆的块的壳体外面设置高度差部以提高壳体的强度,同时通过在用于车辆的块的壳体设置的防止变形片来消除构成用于车辆的块的两个壳体之间的间隙。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在负荷集中的固定支架与壳体之间设置加强肋状件以分散集中的负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特征,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包括:第一壳体,在其中形成安装部件的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接合,并在其中形成安装部件的第二容纳空间;电路板,通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接合容纳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并安装有多个部件;以及固定部,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或第二容纳空间中的至少一个的一侦U,并且至少包围所述部件的一部分,将其固定。其中,所述固定部中形成用于插入所述部件的插入孔,在所述插入孔中形成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通过贯穿所述固定部或凹入所述固定部的一部分形成,且所述散热通道的一侧与所述插入孔连接。—对所述散热通道在所述插入孔的两侧对称形成。所述电路板上形成有安装所述部件的安装孔,并在所述安装孔的周围至少形成一个或多个围绕所述安装孔并贯穿所述电路板的散热孔。所述散热通道和所述散热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高度差部在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的一侧的外面形成,且以所述高度差部为基准在两侧形成高度彼此不同的外面。在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面设置朝向第二壳体或第一壳体凸出的防止变形片。所述防止变形片设置成从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外面朝向所述第二壳体或第一壳体凸出的结构,并且所述第二壳体或第一壳体上凹入以形成防止变形槽,以便插入所述防止变形片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外面凸出设置的防止变形片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接合时,抵接所述第二壳体或第一壳体的外面。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形成有连接孔的固定支架,在所述连接孔的边缘凸出形成凸出肋状件。在与所述固定支架相邻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面设置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面凸出并向所述固定支架延伸的加强肋状件。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块可以期待以下优点。在本专利技术中,在安装部件的用于车辆的块的固定部上形成散热通道,因而,部件产生的热量不会困在固定部,而是可以朝向固定部的外侧排出,从而设置有固定部和散热通道的用于车辆的块具有提高散热性的效果。具体地,在本专利技术中,不只是用于车辆的块的壳体,内置于壳体中的电路板的安装孔也在与散热通道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散热孔。通过该散热孔更顺畅地使从部件产生的热量对流而排出热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性。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在用于车辆的块的壳体形成高度差部来提高壳体的刚性,从而减小壳体的弯曲或扭曲,并且设置在壳体(第一壳体)的防止变形片紧贴在相对的壳体(第二壳体)的外面,防止用于车辆的块的组装部分分离,从而提高用于车辆的块的耐久性。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在将用于车辆的块固定至车辆内部的固定支架周围设置加强肋状件,以加强固定支架和用于车辆的块壳体的连接部分的强度,从而可以防止固定支架周围的白化现象或固定支架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块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块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仰视图。图4是从构成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二壳体的主要部分的底部方向观察的立体图。图5是构成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固定部的主要结构立体图。图6是构成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二壳体的局部仰视图。图7是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电路板的平面构成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块以大约六面体的形状形成,是由多个部件组装成的一个块体。所述用于车辆的块主要由第一壳体10和与其组装的第二壳体30组成,并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之间容纳电路板50。另外,在由所述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30遮蔽的内部空间中安装有多个部件。其中,所安装部件的一部分向外部露出,可以与外部的相对应物体进行电气连接。首先描述所述第一壳体10。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0构成用于车辆的块的下部本体,且大致六面体形状的第一壳体本体11形成框架。第一容纳空间12在所述第一壳体10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2可以安装多个部件。电路板50也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2中。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2可以设置多个安装块体13,且所述安装块体13上可以安装包括端子在内的多个部件。对应安装各个安装块体13的部件可以以多种形状形成。作为参考,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于电路板50的端子T1、T2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安装块体13插入并朝向第一壳体10的下方露出。在所述第一壳体10设置有连接凸出部14。所述连接凸出部14从第一壳体10的侧面凸出而形成。通过连接凸出部14与第二壳体30的连接槽(如图所示)组装,可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彼此接合。优选地,在所述连接凸出部14的外面形成倾斜部,该倾斜部在组装时被引导至第二壳体30的连接槽。在所述第一壳体10的外面设置有防止变形片15、17。所述防止变形片15、17用于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彼此接合的状态下,防止外力引起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之间分离或其中一部分弯曲。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0上设置有两种防止变形片:第一防止片15和第二防止片17。所述第一防止片15和第二防止片17都设置成从所述第一壳体10凸出,且第一防止片15和第二防止片17—端向着第二壳体30向上凸出。所述第一防止片15大约以‘π ’形状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在内部形成用于安装部件的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接合,并在内部形成用于安装所述部件的第二容纳空间;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接合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并安装有多个部件;以及多个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或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中的至少一个的一侧,并且至少包围所述部件的一部分以将其固定;其中,所述多个固定部中的至少任何一个固定部形成与相邻其它固定部彼此不同的凸出程度,所述电路板上形成安装所述部件的安装孔,并在所述安装孔的周围至少形成一个以上围绕所述安装孔并贯穿所述电路板的散热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子旻金基泽
申请(专利权)人:韩国端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