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粉吸入器和吸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9542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干粉吸入器,包括第一室和第二室,在第一室中干粉被一振动器分散且按尺寸分离,在第二室中按尺寸分离的分散的粉末可被气流拾取而载入病人体内。还包括一用于控制剂量的电子电路(48)。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采用一流体传感器来启动和控制吸入装置的各部件。该流体传感器包括一位于所述吸入装置内的声频元件(208),比如麦克风,检测装置内的流体并输出表示流体的频率和振幅的信号。这些信号控制和启动静电板(226)和/或一高频振动器(228)。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静电成象技术用于包装微克级的微细粉末,比如分立胶囊和药片形式的药品。一具有给定尺寸和电荷的静电“图象”(325A)暴露于离子化的药粉,以便将已知量的药品吸引到图象上。生成的药品“图象”(326A)转移(330)到一端部开口的胶囊(329)、一部分成形的药片(360)或可食用薄片(384)或带(390)上。然后密封胶囊,例如通过压盖,或者最终形成药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的计量、包装和输送领域。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用途是便于干粉药物的计量、包装和/或粉状药物的吸入领域,尽管其它的用途也在考虑之列,包括其它的药物应用。直接应用药剂治疗呼吸道的某些疾病是众所周知的。由于这些药剂最容易在干粉形式下获得,所以最方便的方法是从口中或者鼻子中吸入这些粉末状物质。这种粉末形式使药剂的利用更好,因为药物恰好在需要的部位沉积,而这些部位需要药物的作用,因此,非常小的药物剂量通常能与其它方式服用更大剂量同样有效,使不希望的副作用的发生显著降低,药剂成本大大下降。作为选择,这种形式的药物可以用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以外的多种疾病。当这种药物沉积在肺部大面积表面上时,可以很快地吸收到血流中,因此这种应用方法可以取代注射、服用药片或其它传统方式。制药工业的观点是当送到呼吸道的药物颗粒尺寸在1至5微米之间时药物的生物利用率最佳。当药物颗粒必须在该尺寸范围内时,干粉输送系统必须解决许多问题(1)在制造和储存过程中小尺寸颗粒在其自身产生静电荷。这导致颗粒结块或聚合,产生有效尺寸大于5微米的颗粒团。这样,这些大团到达肺部深处的可能性减小。这又使可被病人吸收的包装药物的百分比较低。(2)需要输送给病人的活性药物数量可以约为微克的10倍。例如,舒喘宁,在哮喘中使用的药物,通常为25至50微克。现在的制造装置可以有效地以可接受的精度输送毫克剂量范围内的等分药物。所以标准操作是将活性药物与填料或填充剂比如乳糖混合。添加剂也使药物“易于流动”。填料也称作载体,因为药物颗粒也通过静电或化学键而粘附到这些颗粒上。这些载体颗粒比药物颗粒大很多。干粉吸入器将药物从载体分离的能力是设计效能的一项重要性能参数。(3)尺寸大于5微米的活性药物颗粒将沉积在口或咽喉里。这造成了另一层的不确定性,因为药物在这些位置的生物利用率和吸收量与肺部不同。干粉吸入器必须使沉积在这些位置的药物最少,以减小与药物的生物利用律相关的不确定性。现有技术的干粉吸入器(DPIs)通常有一个将药物(活性药物加载体)引入高速气流中的部件。高速气流用作破碎微粒化颗粒团或将药物颗粒从载体分离的主要机构。许多用于分配这种药粉形式的药物的吸入装置在现有技术中是公知的。例如,美国专利US3,507,277、US3,518,992、US3,635,219、US3,795,244和US3,807,400,公开了吸入装置具有用于刺破盛有粉状药物的胶囊的部件,在吸入过程中药粉从刺破的胶囊引出而进入使用者口中。其中一些专利公开了推进部件,在吸入过程中有助于将药粉从胶囊中分配出,从而不需要单纯地依赖所吸入的空气而从胶囊中吸出药粉。例如,美国专利US2,517,482中公开了一装置,它具有一在吸入之前置于下气室中的盛粉胶囊,在下气室由使用者通过手动按压刺针而刺破胶囊。刺破之后,开始吸入,且胶囊被拉入该装置的上气室,在此在各方向上运动以使药粉通过刺破的孔分配出而进入吸入气流中。美国专利US3,831,606公开了一种吸入装置,它有多个刺针、推进部件和一用于经外部手动操作运行推进部件的自带的电源,从而在吸入过程中推进部件有助于药粉分配入吸入的气流中。另外参见美国专利US5,458,135。这些现有技术装置出现一些问题且有一些缺点,但这些问题和缺点被本专利技术的吸入装置所改正。例如,这些现有技术装置需要使用者在吸入过程中付出相当大的努力,从而实现药粉从刺破胶囊的分配或吸出而进入吸入的气流中。采用这些现有技术的装置,由于吸入而产生的经胶囊上的刺孔的药粉抽吸通常不能将全部或甚至绝大部分药粉从胶囊吸出,因此导致药物的浪费。而且,这些现有技术的装置不可控制吸入到使用者口中的粉状物质的量或块,而不是恒定吸入控制数量的精细分散药粉。现有技术的上述描述主要来自于Wilke等的美国专利US3,948,264,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易于粉状药物吸入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本体部分,上有第一和第二空气入口通道和一出口通道。第二入口通道提供了一个对盛有粉状药物的胶囊的封装,而出口通道成为一从本体伸出的嘴件。提供一胶囊穿刺机构,在转动过程中该机构在胶囊上刺出一或多个孔,从而在机电振动器作用下胶囊的振动过程中,可以将粉状药物从胶囊释放出来。在Wilke等的专利中公开的该穿刺部件包括三个径向安装的、安装在一摆动室内的弹簧偏压刺针。在室的转动过程中,刺针的同时向内的径向运动刺穿胶囊。室的进一步转动使得刺针由于其弹簧安装件而缩回到它们的原始位置,从而将刺针从胶囊退回。机电振动器包括一在其最里端的振动活塞杆,该杆伸入到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的交叉处。一机械电磁线圈蜂鸣器连接到该活塞杆上,用于给活塞杆提供振动的能量。该蜂鸣器由一高能电池供电,且由一外部按钮开关启动。根据Wilke等,在通过出口通道3的吸入和开关10d的同时按压而使机电振动部件10启动的过程中,空气通过入口通道4和12吸入,且通过第二入口通道4的气流提升胶囊而使胶囊邻靠振动活塞杆10a。因此,胶囊快速地振动,药粉被流化而从刺破的孔分配出。(这项技术一般用于通过一漏斗分配粉末的制造过程中,其中漏斗振动而使粉末流化,使其通过漏斗出口移动。胶囊上刺穿的孔就表示漏斗出口。)通过入口通道4和12的气流有助于药粉从胶囊排出,且运载药粉通过出口通道3而进入使用者口中。(Wilke等,第3栏,第45-55行)。Wilke等还公开了机电振动器部件可以与入口室成直角布置,且振动的振幅和频率可以改变,从而调节吸入器的分配特性。因此,如上所述,Wilke等公开的吸入器中的振动器是一机电器件,包括一由电磁线圈蜂鸣器驱动的杆。(该机电部件可以是一驱动凸轮的电动机)。Wilke公开的这种吸入器实现方式的缺点是杆为了有效地振动胶囊需要相对大的机械运动。由于胶囊壁的弹性和药物与胶囊的惯性,需要较大的杆运动,通常约为微米的100倍。而且,一般电磁线圈蜂鸣器的运行频率低于5KHz。这种运行频率趋于是噪音,因此从病人的观点来说是不希望装入干粉吸入器中的。Wilke的机电驱动器的另一缺点是需要高能的电源(Wilke等,第3栏,第38行),因此对于便携单元来说需要大电池电源或需要经常更换电池组。从病人的安全和“易于使用”的观点来说这些特征不是所希望的。相对于该专利文件所引用的其它吸入器,Wilke等的吸入器主要在于减少胶囊中剩余的药粉量。(Wilke等,第4栏,第56-68行,第5栏,第1-48行)。然而,Wilke等没有解决将药粉分散成尺寸低于6微米的颗粒或团,而这是将药物有效地输送到肺部所必需的;而Wilke等,如同现有技术的吸入器,仍然依赖于气流速度来分散进入气流的药粉,分散成适于输送到肺部的颗粒尺寸。另一种现有技术的吸入装置在Bums等的美国专利US5,284,133中公开。在这种装置中,液体药物通过一超声器件比如压电元件而雾化(Bums等,第10栏,第36-51行)。气流,通常为高速,或者推进剂携带着雾化的颗粒而到达病人。在喷雾器中雾化液体药物的能量过高,使得这种将药物输送到肺部的方案仅可用作台式单元。驱动压电元件以产生所需要的机械位移所需的高压还严重地影响该装置的重量和大小。而且这种喷雾器运行原理可以运用到将粉状药物输送到肺部的干粉吸入器中是不明显的。因此,现有技术的装置具有许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粉吸入器,包括第一室和第二室,在第一室干粉可由一振动器分散并且按尺寸分离,在第二室按尺寸分离的分散的粉末可被气流拾取且运载进入病人体内,其改进之处是包括用于控制剂量的电子电路(48)。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德鲁L阿巴拉姆斯阿南德V古马斯特斯科特弗莱明
申请(专利权)人:微量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