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炼钢转炉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8198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8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炼钢转炉工艺,包括如下步骤:使用氧压根据不同炉龄期可在0.7~1.0MPa之间控制,纯供氧时间控制在14—16分钟,吹氧末期应有≥30秒的低枪位操作以均匀钢水成分、温度和降低炉渣氧化性;严禁长时间以低枪位或高枪位吹炼;石灰用量保证终渣碱度R=2.8—3.2之间;矿石加入量根据炉内热平衡情况确定;终渣(FeO)控制在12—16%;第一批料一般在开氧同时加入,温度低时在开吹30秒后加入,其石灰量为总量的1/2—1/3;白云石加入量按终渣中MgO含量8—10%计算,在头批料中一次加入;第二批料视化渣情况,分批5—8分钟加完,要求前期渣3—5分钟内形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工序合理,制造成本低,各参数搭配合理协调,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炼钢转炉工艺,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使用氧压根据不同炉龄期可在0.7~1.0MPa之间控制,纯供氧时间控制在14—16分钟,吹氧末期应有≥30秒的低枪位操作以均匀钢水成分、温度和降低炉渣氧化性;严禁长时间以低枪位或高枪位吹炼;2)、按铁水成分、装入量、碱度及温度要求配加渣料;石灰加入量计算公式:式中:CaO%有效=CaO%石灰‑R×SiO2%石灰注:上述公式适用于低磷铁水(P<0.150%);3)、石灰用量保证终渣碱度R=2.8—3.2之间;矿石加入量根据炉内热平衡情况确定;终渣(FeO)控制在12—16%;4)、第一批料一般在开氧同时加入,温度低时在开吹30秒后加入,其石灰量为总量的1/2—1/3;白云石加入量按终渣中MgO含量8—10%计算,在头批料中一次加入;第二批料视化渣情况,分批5—8分钟加完,要求前期渣3—5分钟内形成;5)、出钢时,把钢包车开到出钢位置,钢包、出钢口对准、勤动、慢动、稳定出钢,待炉长发出出完钢的信号时,立即开动钢包车,摇起炉子,钢液面应距包沿大于200mm;6)、倒渣或出钢时,如果清渣工发出不允许倒渣信号,一助手要服从信号,渣清理完后方可倒渣,出钢时严禁炉口、出钢口下渣;出钢摇炉过程严禁吹扫烟道;7)、电器、仪表及其他设备如发生故障,应立即停吹,联系调度,并及时找有关人员处理,修好后方可吹炼;8)、转炉控制要求:8.1)转炉不在垂直位置0±2℃时,不允许发出氧枪下枪的指令;不允许活动罩裙下降;散装料汇总斗电动插板阀不能动作;8.2)有下列条件之一时,转炉不得倾动:(1)氧枪提升至炉口距离≤0.8米;(2)转炉倾动装置稀油润滑系统启动后,油温、油压、流量不正常;(3)活动罩裙未升到上极限时;(4)转炉倾动装置稀油润滑系统监测不正常时报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万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国凯畅机床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