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法脱硫除雾装置及湿法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7684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9 0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湿法脱硫除雾装置及湿法脱硫装置,属于湿法脱硫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湿法脱硫除雾装置包括至少两层平行的管排,相邻的两层管排之间错开布置,每层管排均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中空细管,还包括冷却介质源,至少部分中空细管与冷却介质源连通,冷却介质源用于为中空细管提供冷却介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管排内部连通冷却介质以对烟气进行冷却,烟气中的水蒸气会以细颗粒物及液滴为核心进行冷凝,这样细颗粒物和液滴的质量会增大,惯性增加,提高了除雾器对细颗粒物及液滴的捕集能力,避免了“石膏雨”的产生,提升了除雾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湿法脱硫装置由于设置有上述湿法脱硫除雾装置,其不易结垢堵塞、除雾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湿法脱硫
,尤其涉及一种湿法脱硫除雾装置及设置有该湿法脱硫除雾装置的湿法脱硫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燃煤锅炉湿法脱硫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夹杂石膏的雾滴,需要通过除雾器进行捕集,湿法脱硫普遍采用屋脊式除雾器和管式除雾器,其原理是依靠烟气中浆液滴的惯性作用和重力作用,迫使烟气在运动过程中连续改变方向,使烟气流在惯性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气液分离,达到除雾的目的。目前应用的除雾器对微细的液滴及固体颗粒物的捕集能力较低,同时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还可能会出现结垢、堵塞情况,导致除雾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不易结垢、堵塞,除雾效率高的湿法脱硫除雾装置;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不易结垢、堵塞,除雾效率高的湿法脱硫 目.ο为达此目的,一方面,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种湿法脱硫除雾装置,包括至少两层平行的管排,所述管排的两端分别支撑于支撑件上,相邻的两层所述管排之间错开布置,每层所述管排均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中空细管,还包括冷却介质源,至少部分所述中空细管与所述冷却介质源连通,所述冷却介质源用于为所述中空细管提供冷却介质。更进一步地,所述冷却介质为冷却水。更进一步地,所述管排由含氟的塑料材料制成。更进一步地,处于同一层管排的相邻的两个所述中空细管之间的间距为所述中空细管的直径的2-3倍。更进一步地,相邻的两层管排之间的间距为所述中空细管的直径的1-1.5倍。更进一步地,所述管排的层数为5-15层。更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细管的截面为圆形或水滴形。更进一步地,所述管排的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0°-25°。更进一步地,所述脱硫除雾器还包括水冲洗装置,所述水冲洗装置用于对所述管排的外表面进行冲洗。另一方面,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种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湿法脱硫除雾装置的湿法脱硫装置,包括湿法脱硫塔,所述湿法脱硫除雾装置设置于所述湿法脱硫塔的喷淋层上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湿法脱硫除雾装置,管排内部连通冷却介质后,管排能够对湿饱和状态的烟气进行冷却,烟气中的水蒸气会以细颗粒物及液滴为核心进行冷凝,这样细颗粒物和液滴的质量会增大,惯性增加,提高了除雾器对细颗粒物及液滴的捕集能力,避免了“石膏雨”的产生,提升了除雾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湿法脱硫装置由于设置有上述湿法脱硫除雾装置,其不易结垢堵塞、除雾效果好O【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脱硫除雾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脱硫除雾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提供的湿法脱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排;11、中空细管;2、支撑件;3、湿法脱硫塔;4、喷淋层;5、浆液池;6、脱硫塔入口; 7、脱硫塔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湿法脱硫除雾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至少两层平行的管排I,管排I的两端分别支撑于支撑件2上,相邻的两层管排I之间错开布置,每层管排I均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中空细管11,还包括冷却介质源(图中未示),至少部分中空细管11与冷却介质源连通,冷却介质源用于为中空细管11提供冷却介质以冷却中空细管11。冷却介质源中的冷却介质优选为冷却水,无毒、成本低、冷却效果好,但冷却介质并不局限为水,也可以为其他一些具有冷却效果的无毒介质。支撑件的结构形状没有具体限制,可以起到支撑管排的作用即可,例如支撑件为支撑板。另外,本实施例中,多根指至少两根。本实施例中:当换热管排内部连通冷却介质之后,大量的石膏浆液与管排发生机械撞击,管排能够对湿饱和状态的烟气进行冷却,烟气中的水蒸气会以细颗粒物及液滴为核心进行冷凝,这样细颗粒物和液滴的质量会增大,惯性增加,提高了除雾器对细颗粒物及液滴的捕集能力,经过除雾器的处理后,烟气中的雾滴浓度明显下降,甚至下降至小于20mg/Nm3,避免了 “石膏雨”的产生,提升了除雾效果。作为更优选的实施方式,管排由含氟的塑料材料制成。由于烟气温度位于水露点以下,所以烟气除尘除雾器必须抗硫酸腐蚀,而氟塑料管具有优异的耐硫酸腐蚀性能并且耐高温。更进一步地,处于同一层管排的相邻的两个中空细管11之间的间距为中空细管11的直径的2-3倍;相邻的两层管排之间的间距为中空细管11的直径的1-1.5倍。本实施方式中,管排较密集的设置方式,可以增加石膏浆液与管束发生机械撞击的机会,从而提升对石膏浆液滴的捕集作用,增强除雾效果。另外,本实施例中,管排的数量优选为10层,但并不局限于10层,例如3层、5层、7层、15层,可以满足所需的除雾效果即可。更进一步地,管排的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可以为0°,即管排沿水平方向设置且与烟气流的方向垂直,另外管排也可以与水平方向呈倾斜设置,例如,管排与水平线的夹角为25°,以进一步降低堵塞风险。更具体地,中空细管11的截面为圆形;中空细管11的截面也可以为水滴形,以提高拦截雾滴的面积。更进一步地,脱硫除雾器还包括水冲洗装置,水冲洗装置用于对管排的外表面进行冲洗。另外,本实施例湿法脱硫除雾装置,还可以同时设置平板式除雾结构和屋脊式除雾结构中的一种,并令平板式除雾结构和屋脊式除雾结构置于管排上方,结合至少两种结构的除雾器,可以提升除雾效果。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湿法脱硫除雾装置的湿法脱硫装置,如图3所示,其包括湿法脱硫塔3,湿法脱硫除雾装置置于湿法脱硫塔的喷淋层4上方。更具体地,该湿法脱硫塔的底部设置有浆液池5,脱硫塔3的侧壁上设置有脱硫塔入口 6,脱硫塔3顶部设置有脱硫塔出口 7,脱硫塔3内部设置有上述喷淋层4,湿法脱硫除雾装置置于湿法脱硫塔的喷淋层4上方。烟气首先通过脱硫塔入口进入脱硫塔,然后经过喷淋层,烟气被冷却脱硫,然后进入脱硫除雾器,烟气中携带的大量石膏浆液滴及颗粒物被捕集,经过除雾后的净烟气通过脱硫塔出口进入到尾部烟道,并最终通过烟囱排入大气。本实施例提供的湿法脱硫装置由于设置有上述湿法脱硫除雾装置,其不易结垢、堵塞、除雾效果好。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湿法脱硫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层平行的管排(I),所述管排(I)的两端分别支撑于支撑件(2)上,相邻的两层所述管排(I)之间错开布置,每层所述管排(I)均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中空细管(U),还包括冷却介质源,至少部分所述中空细管(11)与所述冷却介质源连通,所述冷却介质源用于为所述中空细管(11)提供冷却介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脱硫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为冷却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脱硫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排(I)由含氟的塑料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湿法脱硫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处于同一层管排(I)的相邻的两个所述中空细管(11)之间的间距为所述中空细管(11)的直径的2-3倍。5.根据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湿法脱硫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层平行的管排(1),所述管排(1)的两端分别支撑于支撑件(2)上,相邻的两层所述管排(1)之间错开布置,每层所述管排(1)均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中空细管(11),还包括冷却介质源,至少部分所述中空细管(11)与所述冷却介质源连通,所述冷却介质源用于为所述中空细管(11)提供冷却介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海涛李斌付玉玲贾明华张玉斌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