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式血浆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7257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膜式血浆分离器,包括筒体、过滤装置和置于过滤装置上的血浆分离膜,所述的过滤装置前部设置有血液导入口及血液返回口、所述的过滤装置后部血浆废液出口,所述的血浆分离膜的孔径为0.02~0.06微米。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膜式血浆分离器(1)避免了用普通血浆分离器进行血浆置换时引起的低胶体渗透压,尤其是低球蛋白血症;(2)可以将健康人的新鲜血浆与晶体溶液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作为置换液,从而节约新鲜血浆的用量;(3)与普通血浆分离器相比,减少了促进肝细胞再生的大分子物质如肝细胞生长因子的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膜式血浆分离器
技术介绍
当肝功能衰竭时,机体解毒功能低下,体内蓄积毒性物质,同时蛋白合成能力低下,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这时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采用血浆分离器将患者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同时代之以新鲜冰冻血浆或人血白蛋白溶液,既可以除去血液的中、小分子及与蛋白结合的毒性物质,又可补充肝功能不全病人缺乏的凝血因子、白蛋白等。因此血浆置换经常用于肝功能衰竭病人的抢救,是人工肝支持系统中主要的方法之一。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是将患者的含有毒素或致病物质的血浆分离出来弃去,补充等量的置换液(为正常人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溶液或晶体溶液),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血浆置换疗法包括两个部分,血浆分离和补充置换液。目前,血浆分离主要采用膜式血浆分离器进行,血浆分离器具有无数小的膜孔,将血液分离成能透过膜孔的物质(血浆成分)和不能透过膜孔的物质(血球成分)。目前,普通的血浆分离器的孔径为0.2-0.6μm,这样的分离器的特点是通透性高,血球成分不通过,而血浆成分从大至小的物质几乎都可均等透过。造成血浆置换后一个常见的副反应低球蛋白血症。这个副反应产生的原因(1)正常人血中主要的大分子物质被血浆分离器毫无选择性地除去;而补充的正常人新鲜冰冻血浆由于血浆制作过程要加入一定比例的枸橼酸钠抗凝剂溶液,其中的成分被一定程度地稀释。例如正常人血清中球蛋白浓度为20-35g/L,白蛋白浓度为35-55g/L;而补充的正常人新鲜血浆中的球蛋白浓度约20g/L,白蛋白浓度约35g/L。(2)由于血浆来源紧张,临床上很难全部用等量的新鲜冰冻血浆来置换废弃的患者血浆,而常用一定量的4%白蛋白溶液或晶体溶液代替。上述两个因素造成了血浆置换后的低球蛋白血症。血浆置换后球蛋白的下降在血浆置换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疗时,其危害性不明显,但它对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却非常有害。因为它可加重重型肝炎患者本身已存在低球蛋白血症和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继发感染,甚至脑水肿。普通的血浆分离器用于肝功能衰竭治疗时另一不足之处它无选择性地去除患者血浆中的所有成分,包括在患者血液中显著升高能促进肝细胞再生的物质如肝细胞生长因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普通的血浆分离器对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时,由于其无选择性地去除血浆所有成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既能有效去除肝功能衰竭患者体内的毒素、又能保留有利于机体恢复的一些大分子物质膜式血浆分离器。为达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膜式血浆分离器,包括筒体、过滤装置和置于过滤装置上的血浆分离膜,所述的过滤装置前部设置有血液导入口及血液返回口、所述的过滤装置后部血浆废液出口。所述的血浆分离膜的孔径为0.02~0.06微米,最佳孔径为0.03~0.04微米,例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肝功能衰竭患者体内的主要毒素与白蛋白结合的毒素(包括胆红素、脂肪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苯二氮唑等)、中分子物质和小分子物质等。因此血浆分离器的孔径不能太小,要对白蛋白有较高的筛选系数;但是血浆分离器的孔径又不能太大,对免疫球蛋白、补体、肝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原的筛选系数要小。经实验表明,0.02微米孔径的血浆分离器对下列物质的筛选系数为白蛋白69%,IgG免疫球蛋白34%,纤维蛋白原1%,IgM免疫球蛋白0%;0.06微米孔径的血浆分离器对下列物质的筛选系数为白蛋白98%,IgG免疫球蛋白92%,纤维蛋白原81%,IgM免疫球蛋白46%。所述的膜式血浆分离器主要应用于人工肝中的血浆置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膜式血浆分离器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该膜式血浆分离器避免了用普通血浆分离器进行血浆置换时引起的低胶体渗透压,尤其是低球蛋白血症;(2)可以将健康人的新鲜血浆与晶体溶液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作为置换液,从而节约新鲜血浆的用量。(3)与普通血浆分离器相比,减少了促进肝细胞再生的大分子物质如肝细胞生长因子的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膜式血浆分离器应用于血浆置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用普通血浆分离器对65例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浆置换,置换液采用3000ml血浆+500ml的4%白蛋白;所用血浆分离膜为聚砜膜,孔径为0.3微米。血浆置换前后的生化指标改变见表1。相关物质分子量为白蛋白69KD,IgG免疫球蛋白150KD,纤维蛋白原340KD,IgM免疫球蛋白900KD表1孔径0.3微米血浆分离器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改变 实施例2用孔径为0.03微米的血浆分离器对8例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浆置换,置换液采用3000ml血浆+500ml的4%白蛋白;所用血浆分离膜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参见附图1,病人血液经过血液泵6经血液入口2进入膜式血浆分离器1,分离后的血浆废液经通过血液泵6经废液出口4排出,补充液经补液入口3与置换后的病人血液混合,一同经血液出口5输入病人体内,达到血浆置换的效果,血浆置换疗前后的生化改变见表2。表2孔径0.03微米血浆分离器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改变 实施例3用孔径为0.03微米的血浆分离器对24例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浆置换,置换液采用3000ml血浆+500ml的4%白蛋白+500ml生理盐水;所用血浆分离膜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参见附图1,病人血液经过血液泵6经血液入口2进入膜式血浆分离器1,分离后的血浆废液经通过血液泵6经废液出口4排出,补充液经补液入口3与置换后的病人血液混合,一同经血液出口5输入病人体内,达到血浆置换的效果,血浆置换疗前后的生化改变见下表。权利要求1.一种膜式血浆分离器,包括筒体、过滤装置和置于过滤装置上的血浆分离膜,所述的过滤装置前部设置有血液导入口及血液返回口、所述的过滤装置后部血浆废液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血浆分离膜的孔径为0.02~0.06微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血浆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血浆分离膜的孔径为0.03~0.04微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血浆分离器在人工肝中的应用。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膜式血浆分离器,包括筒体、过滤装置和置于过滤装置上的血浆分离膜,所述的过滤装置前部设置有血液导入口及血液返回口、所述的过滤装置后部血浆废液出口,所述的血浆分离膜的孔径为0.02~0.06微米。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膜式血浆分离器(1)避免了用普通血浆分离器进行血浆置换时引起的低胶体渗透压,尤其是低球蛋白血症;(2)可以将健康人的新鲜血浆与晶体溶液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作为置换液,从而节约新鲜血浆的用量;(3)与普通血浆分离器相比,减少了促进肝细胞再生的大分子物质如肝细胞生长因子的损失。文档编号A61M1/38GK1733319SQ200410066460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4日专利技术者李兰娟, 刘小丽, 黄建荣, 徐小薇, 杨仟, 陈月美 申请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膜式血浆分离器,包括筒体、过滤装置和置于过滤装置上的血浆分离膜,所述的过滤装置前部设置有血液导入口及血液返回口、所述的过滤装置后部血浆废液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血浆分离膜的孔径为0.02~0.06微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兰娟刘小丽黄建荣徐小薇杨仟陈月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