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盘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7106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8 2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托盘组件,该托盘组件包括一壳体及托盘,该壳体上开设第一狭槽,该托盘通过该第一狭槽被插入至该壳体内,该壳体的底面上突出形成一定位块,该托盘组件还包括固定于该壳体且与第一狭槽对准的第一固定块、固定于壳体且与定位块对准的第二固定块、置于该第一固定块与托盘的第一侧壁之间的第一弹性件,及置于该第二固定块与托盘的第二侧壁之间的第二弹性件,该托盘的第三侧壁紧贴该定位块,当该托盘插入至该壳体内时,该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被托盘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压缩,从而产生反作用力结合定位块将该托盘固定于壳体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托盘组件,便于用户操作,且可避免托盘掉落的问题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托盘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电子装置上的托盘组件都是与电子装置滑动连接在一起,托盘组件在外力 作用下,相对该电子装置滑出或者滑入以实现用户对托盘组件上的卡进行更换操作。但是, 长期的滑出及滑入操作容易磨损电子装置上的滑轨,使得托盘组件与电子装置无法卡合, 在无外力作用下,该托盘组件可能从电子装置上自动滑出,影像用户对电子装置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托盘组件,旨在解决上述因为滑动连接所产生的 问题。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托盘组件,该托盘组件包括一壳体,该壳体的侧面上开设第一狭 槽,该托盘组件还包括一托盘,该托盘通过该第一狭槽被插入至该壳体内,该壳体的底面 上突出形成一定位块,该托盘组件还包括固定于该壳体底面且与第一狭槽对准的第一固定 块、固定于壳体底面上且与定位块对准的第二固定块、置于该第一固定块与托盘的第一侧 壁之间的第一弹性件,及置于该第二固定块与托盘的第二侧壁之间的第二弹性件,该托盘 的第三侧壁紧贴该定位块,该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之间相互垂直,与第三侧壁之间相互平 行,当该托盘插入至该壳体内时,该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被托盘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 壁压缩,从而产生反作用力结合定位块将该托盘固定于壳体内部。 本专利技术的托盘组件,利用第二弹性件与定位块的配合将托盘固定于该壳体内部, 利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将托盘推出该壳体,以此达到便于用户操作,且可以避免滑动连接 所产生的上述问题。【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托盘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托盘组件在另一角度上的立体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托盘组件的部分分解视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托盘组件部分被推出的立体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为一种托盘组件100。该托盘组件100包括一壳体10及 一托盘20。该壳体10包括一侧面101及一底面102。该壳体10的侧面101上开设第一狭 槽103。该托盘20通过该第一狭槽103被插入至该壳体10内。该壳体的底面上突出形成 一定位块109。该托盘组件100还包括固定于该壳体底面102且与第一狭槽103对准的第 一固定块30、固定于壳体底面102上且与定位块109对准的第二固定块40、置于该第一固 定块30与托盘的第一侧壁201之间的第一弹性件50,及置于该第二固定块40与托盘的第 二侧壁202之间的第二弹性件60。该第二侧壁202与第一侧壁201之间相互垂直,该第三 侧壁203平行于该第二侧壁202。该第一弹性件50及第二弹性件60被插入的托盘20的第 一侧壁201及第二侧壁202压缩,且在该第二弹性件60、定位块109与托盘20侧壁之间的 摩擦力大于第一弹性件50被压缩所产生弹力时,该托盘20在第二弹性件60与定位块109 的作用下被固定在壳体10内。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弹性件50及第二弹性件60为弹簧。 该托盘用于支撑一卡,该卡可为S頂卡,SD卡等。该第一侧壁201与第二侧壁202及第三 侧壁203相交的端部为圆弧形。该第二固定块40可根据定位块109位置的不同进行不同 的设置,以此保持该第二固定块40始终与定位块109对准,从而使得该托盘20可被稳定的 固定在壳体10内。 该托盘20的第二侧壁202靠近第一侧壁201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三狭槽204。 该托盘组件100还包括置于第一固定块30与第一侧壁201之间且固定于该壳体 底面102上的第三固定块70、置于第二固定块40与第二侧壁202之间且固定于该壳体底面 102上的第四固定块80、第一导杆90、第二导杆110、及一推动件130。 该第三固定块7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701。该第一导杆90的第一端901穿过该第 一通孔701以抵触该第一侧壁201,该第一导杆90的第二端902抵触该第一弹性件50。该 第四固定块80上开设有第二通孔801。该第二导杆110的第一端1101穿过该第二通孔801 并滑动收容于该第三狭槽中,该第二导杆110的第二端1102抵触该第二弹性件60。该第二 导杆110的第二端1102上开设有第三通孔1103。该壳体10的侧面101上还开设有第二狭 槽104。该推动件130 -端穿过该第二狭槽104外露,该推动件130的另一端穿过该第三通 孔 1103。 请参考图4所示,在用户需要更换该托盘20上的卡时,首先用户对该推动件130 通过该第二狭槽104外露的部分施加一推力,驱使该推动件130在第二狭槽104中沿远离 第一狭槽130的方向上运动,运动中的推动件130驱使该第二导杆110向远离第三狭槽的 方向上运动,以此进一步的压缩第二弹性件60。在第二导杆110的第二端与第三狭槽204 的内表面分离,但并没有脱离该第三狭槽204时,由于该第二弹性件60通过第二导杆110 施加在第二侧壁202上的作用力消失,此时,该托盘20的第一侧壁201受到第一弹性件50 的作用力被从该第一狭槽103推出。接着,用户可在该托盘20上进行更换卡操作。 在托盘20被推出该壳体10后,用户可释放施加在推动件130上的外力,该第二弹 性件60弹性恢复,驱使该第二导杆110再次的抵触该第三狭槽204的内表面,在用户完成 更换卡操作后,手动推动该托盘20向靠近第一弹性件50的方向上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 该第二导杆110在第三狭槽204中沿第三狭槽204的内表面移动。在托盘20被完全的推 入该壳体10内时,该第一弹性件50再次的被压缩处于压缩状态,为下一次推出该托盘20 做准备,而该第二弹性件60也处于初始状态的压缩状态,并配合该定位块109将该托盘20 固定在壳体10内部。 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不用在第二侧壁202上开设第三狭槽109。该第 二导杆110只需要抵触该第二侧壁202的表面即可。在用户完成更换卡操作后,需要将托 盘20推入该壳体10时,可再次推动第二导杆110,在托盘20被完全的推入该壳体10内,再 释放施加在推动件130上的外力,该第二弹性件60弹性恢复再次驱使该第二导杆110抵触 该第二侧壁202将该托盘20固定在该壳体10内部。【主权项】1. 一种托盘组件,该托盘组件包括一壳体,该壳体的侧面上开设第一狭槽,该托盘组件 还包括一托盘,该托盘通过该第一狭槽被插入至该壳体内,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底面上突 出形成一定位块,该托盘组件还包括固定于该壳体底面且与第一狭槽对准的第一固定块、 固定于壳体底面上且与定位块对准的第二固定块、置于该第一固定块与托盘的第一侧壁之 间的第一弹性件,及置于该第二固定块与托盘的第二侧壁之间的第二弹性件,该托盘的第 三侧壁紧贴该定位块,该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之间相互垂直,与第三侧壁之间相互平行,当 该托盘插入至该壳体内时,该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被托盘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压 缩,从而产生反作用力结合定位块将该托盘固定于壳体内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托盘组件还包括置于第一固定块与 第一侧壁之间且固定于该壳体底面上的第三固定块及第一导杆,该第三固定块上开设有第 一通孔,该第一导杆的第一端穿过该第一通孔以抵触该第一侧壁,该第一导杆的第二端抵 触该第一弹性件。3. 如权利要求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托盘组件,该托盘组件包括一壳体,该壳体的侧面上开设第一狭槽,该托盘组件还包括一托盘,该托盘通过该第一狭槽被插入至该壳体内,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底面上突出形成一定位块,该托盘组件还包括固定于该壳体底面且与第一狭槽对准的第一固定块、固定于壳体底面上且与定位块对准的第二固定块、置于该第一固定块与托盘的第一侧壁之间的第一弹性件,及置于该第二固定块与托盘的第二侧壁之间的第二弹性件,该托盘的第三侧壁紧贴该定位块,该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之间相互垂直,与第三侧壁之间相互平行,当该托盘插入至该壳体内时,该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被托盘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压缩,从而产生反作用力结合定位块将该托盘固定于壳体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思静吴伟付金龙宋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