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植酸豆乳粉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25231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1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植酸豆乳粉的制备方法,属于豆制品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制备方法是将大豆经过浸泡后,通过挤压膨化处理获得大豆膨化物,再对大豆膨化物进行压热处理后进行磨浆处理,再对所得的浆渣混合物进行过滤后得到豆浆液,调节豆浆液的pH并添加辅料后进行均质处理,再经过超高温热处理和杀菌后干燥获得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方法有效的降低了豆乳粉中的植酸含量,所制备的豆乳粉中植酸含量仅为1.8mg/100g,现对于植酸酶解法植酸含量降低了76.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植酸豆乳粉的制备方法,属于豆制品加工

技术介绍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植物性蛋白食物资源,营养丰富,大豆蛋白是一种理想的植物蛋白,含量一般为35%-40%,脂肪含量为15%-20%,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0%-30%,此外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氨基酸种类齐全,其中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的含量基本上与联合国卫生组织所建议的相近,因此,有“植物肉”、“绿色的牛乳”之美誉。此外,大豆中不含胆固醇,故有降血脂的作用;其中含有的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又使大豆具有治疗糖尿病、缺铁性贫血,防止动脉硬化和防治肿瘤等医疗功效。就我国目前的实际国情来说,开发大豆食品及大豆饲料,提高我国人均蛋白的每天摄入量,提高人们的营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豆虽然具有上述优点,但大豆同时还含有许多抗营养因子,如植酸、胀气因子、脂肪氧化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抗营养因子的存在有碍营养素的吸收,导致身体的不适和豆制食品感官上的缺陷。其中植酸及其水解产物还能抑制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动物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植酸也鳌合蛋白质分子,进而使蛋白质可溶性明显降低,而且降低蛋白质的生物学效价与消化率,而且影响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因此,植酸是影响大豆营养价值的重要因子,植酸降解是动物营养特别是生产代乳品(料)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大豆类产品的植酸降低方法主要包括酸浸泡法、植酸酶解法、高温热解法等,但以上植酸降低方法均不适用于豆乳粉的加工制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植酸豆乳粉的制备方法,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植酸豆乳粉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大豆经过浸泡后,通过挤压膨化处理获得大豆膨化物,再对大豆膨化物进行压热处理后进行磨浆处理,再对所得的浆渣混合物进行过滤后得到豆浆液,调节豆浆液的pH并添加辅料后进行均质处理,再经过超高温热处理和杀菌后干燥获得成品。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如下:1)将大豆烘干脱皮后,利用NaHCO3水溶液进行浸泡处理,获得浸泡大豆;2)利用湿法挤压膨化处理对步骤1)所得的浸泡大豆进行挤压膨化处理,获得大豆膨化物;3)对步骤2)所得的大豆硼化物进行压热处理后,利用磨浆机进行磨浆处理,对所得浆液煮浆处理后获得浆渣混合物;4)过滤步骤3)所得的浆渣混合物,调整所得豆浆液的pH并加入辅料后进行均质处理,获得均质豆浆液;5)对步骤4)所得均质豆浆液进行超高温处理后,再浓缩杀菌,干燥后获得低植酸豆乳粉。优选地,步骤1)所述浸泡处理,是利用0.5%的NaHCO3水溶液浸泡12h。优选地,专利技术人对湿法挤压条件进行了优化,凡条件不在以下范围内的实验,最后所得的豆乳粉中植酸的含量均超过了10.0mg/100g:步骤2)所述湿法挤压膨化处理,模孔直径为8-14mm,物料含水率为25-35%,螺杆转速102-140r/min,套筒温度120-135℃。更优选地,所述湿法挤压膨化,条件为模孔直径12mm,物料含水率30%,螺杆转速122r/min,套筒温度130℃。优选地,专利技术人还对步骤3)所述压热处理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显示,凡条件不在以下范围之内的,制备的豆乳粉中植酸含量均超过了7.7mg/100g,效果低于植酸酶解法的效果:压热温度100-120℃,压热时间5-15min,压热豆水比例为5-10:1,压热pH为6.0-8.0。更优选地,所述压热处理,压热温度为115℃,压热时间9min,压热豆水比例为8:1,压热pH7.0。优选地,步骤3)所述磨浆处理,磨浆时加水量与大豆的质量比为8:1;所述煮浆,是在91-95℃下煮10min。优选地,步骤4)所述调整所得豆浆液的pH,是利用NaHCO3调节pH至8.0;所述均质处理,均质温度为70-80℃,均质压力为25MPa;步骤5)所述超高温处理,是在125-145℃下,处理30s;所述浓缩杀菌是在88-95℃下浓缩至豆乳液中固形物含量达到30%。所述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大豆烘干脱皮后,利用0.5%的NaHCO3水溶液浸泡12h,获得浸泡大豆;2)利用湿法挤压膨化处理对步骤1)所得的浸泡大豆进行挤压膨化处理,处理条件为:条件为模孔直径12mm,物料含水率30%,螺杆转速122r/min,套筒温度130℃,获得大豆膨化物;3)对步骤2)所得的大豆硼化物进行压热处理,处理条件为:压热温度为115℃,压热时间9min,压热豆水比例为8:1,压热pH7.0,然后,利用磨浆机进行磨浆处理,处理条件为:磨浆时加水量与大豆的质量比为8:1,最后,在于91-95℃下煮10min,获得浆渣混合物;4)过滤步骤3)所得的浆渣混合物,利用NaHCO3调节pH至8.0并加入辅料后,于70-80℃,均质压力为25MPa的条件下进行均质处理,获得均质豆浆;5)对步骤4)所得均质豆浆液在125-145℃下,处理30s,然后在88-95℃下浓缩至豆乳液中固形物含量达到30%,最后通过喷雾干燥及流化床筛粉处理后获得低植酸豆乳粉。本专利技术获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法利用辐照处理调控大豆萌发特性、降解大豆植酸的特点,结合压热处理对大豆植酸的清除作用,开发了一种低植酸豆乳粉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所需的工艺设备简单、操作安全、易于控制的特点,制得的豆乳粉口感独特、保质期长,并且豆乳粉的植酸含量显著降低,豆粉植酸值仅为1.8mg/100g,植酸含量仅为植酸酶解法的23.4%。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路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受实施例的限制。以下实施例所用试剂、材料、方法和仪器,未经特殊声明,均为本领域常规试剂、材料、方法和仪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经测定,本专利技术所用大豆原料中的植酸含量为1650mg/100g。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植酸豆乳粉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大豆烘干脱皮后,采用浓度为0.5%的NaHCO3水溶液浸泡12h;(2)泡豆处理后大豆经调质进行湿法挤压膨化处理,所述的湿法挤压膨化参数为湿法挤压膨化参数为模孔直径8mm,物料含水率30%,螺杆转速140r/min,套筒温度130℃;(3)湿法挤压膨化处理后的大豆,然后进行压热处理,所述的压热温度为115℃,压热时间9min,压热豆水比例为5:1,压热pH为7;压热后的大豆用磨浆机磨浆,所述磨浆时...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植酸豆乳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大豆经过浸泡后,通过挤压膨化处理获得大豆膨化物,再对大豆膨化物进行压热处理后进行磨浆处理,再对所得的浆渣混合物进行过滤后得到豆浆液,调节豆浆液的pH并添加辅料后进行均质处理,再经过超高温热处理和杀菌后干燥获得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植酸豆乳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大豆经过浸泡后,通过挤压膨化处理获
得大豆膨化物,再对大豆膨化物进行压热处理后进行磨浆处理,再对所得的浆渣混合物进
行过滤后得到豆浆液,调节豆浆液的pH并添加辅料后进行均质处理,再经过超高温热处
理和杀菌后干燥获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低植酸豆乳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大豆烘干脱皮后,利用NaHCO3水溶液进行浸泡处理,获得浸泡大豆;
2)利用湿法挤压膨化处理对步骤1)所得的浸泡大豆进行挤压膨化处理,获得大豆膨化
物;
3)对步骤2)所得的大豆硼化物进行压热处理后,利用磨浆机进行磨浆处理,对所得浆
液煮浆处理后获得浆渣混合物;
4)过滤步骤3)所得的浆渣混合物,调整所得豆浆液的pH并加入辅料后进行均质处理,
获得均质豆浆液;
5)对步骤4)所得均质豆浆液进行超高温处理后,再浓缩杀菌,干燥后获得低植酸豆乳
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浸泡处理,是利用0.5%的NaHCO3水溶液浸泡12h。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湿法挤压膨化处理,模孔直径为
8-14mm,物料含水率为25-35%,螺杆转速102-140r/min,套筒温度120-13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法挤压膨化,条件为模孔直径12mm,
物料含水率30%,螺杆转速122r/min,套筒温度13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压热处理,条件为:压热温度
100-120℃,压热时间5-15min,压热豆水比例为5-10:1,压热pH为6.0-8.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志军王冬梅陈龙罗义李波尚积友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北大荒绿色健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