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导可控电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34073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4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超导可控电抗器,包括一次绕组、二次超导绕组、铁芯、低温冷却容器、冷却管、进液管、出液管和无磁支撑装置。冷却管包括上冷却管和下冷却管,进液管与下冷却管相连通,出液管与上冷却管相连通,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延伸出低温冷却容器;上冷却管设置于二次超导绕组的一端、且位于低温冷却容器的开口端,下冷却管设置于二次超导绕组的另一端,面向二次超导绕组一侧的上冷却管和下冷却管上开设有多个冷却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电抗器通过在二次超导绕组上下端部设置冷却管实现二次超导绕组的降温,实现冷却介质的循环流动和利用,从而及时转移二次超导绕组上下端部线圈交流损耗产生的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导可控电抗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抗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导可控电抗器。
技术介绍
电抗器是一种重要的电气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于限制工频过电压、消除发电机自励磁、限制操作过电压、限制短路电流以及平波等。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对电抗器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在许多场合希望电抗器的电抗值可实时调节或控制。现有技术中,超导电抗器的线圈采用超导材料来绕制,并且在低温条件下运行。常用的超导可控电抗器在结构上主要包括一次常规工作绕组、若干二次超导绕组、铁芯和低温容器,一次常规工作绕组和二次超导绕组分别套接在铁芯柱外周,二次超导绕组放置于低温容器中,通过低温容器对二次超导绕组进行降温。但是,二次超导绕组两端的线圈由于交流损耗产生的热量显著高于绕组其他位置线圈产生的热量,使得二次超导绕组两端温升较大,极易造成电抗器损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超导可控电抗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二次超导绕组两端的线圈由于交流损耗产生的热量显著高于绕组其他位置线圈产生的热量,使得二次超导绕组两端温升较大,极易造成电抗器损毁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超导可控电抗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导可控电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绕组(1)、二次超导绕组(2)、铁芯(3)、低温冷却容器(8)、冷却管(4)、进液管(5)、出液管(6)和无磁支撑装置(7);所述铁芯(3)包括铁芯框(31)和铁芯柱(32),所述铁芯柱(32)垂直设置于所述铁芯框(31)内部;所述二次超导绕组(2)包括第一超导绕组(21)和第二超导绕组(22),所述低温冷却容器(8)包裹所述第一超导绕组(21)和第二超导绕组(22),且所述第一超导绕组(21)位于所述第二超导绕组(22)的内侧,所述一次绕组(1)位于所述低温冷却容器(8)的外周,所述低温冷却容器(8)套接于所述铁芯柱(32)外周,所述第一超导绕组(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导可控电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绕组(1)、二次超导绕组(2)、铁芯(3)、低温冷却容器(8)、冷却管(4)、进液管(5)、出液管(6)和无磁支撑装置(7);所述铁芯(3)包括铁芯框(31)和铁芯柱(32),所述铁芯柱(32)垂直设置于所述铁芯框(31)内部;所述二次超导绕组(2)包括第一超导绕组(21)和第二超导绕组(22),所述低温冷却容器(8)包裹所述第一超导绕组(21)和第二超导绕组(22),且所述第一超导绕组(21)位于所述第二超导绕组(22)的内侧,所述一次绕组(1)位于所述低温冷却容器(8)的外周,所述低温冷却容器(8)套接于所述铁芯柱(32)外周,所述第一超导绕组(21)、第二超导绕组(22)和一次绕组(1)的中轴线与所述铁芯柱(32)的中轴线为同一条直线;所述冷却管(4)包括上冷却管和下冷却管,所述进液管(5)与所述下冷却管相连通,所述出液管(6)与所述上冷却管相连通,所述进液管(5)和出液管(6)分别延伸出所述低温冷却容器(8);所述上冷却管设置于所述二次超导绕组(2)的一端、且位于所述低温冷却容器(8)的开口端,所述下冷却管设置于所述二次超导绕组(2)的另一端,面向所述二次超导绕组(2)一侧的所述上冷却管和下冷却管上开设有多个冷却孔;所述无磁支撑装置(7)的支撑面上分别设置定位所述二次超导绕组(2)和冷却管(4)的定位槽(71),所述无磁支撑装置(7)对应设置于所述二次超导绕组(2)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可控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冷却管包括第一上冷却管(41)和第二上冷却管(42),所述下冷却管包括第一下冷却管(43)和第二下冷却管(44);其中,所述第一上冷却管(41)和第二上冷却管(4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超导绕组(21)和第二超导绕组(22)上端的外侧,所述第一下冷却管(43)和第二下冷却管(44)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超导绕组(21)和第二超导绕组(22)下端的外侧,且所述冷却管(4)上面向所述二次超导绕组(2)一侧开有多个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宏明胡南南朱银锋陈清清黑颖顿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徽因速丹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