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张紧纠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2785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3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张紧纠偏装置,包括内、外两根平行的支架(5),内侧的支架(5)上设有向外倾斜的下延展轮(3),在外侧的支架(5)上设有气缸底座(8),气缸底座(8)上还垂直连有一气缸(9),气缸(9)的活塞杆端部连有一配重块(6),配重块(6)上连有一上延展轮(7),上延展轮(7)也向外倾斜,且上延展轮(7)位于下延展轮(3)的上方,上延展轮(7)通过气缸(9)能压在下延展轮(3)上;在外侧的支架(5)上还设有一检测探头(11),检测探头(11)位于支架(5)的上方,且在两个延展轮的前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能对薄膜的两侧进行自动纠偏,使薄膜不偏移,而且还能对薄膜进行张紧,功能多样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张紧纠偏装置,主要用于将薄膜张紧和纠偏。
技术介绍
薄膜在收卷或者切割的过程中,需要将薄膜张紧,否则薄膜会发生倾斜偏移,影响正常的收卷或者切割,而目前没有较好的方法能够对其进行张紧,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检查薄膜,若是发现收卷或切割过程中薄膜发生偏移倾斜,则要及时将薄膜调正,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目前薄膜在收卷或者切割时容易倾斜的问题,为此提供了一种自动张紧纠偏装置,包括内、外两根平行的支架5,内侧的支架5上设有向外倾斜的下延展轮3,在外侧的支架5上设有气缸底座8,气缸底座8上还垂直连有一气缸9,气缸9的活塞杆端部连有一配重块6,配重块6上连有一上延展轮7,上延展轮7也向外倾斜,且上延展轮7位于下延展轮3的上方,上延展轮7通过气缸9能压在下延展轮3上;在外侧的支架5上还设有一检测探头11,检测探头11位于支架5的上方,且在两个延展轮的前方,当检测探头检测到薄膜偏移倾斜时,气缸控制上延展轮下压到下延展轮上。本技术自动张紧纠偏装置,在外侧的支架5上还设有上延展轮底座I,内侧的支架5上设有下延展轮底座2,所述上延展轮底座I和下延展轮底座2均向外倾斜,且两个底座相互平行;下延展轮3通过轴安装在下延展轮底座2上;上延展轮底座I上连有一T形的翻转件4,所述T形翻转件4在同一直线上的两端安装在上延展轮底座I上,配重块6与翻转件4另一端的端部连接。本技术自动张紧纠偏装置,在气缸底座8前方的外侧支架5上还设有检测探头底座10,检测探头11安装在检测探头底座10上。本技术自动张紧纠偏装置,所述上延展轮7和下延展轮3均由橡胶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两个本技术分别设置在薄膜的左右两侧,再将薄膜置于下延展轮上,当检测探头检测到薄膜朝右偏移倾斜时,即左侧的检测探头检测不到薄膜时,左侧的气缸控制上延展轮压下,由于两个延展轮为向外倾斜的,因此当薄膜被牵引拉伸时,左侧的薄膜会在左侧延展轮的作用下往左侧偏移,至左侧检测探头能检测到薄膜,回到不偏移的状态;当检测探头检测到薄膜朝左偏移时,则右侧的气缸控制上延展轮压下,以使薄膜回到不偏移的状态。而当两侧的上、下延展轮均压在一起时,能对薄膜起到张紧的作用,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检查,大大的节约了劳动力。【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上延展轮未压在下延展轮上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和图2所示的自动张紧纠偏装置,包括内、外两根平行的支架5,在外侧的支架5上设有上延展轮底座I,内侧的支架5上设有下延展轮底座2,所述上延展轮底座I和下延展轮底座2均向外倾斜,且两个底座相互平行。下延展轮底座2上通过轴安装有向外倾斜的下延展轮3,在外侧的支架5上设有气缸底座8,气缸底座8上还垂直连有一气缸9,气缸9的活塞杆端部连有一配重块6,配重块6上连有一上延展轮7,上延展轮7也向外倾斜,且上延展轮7位于下延展轮3的上方,上延展轮7通过气缸9能压在下延展轮3上。在上延展轮底座I上连有一T形的翻转件4,所述T形翻转件4在同一直线上的两端安装在上延展轮底座I上,配重块6与翻转件4另一端的端部连接。当配重块被气缸放下后,通过翻转件可在上延展轮转动时,拉住配重块以对配重块进行限位,大大的减小了气缸活塞杆受的力。在气缸底座8前方的外侧支架5上还设有检测探头底座10,在检测探头底座10上安装有检测探头11,检测探头11位于两支架之间的上方,且在两个延展轮的前方,当检测探头检测到薄膜偏移倾斜时,气缸控制上延展轮下压到下延展轮上。使用时,将两个本技术分别设置在薄膜的左右两侧,再将薄膜置于下延展轮上,当检测探头检测到薄膜朝右偏移倾斜时,即左侧的检测探头检测不到薄膜时,左侧的气缸控制上延展轮压下,由于两个延展轮为向外倾斜的,因此当薄膜被牵引拉伸时,左侧的薄膜会在左侧延展轮的作用下往左侧偏移,至左侧检测探头能检测到薄膜,回到不偏移的状态;当检测探头检测到薄膜朝左偏移时,则右侧的气缸控制上延展轮压下,以使薄膜回到不偏移的状态。而当两侧的上、下延展轮均压在一起时,能对薄膜起到张紧的作用,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检查,大大的节约了劳动力。本技术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入口 ο【主权项】1.一种自动张紧纠偏装置,包括内、外两根平行的支架(5),其特征是:内侧的支架(5)上设有向外倾斜的下延展轮(3),在外侧的支架(5)上设有气缸底座(8),气缸底座(8)上还垂直连有一气缸(9),气缸(9)的活塞杆端部连有一配重块(6),配重块(6)上连有一上延展轮(7),上延展轮(7)也向外倾斜,且上延展轮(7)位于下延展轮(3)的上方,上延展轮(7)通过气缸(9)能压在下延展轮(3)上;在外侧的支架(5)上还设有一检测探头(11),检测探头(11)位于支架(5)的上方,且在两个延展轮的前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张紧纠偏装置,其特征是:在外侧的支架(5)上还设有上延展轮底座(I),内侧的支架(5)上设有下延展轮底座(2),所述上延展轮底座(I)和下延展轮底座(2)均向外倾斜,且两个底座相互平行;下延展轮(3)通过轴安装在下延展轮底座(2)上;上延展轮底座(I)上连有一T形的翻转件(4),所述T形翻转件(4)在同一直线上的两端安装在上延展轮底座(I)上,配重块(6)与翻转件(4)另一端的端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张紧纠偏装置,其特征是:在气缸底座(8)前方的外侧支架(5)上还设有检测探头底座(10),检测探头(11)安装在检测探头底座(10)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张紧纠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延展轮(7)和下延展轮(3)均由橡胶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张紧纠偏装置,包括内、外两根平行的支架(5),内侧的支架(5)上设有向外倾斜的下延展轮(3),在外侧的支架(5)上设有气缸底座(8),气缸底座(8)上还垂直连有一气缸(9),气缸(9)的活塞杆端部连有一配重块(6),配重块(6)上连有一上延展轮(7),上延展轮(7)也向外倾斜,且上延展轮(7)位于下延展轮(3)的上方,上延展轮(7)通过气缸(9)能压在下延展轮(3)上;在外侧的支架(5)上还设有一检测探头(11),检测探头(11)位于支架(5)的上方,且在两个延展轮的前方。本技术不但能对薄膜的两侧进行自动纠偏,使薄膜不偏移,而且还能对薄膜进行张紧,功能多样化。【IPC分类】B65H23/032【公开号】CN205222226【申请号】CN201521101649【专利技术人】朱云卫 【申请人】江阴市利澄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申请日】2015年12月2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张紧纠偏装置,包括内、外两根平行的支架(5),其特征是:内侧的支架(5)上设有向外倾斜的下延展轮(3),在外侧的支架(5)上设有气缸底座(8),气缸底座(8)上还垂直连有一气缸(9),气缸(9)的活塞杆端部连有一配重块(6),配重块(6)上连有一上延展轮(7),上延展轮(7)也向外倾斜,且上延展轮(7)位于下延展轮(3)的上方,上延展轮(7)通过气缸(9)能压在下延展轮(3)上; 在外侧的支架(5)上还设有一检测探头(11),检测探头(11)位于支架(5)的上方,且在两个延展轮的前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云卫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利澄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