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外接的滤清器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27029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3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外接的滤清器壳体,包括外壳、端盖以及由外壳和端盖构成的过滤腔,外壳一端与端盖连接,外壳另一端设有出油口,端盖上设有进油口,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连接有引流的进油管和出油管,进油管包括与外接管道连接的端子本体,端子本体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内设有连接筒体,该连接筒体的内孔与过滤腔联通,连接筒体朝向过滤腔的一端通过径向边缘与端子本体安装孔内壁固接,连接筒体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出油管包括管体,管体包括连接端和管口端,管体的连接端分别与各自的端盖或外壳底部连接,管体外周具有扩大壁,所述端盖与外壳开口端之间通过互相咬合固定。该滤清器壳体解决了连接部牢固以及易于脱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滤清器壳体的
,尤其是一种便于外接的滤清器壳体
技术介绍
燃油滤清器的主要功能是滤除燃油中的杂质。发动机工作时,燃油在汽油栗的作用下,经过进油管进入滤清器中,经过滤清器中的滤芯组件过滤后,由出油管流出。现有技术中的的燃油滤清器,其包括外壳,外壳沿其轴向的一端设有端盖,另一端设有出油口,端盖上开设有进油口,进油口与出油口之间设有过滤腔,过滤腔中设有滤芯组件,进油口处和出油口处分别设有引流的进油管和出油管,以方便其与汽车内外部部件的连接;进油管的外周面与进油口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出油管的外周面与端盖的出油口通过焊接连接。然而由于上述结构的滤清器壳体,其端盖与外壳底部的进油管和出油管外接管道时,连接不牢,容易脱落,且端盖与外壳之间通常为简单扣合固定,其密封性能差,容易出现泄露。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外接的滤清器壳体,该滤清器壳体解决了连接部牢固以及易于脱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外接的滤清器壳体,包括外壳、端盖以及由外壳和端盖构成的过滤腔,外壳一端与端盖连接,外壳另一端设有出油口,端盖上设有进油口,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连接有引流的进油管和出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包括与外接管道连接的端子本体,端子本体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内设有连接筒体,该连接筒体的内孔与过滤腔联通,连接筒体朝向过滤腔的一端通过径向边缘与端子本体安装孔内壁固接,所述连接筒体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出油管包括管体,管体包括连接端和管口端,管体的连接端分别与各自的端盖或外壳底部连接,所述管体外周具有扩大壁,所述端盖与外壳开口端之间通过互相咬合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扩大壁具有局部球面外形,该扩大壁上设有一圈卡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筒体的口径由其外端向内逐渐递增,设置于该连接筒体外壁的螺纹圈直径也由其外端向内逐渐递增,该连接筒体的内孔孔径等径设置,所述连接筒体外壁呈阶梯式逐级增大直径,每一级阶梯上的螺纹圈则等径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外壳为顶部开口且底部封闭的筒体结构,该筒体的开口边缘沿径向向外延伸有沿边,该沿边自由端形成内卷边,所述端盖的边缘朝筒体开口端延伸有罩设于筒体开口端之外的帽沿,该帽沿自由端朝筒体开口端延伸且贴着外卷边卷绕形成与外卷边互相咬合的外卷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内卷边由沿边自由端依次朝外向上向外且向下弯曲卷绕成型,所述外卷边由帽沿自由端依次朝外朝下朝内弯曲成型。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进油口的进油管具有双层结构,其端子本体与端盖连接,端子本体内部设有连接筒体结构,该连接筒体外壁与端子本体内壁之间具有环形空间,可供外接管道插入,外接管道插入端子本体的安装孔中后套设于连接筒体上并与连接筒体外壁通过螺纹连接,该连接筒体外壁呈阶梯式逐级增大直径,每一级阶梯上的螺纹圈则等径设置,使其可以适应多种不同大小口径的外接管道,连接筒体朝向过滤腔的一端管口延伸有径向沿边,该径向沿边具有一定厚度,使其与端子本体之间形成牢固的连接关系,同时该径向沿边还具有伸入过滤腔的端部,径向沿边侧壁设有卡槽,卡设于进油口或出油口处,径向沿边伸入过滤腔中的端部抵接在进油口内壁上并通过焊接固定,形成连接牢固,密封性能更好的安装结构;出油管的管体上通过外扩壁和卡环与外接管道实现紧密连接的配合关系,外接管道套设于出油管管体并通过外扩壁实现紧配,于卡环处起到卡位作用,连接牢固,不易脱落;端盖和外壳开口端之间通过内外卷边包覆咬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其连接牢固性更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外观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进油管处的结构剖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附图2的局部A的放大图;外壳1、沿边11、内卷边12、端盖2、帽沿21、外卷边22、过滤腔3、进油管4、端子本体41、安装孔411、连接筒体42、端部421、卡槽422、外螺纹423、出油管5、管体51、连接端511、管口端512、扩大壁513、卡环514。【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3所示是便于外接的滤清器壳体,包括外壳1、端盖2以及由外壳I和端盖2构成的过滤腔3,外壳I 一端与端盖2连接,外壳I另一端设有出油口,端盖2上设有进油口,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连接有引流的进油管4和出油管5,进油管4包括与外接管道连接的端子本体41,端子本体41设有安装孔411,该安装孔411内设有连接筒体42,该连接筒体42的内孔与过滤腔3联通,连接筒体42朝向过滤腔3的一端通过径向边缘与端子本体41安装孔411内壁固接,连接筒体42的外壁设有外螺纹423,出油管5包括管体51,管体51包括连接端511和管口端512,管体51的连接端511分别与各自的端盖2或外壳I底部连接,管体51外周具有扩大壁513,端盖2与外壳I开口端之间通过互相咬合固定。上述扩大壁513具有局部球面外形,该扩大壁513上设有一圈卡环514。上述连接筒体42的口径由其外端向内逐渐递增,设置于该连接筒体42外壁的螺纹圈直径也由其外端向内逐渐递增,该连接筒体42的内孔孔径等径设置,连接筒体42外壁呈阶梯式逐级增大直径,每一级阶梯上的螺纹圈则等径设置。上述外壳I为顶部开口且底部封闭的筒体结构,该筒体的开口边缘沿径向向外延伸有沿边11,该沿边11自由端形成内卷边12,端盖2的边缘朝筒体开口端延伸有罩设于筒体开口端之外的帽沿21,该帽沿21自由端朝筒体开口端延伸且贴着外卷边22卷绕形成与外卷边22互相咬合的外卷边22。上述内卷边12由沿边11自由端依次朝外向上向外且向下弯曲卷绕成型,夕卜卷边22由帽沿21自由端依次朝外朝下朝内弯曲成型。本技术中进油口的进油管4具有双层结构,其端子本体41与端盖2连接,端子本体41内部设有连接筒体42结构,该连接筒体42外壁与端子本体41内壁之间具有环形空间,可供外接管道插入,外接管道插入端子本体41的安装孔411中后套设于连接筒体42上并与连接筒体42外壁通过螺纹连接,该连接筒体42外壁呈阶梯式逐级增大直径,每一级阶梯上的螺纹圈则等径设置,使其可以适应多种不同大小口径的外接管道,连接筒体42朝向过滤腔3的一端管口延伸有径向沿边,该径向沿边具有一定厚度,使其与端子本体41之间形成牢固的连接关系,同时该径向沿边还具有伸入过滤腔3的端部421,径向沿边侧壁设有卡槽422,卡设于进油口或出油口处,径向沿边伸入过滤腔3中的端部421抵接在进油口内壁上并通过焊接固定,形成连接牢固,密封性能更好的安装结构;出油管5的管体51上通过外扩壁和卡环514与外接管道实现紧密连接的配合关系,外接管道套设于出油管5管体51并通过外扩壁实现紧配,于卡环514处起到卡位作用,连接牢固,不易脱落;端盖2和外壳I开口端之间通过内外卷边22包覆咬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其连接牢固性更好。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公开的内容,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技术的,或者凡是采用本技术的设计结构和思路,做简单变化或更改的,都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外接的滤清器壳体,包括外壳、端盖以及由外壳和端盖构成的过滤腔,外壳一端与端盖连接,外壳另一端设有出油口,端盖上设有进油口,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连接有引流的进油管和出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包括与外接管道连接的端子本体,端子本体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内设有连接筒体,该连接筒体的内孔与过滤腔联通,连接筒体朝向过滤腔的一端通过径向边缘与端子本体安装孔内壁固接,所述连接筒体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出油管包括管体,管体包括连接端和管口端,管体的连接端分别与各自的端盖或外壳底部连接,所述管体外周具有扩大壁,所述端盖与外壳开口端之间通过互相咬合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飞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驰润冷挤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