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烘干机辊刷的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1079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叶烘干机辊刷的调节装置,包括辊刷,辊刷的辊芯线与输送带的带面平行且与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垂直,辊刷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摆臂转动式连接,第一、第二摆臂分别铰接设置在机架上,第一、第二摆臂的铰接轴与辊刷的长度方向平行,调节机构驱使第一、第二摆臂绕其铰接轴同步转动。第一、第二摆臂对辊刷转动支撑,调节机构驱使第一、第二摆臂绕其铰接轴转动的过程中,使得辊刷的辊芯线呈现绕第一、第二摆臂的铰接轴平动转动的状态,从而实施对辊刷与输送带带面间隙的同步调节,该种调节方式简单,且可避免辊刷出现偏转而承受偏转力矩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茶叶烘干机辊刷的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茶叶烘干、摊凉作为茶叶加工的重要步骤,旨在快速蒸干茶叶中存在的水分,进一步提升茶叶的香气。茶叶烘干、摊凉步骤多是茶叶放置在输送带上,使得茶叶在输送带上移动,一边让茶叶充分受热干燥及冷却,现有技术中,烘干的前道工序的茶叶多是从料斗的出料口直接落至输送带的进料端,这样就导致茶叶难以均匀分布在输送带上,茶叶出现堆积不仅烘干效果差,而且茶叶容易发生闷黄现象,影响茶叶的品质。对此,茶叶加工企业多是在输送带的上方设置辊刷,辊刷的辊芯水平且转动式设置在机架上,辊刷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辊刷的转动,转动的辊刷与输送带的带面临近,从而将打堆的茶叶撩拨开来,起到均料的作用。对于不同类型的茶叶,辊刷与输送带的带面的距离不同,为调节辊刷与输送带的间隙距离,现有技术中,分别在辊刷的两端设置调节机构,在实际的调节操作过程中,需要分别对辊刷两端进行调节,上述调节方式不仅操作不便,而且当对辊刷的一端进行调节时,辊刷的辊芯线出现扭转,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作用下,使得辊刷承受一定的偏转力矩,辊刷与两端机架的转动连接部极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茶叶烘干机辊刷两端同时调节的调节装置。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茶叶烘干机辊刷的调节装置,包括辊刷,辊刷的辊芯线与输送带的带面平行且与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垂直,辊刷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摆臂转动式连接,第一、第二摆臂分别铰接设置在机架上,第一、第二摆臂的铰接轴与辊刷的长度方向平行,调节机构驱使第一、第二摆臂绕其铰接轴同步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技术效果:第一、第二摆臂对辊刷转动支撑,调节机构驱使第一、第二摆臂绕其铰接轴转动的过程中,使得辊刷的辊芯线呈现绕第一、第二摆臂的铰接轴平动转动的状态,从而实施对辊刷与输送带带面间隙的同步调节,该种调节方式简单,且可避免辊刷出现偏转而承受偏转力矩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调节装置设置在烘干机机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的说明:—种茶叶烘干机辊刷的调节装置,包括辊刷10,辊刷10的辊芯线与输送带的带面平行且与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垂直,辊刷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摆臂21、22转动式连接,第一、第二摆臂21、22分别铰接设置在机架30上,第一、第二摆臂21、22的铰接轴与辊刷10的长度方向平行,调节机构驱使第一、第二摆臂21、22绕其铰接轴同步转动。摒弃现有技术中对辊刷10两端分别调节的弊端,利用第一、第二摆臂21、22实施对辊刷10的转动支撑,将第一、第二摆臂21、22铰接设置在机架30上,而且第一、第二摆臂21、22的铰接轴与辊刷10的长度方向平行,调节机构在在驱使第一、第二摆臂21、22绕其铰接轴转动的过程中,使得辊刷10呈现辊芯线绕第一、第二摆臂21、22铰接轴平动且转动的姿态,进而使得辊刷10的辊身与输送带的带面靠近或者远离,从而可同步调节辊刷10与输送带带面之间的间隙,该种调节装置调节操作方便,而且可以避免由于辊刷10两端调节不同步而导致辊刷10承受偏转力矩的现象。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第一、第二摆臂21、22之间通过连杆23固连为一体,所述连杆23转动式设置在机架30上,连杆23构成第一、第二摆臂21、22与机架30之间的铰接轴,连杆23的长度方向与辊刷10的长度方向平行。上述的第一摆臂21、第二摆臂22、连杆23及辊刷10构成矩形框架状结构,第一、第二摆臂21、22与连杆23的两端固连并且构成类似简支梁结构,当调节机构驱动第一摆臂21或第二摆臂22绕连杆23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摆臂21转动连动连杆23转动,进而连动第二摆臂23转动,从而使得第一、第二摆臂21、22上的辊刷10呈现绕连杆23的杆芯转动,刷辊10绕连杆23转动的过程中不承受任何偏转力矩的作用,该种结构的调节装置可最大程度上避免辊刷10两端的转动连接部因为承受偏转力矩而带来的损害。上述的第一、第二摆臂21、22上可开设一异形孔,该异形孔与连杆23杆端构成插接配合,异形孔提供连杆23的转动扭矩,即可将连杆23与第一、第二摆臂21、22固连为一体,上述固连方式简单,而且容易拆卸,当然,采用焊接固定的方式也是可行的。进一步地,为方便实施对第一、第二摆臂21、22转动的调节,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母41,调节螺母41与调节丝杆42构成丝杆螺母机构,调节丝杆4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第二摆臂21、22的铰接轴长度方向垂直且转动式设置在机架30旁侧的轴套33上,所述轴套33铰接设置在机架30上,轴套33的轴孔方向与轴套33的铰接轴垂直,调节螺母41铰接设置在第一摆臂21或第二摆臂22上,调节螺母41的螺母孔芯方向与调节螺母41的铰接轴垂直。调节丝杆42位于轴套33内呈现转动的姿态,轴套33实施对调节丝杆42的转动支撑,调节丝杆42与调节螺母41配合的过程中,使得调节螺母41位于调节丝杆42杆长方向移动,调节螺母41能绕其铰接轴与第一摆臂21或第二摆臂22转动配合,上述的连杆机构驱使第一摆臂21或第二摆臂22绕连杆23转动,进而达到调节辊刷10与输送带带面之间间隙的目的。具体地,为达到对辊刷10转动调节的目的,调节丝杆42应当处在转动且杆长方向处在限位的姿态,所述调节丝杆42伸出轴套33两端杆身分别设置有限位环421,两限位环421分别与轴套33的两端贴靠。利用两限位环421与轴套33的两端配合,可使得调节丝杆42只能处在转动的姿态,且调节丝杆42与轴套33之间构成轴向限位配合,即调节丝杆42与轴套33之间构成轴向限位、周向转动配合,进而连动调节螺母41在调节丝杆42杆长方向移动,当然为方便驱动调节丝杆42的转动,可在调节丝杆42的杆端设置转动手轮422。具体地,所述机架30上设置有轴承座31,轴承座31内的轴承内圈设置有第一转轴32,第一转轴32构成调节丝杆42的铰接轴,第一转轴32长度方向与调节丝杆42的长度方向垂直且一端与轴套33的外壁固连。同理,所述第一摆臂21或第二摆臂22上转动式设置有第二转轴24,第二转轴24构成调节螺母41的铰接轴,第二转轴24的长度方向与调节螺母41的螺母孔芯方向垂直且与调节螺母41外壁固连。。所述的辊刷10的一端转轴伸出第一摆臂21或第二摆臂22,辊刷10的伸出端设置有带轮11,带轮11通过皮带与驱动机构连接。【主权项】1.一种茶叶烘干机辊刷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辊刷(10),辊刷(10)的辊芯线与输送带的带面平行且与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垂直,辊刷(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摆臂(21,22)转动式连接,第一、第二摆臂(21、22)分别铰接设置在机架(30)上,第一、第二摆臂(21、22)的铰接轴与辊刷(10)的长度方向平行,调节机构驱使第一、第二摆臂(21、22)绕其铰接轴同步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机辊刷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摆臂(21、22)之间通过连杆(23)固连为一体,所述连杆(23)转动式设置在机架(30)上,连杆(23)构成第一、第二摆臂(21、2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叶烘干机辊刷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辊刷(10),辊刷(10)的辊芯线与输送带的带面平行且与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垂直,辊刷(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摆臂(21、22)转动式连接,第一、第二摆臂(21、22)分别铰接设置在机架(30)上,第一、第二摆臂(21、22)的铰接轴与辊刷(10)的长度方向平行,调节机构驱使第一、第二摆臂(21、22)绕其铰接轴同步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毅龙汪辉明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市白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