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孔洞裂缝性发育特征判断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18390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1 1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酸盐岩孔洞裂缝性发育特征判断方法,其步骤如下:a、对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处理,开展断裂解释和层位追踪;b、利用地震资料,预测有效储层厚度和有效储层孔隙度;c、分析储层岩性、储层空间类型,缝洞储层被充填程度,缝洞储层被充填程度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规律;d、在边界确定时,研究储层纵向和横向上的连通性,井间连通性和油气水边界;e、根据断层线、构造线、流体线、地层尖灭线和相变线,建立区域性油气藏剖面和单元内油气藏剖面,进行刻画,划分开发单元,绘制开发单元和含油气面积图。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储层钻遇率,取得了居于国内领先的勘探开发钻探综合成功率,实现了单井高产稳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
,确切地说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塔中EPCC的中古8与43井区的探明储量中“串+片”:“片”:“杂乱”探明储量比例:3.3:1.3:5.4,初步开发方案动用地质储量中“串+片”:“片”:“杂乱”反射储量比:3.2:1.9:4.9万吨。但是现钻完井中仅钻揭“串珠”反射储层,钻井成功率>80%,而钻揭“片状”或“杂乱弱”反射储层未获得工业油气流,勘探未获得突破。串珠状反射(溶洞型)产量高低与溶洞大小相关。片状反射(产量高低与裂缝发育程度相关,裂缝越发育,一般产量越高;反之,产量越低。杂乱反射(未获得好的单井产能)产量低。气产量遵循与油产量相似的规律,但不太明显。在第一期开发方案新设计的78 口井中有58 口为针对“片状”或“杂乱弱”反射部署的水平井,因此,创新现有是方案实施成败的关键。公开号为CN103325118A,公开日为2013年9月25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获取碳酸盐岩岩心孔洞特征参数的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对碳酸盐岩岩心原始图像进行数据化图像预处理;从预处理后的岩心图像中提取出岩心图像上的孔洞特征信息;根据所述孔洞特征信息并结合岩心孔洞几何参数获取碳酸盐岩孔洞地质参数。通过图像数字化处理提取碳酸盐岩岩心图像上的孔洞特征信息;结合岩心孔洞几何参数定量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相关特征参数;最后统计分析岩心孔洞特征地质参数的计算结果,生产相应的孔洞分析报表并显示分析计算的结果,根据需要可以进行计算结果的存储;这样,可以很方便的对碳酸盐岩岩心表面孔洞进行特征提取和宏观微观的分析,获取相关地质特征参数,更好地研究和预测储层的分布情况。但是,以上述专利文献为代表的现有技术,其不能直接适用于塔中中古8与43井区下奥陶统鹰山组此类主要由喀斯特改造的碳酸盐岩储层,其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或与裂缝相关的溶蚀孔洞,岩石基质孔隙很低。这些储集空间主要是由多期表生溶蚀作用与后期上升型溶蚀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因此储层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上述现有技术只针对岩心开展孔洞参数刻画研究,不能对未钻井地区提供有益的指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以缝洞储集单元为核心的解剖思路和方法,用以指导地质油藏研究、井位部署、优化水平井轨迹。提高了储层钻遇率,取得了居于国内领先的勘探开发钻探综合成功率,实现了单井高产稳产。本专利技术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a、对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属性处理,用不同属性特征刻画相对聚集群状分布的孔、洞、缝网络结构体作为油气藏单元划分的依据,开展断裂解释和层位追踪; b、利用地震资料,开展储层属性分析、储层预测、裂缝预测、储层孔隙度反演研究,预测有效储层厚度和有效储层孔隙度; C、以岩心、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分析储层岩性、储层空间类型,缝洞储层被充填程度,缝洞储层被充填程度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规律; d、在边界确定时,考虑结构分区以及岩溶古地貌、古水文相似性的约束,以单井为基础,在多井剖面对比基础上,研究储层纵向和横向上的连通性,井间连通性和油气水边界; e、根据断层线、构造线、流体线、地层尖灭线和相变线,顺构造和垂直构造方向建立多条区域性油气藏剖面和单元内油气藏剖面,划分各油气藏开发单元并刻画单元形态,绘制开发单元和含油气面积图。所述a步骤中,属性处理是指振幅或相干等属性处理。所述e步骤中,断层线、构造线、流体线、地层尖灭线和相变线这五线这五线是塔指研究院提出的,出现在塔里木油田公司总工程师刘建勋所著的《经脉理论》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对缝洞系统的刻画之后,突破单纯依靠“串珠”地震反射寻找储层的思路,结合塔中地区岩溶性储层分布特点研究,经过仔细的地质论证,选择片状地震反射为突破口,部署了4口井,在片状反射带部署塔中201-1H、中古11-H3井,在强片状和弱串珠反射带部署中古Ill-Hl井。除塔中201-1H因为工程原因未能达到酸压改造目的,中古11-H3井首次在弱片状和弱反射带获得高产,建立了鹰山组高GR(高一GR和高二GR)下岩溶内幕油气藏模式,中古Ill-Hl井首次在强片状和弱串珠地震带获得高产,建立该区块高产井组的布井模式。随后在纯地震片状地层部署的中古8-5H井,实钻未获良好油气显示,2014年初通过8段酸压改造,测试获高产油气流。塔中指导地质油藏研究、井位部署、不断优化水平井轨迹。提高了塔中地区提高储层钻遇率,取得了居于国内领先的勘探开发钻探综合成功率(97%),实现单井高产稳产,经过塔中的实践,相信也会成为其他类似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的重要理论指导。【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专利技术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塔中中古8与43井区下奥陶统鹰山组是一套由喀斯特改造的碳酸盐岩储层,其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或与裂缝相关的溶蚀孔洞,岩石基质孔隙很低.这些储集空间主要是由多期表生溶蚀作用与后期上升型溶蚀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因此储层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针对这类储层的发育特点,提出了以缝洞储集单元为核心的解剖思路和方法: 1、对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重新处理,刻画相对聚集群状分布的孔、洞、缝网络结构体作为系统内次一级单元划分的主要依据,开展了塔中Π区良里塔里格组、鹰山组断裂解释和层位追踪; 2、充分利用地震资料,广泛深入开展了储层属性分析、储层预测、裂缝预测、储层孔隙度反演等研究,预测了有效储层厚度和有效储层孔隙度; 3、以岩心、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储层岩性、储层空间类型,缝洞储层被充填程度,缝洞储层被充填程度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规律; 4、边界确定时又进一步考虑结构分区以及岩溶古地貌、古水文相似性的约束,同时以单井为基础,在多井剖面对比基础上,研究了储层纵向和横向上的连通性,井间连通性,油气水边界 5、针对塔中碳酸盐岩的复杂性创新性提出了“五线”:断层线、构造线、流体线、地层尖灭线、相变线,建立了多条区域性油气藏剖面和40余个单元内油气藏剖面,对该区油气藏形态进行了精细刻画,并划分了开发单元,绘制了开发单元和含油气面积图。对缝洞系统的刻画之后,突破单纯依靠“串珠”地震反射寻找储层的思路,结合塔中地区岩溶性储层分布特点研究,经过仔细的地质论证,选择片状地震反射为突破口,部署了 4 口井,在片状反射带部署塔中201-1H、中古11-H3井,在强片状和弱串珠反射带部署中古Ill-Hl井。除塔中201-1H因为工程原因未能达到酸压改造目的,中古11-H3井首次在弱片状和弱反射带获得高产,建立了鹰山组高GR(高一GR和高二GR)下岩溶内幕油气藏模式,中古Ill-Hl井首次在强片状和弱串珠地震带获得高产,建立该区块高产井组的布井模式。随后在纯地震片状地层部署的中古8-5H井,实钻未获良好油气显示,2014年初通过8段酸压改造,测试获高产油气流。塔中指导地质油藏研究、井位部署、不断优化水平井轨迹。提高了塔中地区提高储层钻遇率,取得了居于国内领先的勘探开发钻探综合成功率(97%),实现单井高产稳产,经过塔中的实践,相信也会成为其他类似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酸盐岩孔洞裂缝性发育特征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a、对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处理,刻画相对聚集群状分布的孔、洞、缝网络结构体作为系统内次一级单元划分的依据,开展断裂解释和层位追踪;b、利用地震资料,开展储层属性分析、储层预测、裂缝预测、储层孔隙度反演研究,预测有效储层厚度和有效储层孔隙度;c、以岩心、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分析储层岩性、储层空间类型,缝洞储层被充填程度,缝洞储层被充填程度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规律;d、在边界确定时,考虑结构分区以及岩溶古地貌、古水文相似性的约束,以单井为基础,在多井剖面对比基础上,研究储层纵向和横向上的连通性,井间连通性和油气水边界;e、根据断层线、构造线、流体线、地层尖灭线和相变线,建立区域性油气藏剖面和单元内油气藏剖面,进行刻画,划分开发单元,绘制开发单元和含油气面积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金银欧阳诚王安平李柱正周一博程亮王家辉邓明杰冯仁蔚胡天文黎菁田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