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变堆包层制备的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聚变堆包层需要承受堆芯14MeV高能中子辐照,高能量密度热流(>lMW/m2)的冲击等恶劣环境。低活化马氏体钢(Reduced Activaiton Martensitic/Ferritic steel)具有抗高能中子辐照、低活化、高温性能良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第一座聚变堆的首选结构材料。包层第一壁等耐热部件内部具有大量的冷却剂流道,一方面冷却剂可以将聚变产生的核热带出包层以实现能量利用,一方面冷却剂可以实现包层第一壁的冷却,避免包层部件超过其服役温度上限造成安全事故。根据专利ZL200810021143.5和ZL201110250135.4,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可知,目前包层第一壁的制备方案主要是无缝管和板件的热等静压扩散连接(Hot IsostaticPressing-Diffus1n Bonding)方式。包层第一壁HIP-DB的制备方案所涉及的工序多而复杂,对焊接前材料的表面状态,清洁度,以及真空封装要求非常高。而且,HIP-DB方案需要将带焊接部件整体加热到1100°C左右保温2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内嵌流道的聚变堆包层耐热部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如下:首先,加工低活化马氏体钢铣槽底板和盖板,并在底板流道槽内加入填充物;其次,在盖板上方放置一层纳米氧化物增强低活化马氏体钢;再次,炸药置于纳米氧化物增强马氏体钢上方,并在炸药与纳米氧化物增强低活化马氏体钢之间设置缓冲层;最后,通过雷管从一端引爆炸药,依次顺序爆炸,并在爆炸焊接后去除填充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波,翟玉涛,张俊钰,张保仁,刘少军,黄群英,吴宜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