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16051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0 0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目的在于解决现有SBA-15分子筛对铀酰吸附量不足的问题。该复合材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75~97%的SBA-15介孔分子筛、3~25%的磷酰胺基团,磷酰胺基团与SBA-15之间通过共价键作用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实质上为一种SBA-15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对铀酰较佳的亲和力,具有优异的铀酰离子吸附性能,能够有效解决现有SBA-15分子筛对铀酰吸附量不足的问题。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产率高,能够满足工业化大规模应用的需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现有SBA-15分子筛对铀酰吸附量不足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介绍
SBA-15介孔分子筛于1998年由赵东元院士、Stucky等人专利技术,其具有比表面积大、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可修饰能力强等优点。目前,SBA-15介孔分子筛已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吸附分离、高等无机材料等领域。基于其上述优点,人们希望对SBA-15介孔分子筛进行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其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现有SBA-15分子筛对铀酰吸附量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实质上为一种SBA-15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对铀酰较佳的亲和力,具有优异的铀酰离子吸附性能,能够有效解决现有SBA-15分子筛对铀酰吸附量不足的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产率高,能够满足工业化大规模应用的需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大规模推广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SBA-15介孔分子筛75~97%,磷酰胺基团3~25%;所述磷酰胺基团与SBA-15之间通过共价键作用相连。所述磷酰胺基团通过化学法接枝于SBA-15内外表面。该复合材料中,磷酰胺基团均匀分布于SBA-15内外表面。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SBA-15介孔分子筛80%;磷酰胺基团20%。所述SBA-15介孔分子筛呈圆柱状,其截面直径为450~550nm,长度为1~2μm,其在水溶液中流体力学半径为3.3~3.9μm。前述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合成磷酰胺基硅烷偶联剂将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三乙胺、氯磷酸二乙酯按摩尔比1:0.1~2.0:0.5~3.5进行称取,将称取的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三乙胺溶于干燥的甲苯中,得到第一溶液,再将称取的氯磷酸二乙酯溶于甲苯溶液中,得到第二溶液,然后再在氮气保护、0~5℃下将第一溶液加入第二溶液中,在加入的同时进行强力搅拌,添加完毕后,将反应物升温至室温,继续反应6~15h,得反应产物,将反应产物进行抽滤,去除白色的TEA·HCl固体,将抽滤后的滤液在50~90℃下进行旋转蒸发,得到浅黄色液体,即为磷酰胺基硅烷偶联剂;(2)制备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将SBA-15介孔分子筛分散于有机溶剂中,超声15~60min,得到第三溶液,再在氮气保护下、室温下将磷酰胺基硅烷偶联剂加入第三溶液中,在添加的同时进行强力搅拌,添加完毕后,继续搅拌1.5~5h,得到第四溶液,再将第四溶液加热回流3.5~8h,将加热回流后的反应产物进行过滤、干燥处理后,即得产品。所述步骤1中,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三乙胺、氯磷酸二乙酯的摩尔比为1:1:1或1:0.2:3。所述第一溶液中,以1mol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计,甲苯溶液的添加量为1.5~3L。所述步骤1中,在氮气保护、0~5℃下将第一溶液加入第二溶液中,在加入的同时进行强力搅拌,添加完毕后,将反应物升温至室温,继续反应10h,得反应产物。所述步骤2中,将SBA-15介孔分子筛分散于干燥的乙醇中,超声30min,得到第三溶液。所述步骤2中,在氮气保护下、室温下将磷酰胺基硅烷偶联剂加入第三溶液中,在添加的同时进行强力搅拌,添加完毕后,继续搅拌3h,得到第四溶液,再将第四溶液加热回流5h,将加热回流后的反应产物进行过滤、干燥处理后,即得产品。针对前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其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75~97%的SBA-15介孔分子筛、3~25%的磷酰胺基团。目前,现有铀酰的含磷配体中一般为P直接连接C(如TRPO)或O(如TBP),而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磷酰胺(P链接N原子)材料作为吸附位点,相比于前两者而言,本申请N与P=O之间的p-π共轭作用使得P=O的路易斯碱性提高,从而更容易与铀酰这个硬路易斯酸结合。申请人研究发现,磷氧基与铀酰之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磷酰胺中N原子的给电子能力使磷氧基中氧原子的电子云分布更为密集、路易斯碱性增强,更容易与铀酰发生作用。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SBA-15和磷酰胺(phosphoramide,简称PA)二者的优势,将二者通过化学法结合起来,形成本专利技术的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氯磷酸二乙酯(简称:DECP)作为磷源、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简称:APTMS)作为偶联剂、三乙胺(简称:TEA)作为催化剂、干燥的甲苯作为溶剂。首先,将APTMS、TEA溶于干燥的甲苯中,制成第一溶液;然后在0~5℃冰水浴中向第一溶液中逐滴加入含有DECP的干燥甲苯溶液,并在氮气的保护下,强力搅拌;滴加完毕后,升温至室温,继续反应,得到第一反应产物;对第一反应产物进行抽滤,抽滤去除白色的TEA·HCl固体,再在60℃下旋转蒸发溶液部分得到浅黄色液体,即为磷酰胺基硅烷偶联剂(APTMS-DEPA)。将干燥的SBA-15分散于干燥的有机溶液中,超声处理,得到第三溶液;再在氮气保护下、室温下将APTMS-DEPA的乙醇溶液逐滴加入第三溶液中,强力搅拌,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得到第四溶液;再将第四溶液加热回流反应,至反应完毕,得到第二反应产物;最后将第二反应产物用0.1μm微孔滤膜进行过滤、50℃干燥处理后,得到的白色粉末即为产品,记为SBA-DEPA。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对铀酰较佳的亲和力,具有优异的铀酰离子吸附性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同时,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产率高,能够满足工业化大规模应用的需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大规模推广应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为样品一的扫描电镜图。图2为样品二的扫描电镜图。图3为样品一的投射电镜图。图4为样品二的投射电镜图。图5为样品一的红外光谱图。图6为样品二的红外光谱图。图7为样品一的核磁氢谱图。图8为样品一的X射线荧光光谱图。图9为样品一的动态光散射图。图10为样品一对铀的吸附等温曲线。图11为对铀的吸附等温曲线图。图12为X射线荧光测定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实施例1制备两个接枝率为20%的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1)磷酰胺基硅烷偶联剂的合成采用氯磷酸二乙酯(DECP)作为磷源、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作为偶联剂、三乙胺(TEA)作为催化剂、干燥的甲苯作为溶剂。将DECP、APTMS和TEA按照3:1:0.2的摩尔比进行称取,备用。将称取的0.1mol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02mol三乙胺溶于200mL干燥的甲苯中,得到第一溶液。再将称取的0.3mol氯磷酸二乙酯溶于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SBA‑15介孔分子筛             75~97%,磷酰胺基团                   3~25%;所述磷酰胺基团与SBA‑15之间通过共价键作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SBA-15介孔分子筛75~97%,磷酰胺基团3~25%;所述磷酰胺基团与SBA-15之间通过共价键作用相连;该复合材料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而成:(1)合成磷酰胺基硅烷偶联剂将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三乙胺、氯磷酸二乙酯按摩尔比1:0.1~2.0:0.5~3.5进行称取,将称取的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三乙胺溶于干燥的甲苯中,得到第一溶液,再将称取的氯磷酸二乙酯溶于甲苯溶液中,得到第二溶液,然后再在氮气保护、0~5℃下将第一溶液加入第二溶液中,在加入的同时进行强力搅拌,添加完毕后,将反应物升温至室温,继续反应6~15h,得反应产物,将反应产物进行抽滤,去除白色的TEA•HCl固体,将抽滤后的滤液在50~90℃下进行旋转蒸发,得到浅黄色液体,即为磷酰胺基硅烷偶联剂;(2)制备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将SBA-15介孔分子筛分散于有机溶剂中,超声15~60min,得到第三溶液,再在氮气保护下、室温下将磷酰胺基硅烷偶联剂加入第三溶液中,在添加的同时进行强力搅拌,添加完毕后,继续搅拌1.5~5h,得到第四溶液,再将第四溶液加热回流3.5~8h,将加热回流后的反应产物进行过滤、干燥处理后,即得产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一鸣邵浪杨蕊竹唐浩仲敬荣秦震邓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