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超临界CO2用蒽醌型活性分散染料前驱体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159182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09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染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CO2用蒽醌型活性分散染料前驱体的合成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以1-氯蒽醌和2,5-二氨基甲苯硫酸盐为原料,K2CO3为缚酸剂,CuI为反应催化剂,氮气保护条件下在反应介质中加热回流6~14h,反应温度为80~140℃,反应结束后经过后处理得到染料前驱体的固体粉末。该方法在合成过程中的催化剂用量少,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较高,成本较低,且得到的前驱体应用性强,除适合于超临界CO2用蒽醌型活性分散染料的合成,也适合于常规水浴染色用活性分散染料的合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染料
,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CO2用蒽醌型活性分散染料前驱 体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活性分散染料的出现及发展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但由于其受使用条件的 影响较大,在对涤/棉混纺织物染色时很难做到均匀上染,应用性较差,因而在发展过程中 遇到了瓶颈(参考文献:五十年内活性染料标志性进展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染料与染 色,2008,2:1-9,44.)。而利用超临界CO 2流体染色技术可实现活性分散染料对涤/棉混纺织 物和天然纤维的染色,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参考文献:One-bath dyeing of polyester/cotton blends with reactive disperse dyes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2004,74(11) :989_994;现代活性染料技术进展 .印染,2004,2:37-42;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活性分散染料对天然纤维的染色.国外 纺织技术:纺织针织服装化纤染整,2003,9:22-27.)。 在活性分散染料合成方面,关于蒽醌结构的报道较少,方法也较为单一,一般是在 现有分散染料的基础上引入活性基,品种较少。 利用Ullmann反应进行染料或染料中间体的合成此前已有报道,但涉及的染料主 要是还原染料,常见的是氨基蒽醌与氯蒽醌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缩合反应,从而在蒽醌核 上引入亚氨基生成蒽醌亚胺化合物,或者通过生成碳-碳键,制备某些稠环还原染料; Ul Imann反应在酸性染料中也有重要应用,一般是以溴氨酸为原料,在碱性水溶液中与取代 芳胺发生反应(参考文献:乌尔曼反应在染料合成中的应用.染料工业,1984,3:1-7.), 而其在非水溶性活性分散染料方面未曾有报道。 因而,如何使活性分散染料的合成方法多元化,解决活性分散染料种类少、应用性 不强等问题,成为突破瓶颈的关键,且可为超临界CO 2流体中天然纤维的无水染色提供更广 阔的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将Ullmann反应应用于超临界CO2用蒽醌型活性分散 染料前驱体的合成,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用量少、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较高,成本较低,且得到 的前驱体应用性强,除适合于超临界CO 2用蒽醌型活性分散染料的合成,也适合于常规水浴 染色用活性分散染料的合成。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超临界CO2,包括以 下步骤: (1)以1-氯蒽醌和2,5-二氨基甲苯硫酸盐为原料,K2CO3为缚酸剂,CuI为反应催化 剂,氮气保护条件下在反应介质中加热回流6~14h,反应温度为80~140°C,其中2,5-二氨 基甲苯硫酸盐与1-氯蒽醌的摩尔比比值为1~2,缚酸剂KKO 3与1-氯蒽醌的摩尔比比值为 1.5~4,催化剂CuI与1-氯蒽醌的摩尔比比值为0.056~0.333; (2)反应结束后,将步骤(1)的反应液冷却至35°C,加入体积比为2:1的水和二氯甲 烷,使用助滤剂,加压过滤,以去除混合液中的黑色絮状沉淀,再进行萃取、水洗、旋蒸、真空 干燥,从而获得染料前驱体的固体粉末。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反应介质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 或二者任意比例混合物。进一步的,所述反应介质的用量为6mL/mmol 1-氯蒽醌。进一步的,所述步骤⑵中的助滤剂为中性硅胶,规格200~300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本专利技术中催化剂CuI先与1-氯蒽醌发生氧化加成反应,生成带有的中间体,随 后亲核试剂2,5_二氨基甲苯硫酸盐(在缚酸剂K 2CO3存在的条件下,亲核性增加)与中间体发 生亲核取代反应并脱去(参考文献:Catalytic C-C,C-N,and C-O Ullmann-Type Coupling Reaction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09,48(38): 6954-6971 .),从而得到染料前驱体,操作步骤简单,易于控制。 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 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 后。【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液质联用谱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傅里叶红外光谱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 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实施例1 超临界CO2,包括如下步骤: (1)在IOOmL三口烧瓶(装有温度计、冷凝管和滴液漏斗,冷凝管上方附有氮气保护 装置)中加入〇.〇〇5mol 2,5_二氨基甲苯硫酸盐和0.0075mol K2C03,通入氮气,并迅速添加 0.556mmol Cul。称取0.005mol 1-氯蒽醌,加30mL 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若有微量固体 不溶,可采用超声波振荡至呈黄色透明状),并迅速加入到滴液漏斗中,开启搅拌并缓慢滴 加(约10分钟滴完),升温至l〇〇°C时开始计时,回流12小时。 (2)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自然冷却至35°C,加入水和二氯甲烷(体积比为2:1),以 中性硅胶为助滤剂,加压过滤,以去除混合液中的黑色絮状沉淀,再进行萃取、水洗、旋蒸、 真空干燥等操作,从而获得染料前驱体的固体粉末,产率为44.34%。对实施例中得到的染料前驱体的固体粉末进行纯化,并进行产物的结构进行表 征,其方法包括: 1.以柱层层析硅胶(200~300目)为固定相,二氯甲烷和正己烷(体积比为1:1)为 流动相,干法装柱,加压操作;薄层层析硅胶板G-254,展开剂为丙酮和正己烷(体积比为1: 2)〇 2.利用液质联用(正离子模式,ESI源)、核磁共振氢谱(400MHz,DMS〇-d6)和傅里叶 红外光谱等测试技术对本实施例中获得的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其结果如图1~3所示。由图1表明,液质联用(正离子模式,ESI源)可检测到分子离子峰 + = 329.1286,与染料前驱体的分子量相符。 图 2中: 1H NMR(400MHz,DMS0-d6) :δ11·05,10.85(s,lH,8-NH,8,-NH),8.24(t,J = 6.5Hz, lH,Ar-lH,Ar-l,H),8.15(d,J=7.3Hz,lH,Ar-4H,Ar-4,H),7.99-7.81(m,2H,Ar-2H,Ar-2, H,Ar-3H,Ar-3,H),7.56(ddJ=10.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7/CN105541648.html" title="一种超临界CO2用蒽醌型活性分散染料前驱体的合成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超临界CO2用蒽醌型活性分散染料前驱体的合成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临界CO2用蒽醌型活性分散染料前驱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以1‑氯蒽醌和2,5‑二氨基甲苯硫酸盐为原料,K2CO3为缚酸剂,CuI为反应催化剂,氮气保护条件下在反应介质中加热回流6~14小时,反应温度为80~140℃,其中2,5‑二氨基甲苯硫酸盐与1‑氯蒽醌的摩尔比比值为1~2,缚酸剂K2CO3与1‑氯蒽醌的摩尔比比值为1.5~4,催化剂CuI与1‑氯蒽醌的摩尔比比值为0.056~0.333;(2)反应结束后,将步骤(1)的反应液冷却至35℃,加入体积比为2:1的水和二氯甲烷,使用助滤剂,加压过滤,以去除混合液中的黑色絮状沉淀,再进行萃取、水洗、旋蒸、真空干燥,从而获得染料前驱体的固体粉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家杰章燕琴於琴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