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行叉式升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5801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随行叉式升降机,属于一种用于不同线体之间工件转移的装置。按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右立柱与左立柱上端的驱动部;在右立柱和左立柱上分别安装可以上下滑动的滑架;在右立柱或左立柱上设置配重,并且配重与滑架利用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连接一起;提升架装于两个滑架之间;叉式移载组件可移动地安装于提升架上;随行复位气缸的一端连接于提升架上,另一端连接于叉式移载组件上;其特征是:在叉式移载组件上安装随行机构,在随行机构中,随行杆铰接于叉式移载组件上,在随行杆与叉式移载组件之间设置用于驱动随行杆绕其铰接轴转动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减少了转载时对定位的要求;保证了生产节拍;噪音低;维修保养方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用于不同线体之间工件转移的装置,属于机械 自动化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叉式升降机是借助于随行侧顶机来实现工件的转载,占地面积大; 而且在转载的时候对工件的定位要求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随行叉式升降机,这种装置在工件从一 个线体转载到另一线体时,直接由叉式移栽组件将工件运至线体的支撑处, 由提升架上的随行机构带动叉式移栽组件随线体一起运动,同时将工件转载。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右立柱与左立柱上端的驱动部;在 右立柱和左立柱上分别安装可以上下滑动的滑架;在右立柱或左立柱上设置 配重,并且配重与滑架利用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连接一起;提升架装于两个 滑架之间;叉式移载组件可移动地安装于提升架上;随行复位气缸的一端连 接于提升架上,另一端连接于叉式移载组件上;其特征是在叉式移载组件 上安装随行机构,在随行机构中,随行杆铰接于叉式移载组件上,在随行杆 与叉式移载组件之间设置用于驱动随行杆绕其铰接轴转动的驱动机构。随行杆呈L形,该L随行杆的一端利用铰接轴铰接于叉式移栽组件上, 另一端连接滚轮,在L形随行杆的折弯处铰接连杆,该连杆的另一端与摆杆 铰接,摆杆的另一端与叉式移栽组件铰接,所述驱动机构中的缸体铰接于叉 式移栽组件上,缸体的活塞杆与摆杆及连杆的铰接点铰接。在右立柱与左立柱的底部有底座,在右立柱与左立柱的上端之间有横架。 所述配重位于右立柱内。在滑架上设置连接座,在铰接座的下端铰接摇杆, 该摇杆的另一端与提升架的端部铰接。在铰接座的下端安装挡块。叉式移栽 组件的框架由两根平行的横梁及连接于该两根横梁间的短杆组成。本技术的优点结构简单;减少了转载时对定位的要求;保证了生 产节拍;噪音低维修保养方便。附图说明附图1是技术的结构示意附图2是图1中B-B向视图。 图3为驱动机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在右立柱2与左立柱3上端的驱动部1;在右立柱2和左立柱3上分别安装可以上下滑动的滑架7;在右立柱2或左立柱3上设置配重4, 并且配重4与滑架7利用第一链条5和第二链条6连接一起;提升架8装于两个滑架7之间;叉式移载组件10可移动地安装于提升架8上;随行复位气缸9的一端连接于提升架8上,另一端连接于叉式移载组件10上;在叉式移 载组件10上安装随行机构12,在随行机构12中,随行杆16铰接于叉式移 载组件10上,在随行杆16与叉式移载组件10之间设置用于驱动随行杆10 绕其铰接轴15转动的驱动机构。工作时,滑架7先将提升架8升至第一条输 送线体处,然后叉式移栽组件IO伸出将工件托起,再收回,提升架8由滑架 7带至另一条输送线处,叉式移栽组件10伸出将工件运送到该线体上,同时 随行机构12的缸体13动作,使叉式移载组件10随着线体一起运动,提升架 8再下降,将工件放于线体的支撑上,此时随行机构12的缸体再次动,作使 叉式移载组件10脱离线体,同时随行复位气缸9动作,将叉式移载组件10 复位。此即为此叉式升降机的动作过程。随行杆16呈L形,该L随行杆16的一端利用铰接轴15铰接于叉式移 裁组件10上,另一端连接滚轮17,在L形随行杆16的折弯处铰接连杆18, 该连杆18的另一端与摆杆19铰接,摆杆19的另一端与叉式移栽组件10铰 接,所述驱动机构中的缸体13铰接于叉式移载组件10上,缸体13的活塞杆 14与摆杆19及连杆18的铰接点铰接。工作时,缸体13动作,通过其活塞 杆14拉动摆杆19与连杆18动作,使摆杆19绕其与叉式移载组件10的铰接 点转动,在连杆18的带动下,随行杆16端部的滚轮17也绕铰接轴15转动, 实现与对应线体脱离与接触,当接触时,叉式移载组件IO可以随线体一起移 动,当脱离时,叉式移载组件IO不会随线体一起移动。随行杆16也可以利 用一根直杆,但是这种直杆在动作时的可靠性比L形的随行杆要差。在右立柱2与左立柱3的底部有底座11,安装时,底座11安装于地基 上,右立柱2与左立柱3再安装于底座11上,在右立柱2与左立柱3的上端 之间有横架23,所述驱动部1即安装于该横架23上所述配重4位于右立 柱2内,配重4的作用在于确保滑架7在移动时比较平稳和省力。在滑架7上设置连接座25,在铰接座25的下端铰接摇杆27,该摇杆27的另一端与提升架8的端部铰接。利用摇杆27将提升架8与滑架7连接在一 起时,可以允许提升架8在移动过程中有一定的晃动,以免在工作过程中相 关构件因受到工件的冲击而受损。在在铰接座25的下端安装挡块26,以限 制提升架8的位置。叉式移载组件10的框架由两根平行的横梁及连接于该两根横梁间的短 杆21组成,该短杆21与横梁为铰接。本技术的特征是在转移工件时叉式移载组件IO在随行机构12的带 动下随着线体一起动,省却了随行侧顶机,使机构简单化了,也加快了生产 节拍。权利要求1、随行叉式升降机,包括右立柱(2)与左立柱(3),及安装于右立柱(2)与左立柱(3)上端的驱动部(1);在右立柱(2)和左立柱(3)上分别安装可以上下滑动的滑架(7);在右立柱(2)或左立柱(3)上设置配重(4),并且配重(4)与滑架(7)利用第一链条(5)和第二链条(6)连接一起;提升架(8)装于两个滑架(7)之间;叉式移载组件(10)可移动地安装于提升架(8)上;随行复位气缸(9)的一端连接于提升架(8)上,另一端连接于叉式移载组件(10)上;其特征是在叉式移载组件(10)上安装随行机构(12),在随行机构(12)中,随行杆(16)铰接于叉式移载组件(10)上,在随行杆(16)与叉式移载组件(10)之间设置用于驱动随行杆(16)绕其铰接轴(15)转动的驱动机构。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行叉式升降机,其特征是随行杆(16)呈L 形,该L随行杆(16)的一端利用铰接轴(15)铰接于叉式移载组件(10) 上,另一端连接滚轮(17),在L形随行杆(16)的折弯处铰接连杆(18), 该连杆(18)的另一端与摆杆(19)铰接,摆杆(19)的另一端与叉式移栽 组件(10)铰接,所述驱动机构中的缸体(13)铰接于叉式移载组件(10) 上,缸体(13)的活塞杆(14)与摆杆(19)及连杆(18)的铰接点铰接。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随行叉式升降机,其特征是在右立柱(2)与 左立柱(3)的底部有底座(11),在右立柱(2)与左立柱(3)的上端之间 有横架(23)。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行叉式升降机,其特征是所述配重(4)位 于右立柱(2)内。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行叉式升降机,其特征是在滑架(7)上设 置连接座(25),在铰接座(25)的下端铰接摇杆(27),该摇杆(27)的另 一端与提升架(8)的端部铰接。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行叉式升降机,其特征是在在铰接座(25) 的下端安装挡块(26)。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行叉式升降机,其特征是叉式移载组件(10)的框架由两根平行的横梁及连接于该两根横梁间的短杆(21)组成。专利摘要随行叉式升降机,属于一种用于不同线体之间工件转移的装置。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右立柱与左立柱上端的驱动部;在右立柱和左立柱上分别安装可以上下滑动的滑架;在右立柱或左立柱上设置配重,并且配重与滑架利用第一链条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随行叉式升降机,包括右立柱(2)与左立柱(3),及安装于右立柱(2)与左立柱(3)上端的驱动部(1);在右立柱(2)和左立柱(3)上分别安装可以上下滑动的滑架(7);在右立柱(2)或左立柱(3)上设置配重(4),并且配重(4)与滑架(7)利用第一链条(5)和第二链条(6)连接一起;提升架(8)装于两个滑架(7)之间;叉式移载组件(10)可移动地安装于提升架(8)上;随行复位气缸(9)的一端连接于提升架(8)上,另一端连接于叉式移载组件(10)上;其特征是:在叉式移载组件(10)上安装随行机构(12),在随行机构(12)中,随行杆(16)铰接于叉式移载组件(10)上,在随行杆(16)与叉式移载组件(10)之间设置用于驱动随行杆(16)绕其铰接轴(15)转动的驱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领沈锋韩志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奇物流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