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水平移动的数显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46343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10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水平移动的数显千斤顶,其为竖直方向可承受大载荷,并能实时监测顶升力大小的万向水平移动式千斤顶,万向球位于定位套筒内,安装在下底板的下端,千斤顶的底座固定在下底板的上端,导向杆通过卡紧结构固定在下底板的四个角上设置成与千斤顶同时运动的结构;称重传感器的上端接触被导向杆水平方向约束的上顶板,下端通过四个螺栓固定在有套筒的辅助板上,并将套筒与千斤顶的顶杆连接;下底板顶杆穿过焊接在H型钢上的螺母以便沿其纵向推动下底板随着上顶板平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时显示顶升力的大小,并在保证千斤顶不倾倒的情况下实现水平面内的自由移动,结构简单,环境适应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制造技术属于机械制造
,是一种可水平移动的数显千斤顶,其为可用于实现重物在顶升过程中可自由无摩擦水平移动,并实时显示出顶升力的大小的千斤顶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顶升过程中在水平面内有一定变形物体的起重,千斤顶在竖直加载过程中有时需要同时在水平面内进行移动,期间千斤顶易发生倾斜甚至侧倒,不能继续正常工作,且不利于千斤顶的保护。此外,在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整个竖向加载过程中的载荷大小需要给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竖直方向可承受大载荷顶升力,并在加载过程中保证千斤顶不倾斜的情况下实现整体结构水平方向的自由移动,且能实时监测施加顶升力大小的千斤顶。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可水平移动的数显千斤顶,该数显千斤顶包括上顶板、称重传感器、辅助板、千斤顶、卡紧结构、下底板、定位套筒、万向球、导向杆、Η型钢和下底板顶杆;万向球位于定位套筒内,安装在下底板的下端,千斤顶的底座固定在下底板的上端,导向杆通过卡紧结构固定在下底板的四个角上设置成与千斤顶同时运动的结构;称重传感器的上端接触被导向杆水平方向约束的上顶板,下端通过四个螺栓固定在有套筒的辅助板上,并将套筒与千斤顶的顶杆连接;下底板顶杆穿过焊接在Η型钢上的螺母以便沿其纵向推动下底板随着上顶板平动,最终实现在顶升过程中千斤顶整体结构可水平平稳移动,并能实时显示顶升载荷大小的多种功能,其中,通过六个定位套筒将万向球固定在下底板下端,方便整个数显千斤顶水平方向的自由移动;千斤顶的底座固定在下底板上端,其顶杆与辅助板上的套筒连接,通过四个螺栓将称重传感器固定在辅助板上端实现与千斤顶同步顶升;称重传感器可以测量顶升力的大小,其上端与上顶板接触,上顶板与下顶板之间通过在四个角上穿过的四根导向杆带动,实现整体结构水平方向的同步移动;导向杆通过卡紧结构固定在下底板上,上顶板可沿导向杆的轴向方向自由移动以实现上顶板和被顶升结构的升降;当四根导向杆带动下底板万向球滚动有困难时,与下底板处于同一平面上的两个方向的下底板顶杆可辅助下底板移动,更好地防止装置倾斜。进一步的,所述的水平方向自由移动通过万向球实现,六个万向球呈正六边形均匀排布在下底板的下端。进一步的,所述的下顶板通过导向杆的带动和下底板顶杆的推动,与上顶板保持水平位移的同步,千斤顶底部固定在下底板上位于结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的千斤顶的顶杆与辅助板的套筒连接,而称重传感器则用螺栓固定在辅助板上,上端与上顶板接触。进一步的,整体结构水平方向可近似为无摩擦无约束状态,竖直方向自由顶升。进一步的,所述六个万向球经设计以保证千斤顶可承受的载荷范围尽量的大。进一步的,所述万向球涂有润滑剂,其水平面内各个方向的移动一般情况下都不难实现。进一步的,所述下底板顶杆安置在两个方向上,处于整体装置的外侧,可以辅助其水平方向的移动。进一步的,所述装置在无顶升物体时,由于重力作用千斤顶与称重传感器仍保持为一个整体。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实现在竖直方向的顶升过程中,实时显示顶升力的大小,并在保证千斤顶不倾倒的情况下实现水平面内的自由移动,结构简单,环境适应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截面方向示意图。图3为称重传感器的示意图,其中,图3(a)为称重传感器的正视图,图3(b)为称重传感器的俯视图。示意图中的标记为:1、上顶板,2、称重传感器,3、辅助板,4、千斤顶,5、卡紧结构,6、下底板,7、定位套筒,8、万向球,9、导向杆,10、H型钢,11、下底板顶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以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竖直方向可承受大载荷,并能实时监测顶升力大小的万向水平移动式千斤顶。包括上顶板1、称重传感器2、辅助板3、千斤顶4、卡紧结构5、下底板6、定位套筒7、万向球8、导向杆9、H型钢10和下底板顶杆11,万向球8位于定位套筒7内,安装在下底板6的下端,千斤顶4的底座固定在下底板6的上端,导向杆9通过卡紧结构5固定在下底板6的四个角上设置成与千斤顶4同时运动的结构;称重传感器2的上端接触被导向杆9水平方向约束的上顶板1,下端通过四个螺栓固定在有套筒的辅助板3上,并将套筒与千斤顶4的顶杆连接;下底板顶杆11穿过焊接在Η型钢10上的螺母以便沿其纵向推动下底板随着上顶板1平动。最终实现在顶升过程中整体结构可水平平稳移动,并能实时显示顶升载荷大小的多种功能。其中,千斤顶4在顶升过程中,通过辅助板3和称重传感器2带动上顶板1沿着导向杆9平稳上升,中间的称重传感器2则可实时测量出顶升载荷的大小;当被顶升的物体伴随产生水平位移时,与其固定的上顶板1通过导向杆9带动下底板6经万向球8的滚动进行整体结构的同步水平平稳移动;当摩擦力较大,下底板6不能较好地随上顶板1平动时,可通过下底板顶杆11的推动辅助其水平运动。如图2所示,千斤顶4固定于下底板6的正中间,即六只万向球8的中心位置上,Η型钢10脱离千斤顶结构固定,下底板顶杆11穿过Η型钢10上的螺母与下底板6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位于水平正交的两个方向上。可在适当的时候推动下底板6随上顶板1平动,保证中间的千斤顶等结构的稳定。如图3所示,称重传感器2底座四角上有四个螺孔,可通过螺栓固定在辅助板3上。【主权项】1.一种可水平移动的数显千斤顶,其特征在于:该数显千斤顶包括上顶板(1)、称重传感器(2)、辅助板(3)、千斤顶(4)、卡紧结构(5)、下底板(6)、定位套筒(7)、万向球(8)、导向杆(9)、H型钢(10)和下底板顶杆(11);万向球(8)位于定位套筒(7)内,安装在下底板(6)的下端,千斤顶(4)的底座固定在下底板(6)的上端,导向杆(9)通过卡紧结构(5)固定在下底板(6)的四个角上设置成与千斤顶同时运动的结构;称重传感器(2)的上端接触被导向杆(9)水平方向约束的上顶板(1),下端通过四个螺栓固定在有套筒的辅助板(3)上,并将套筒与千斤顶(4)的顶杆连接;下底板顶杆(11)穿过焊接在Η型钢(10)上的螺母以便沿其纵向推动下底板(6)随着上顶板(1)平动,最终实现在顶升过程中千斤顶整体结构可水平平稳移动,并能实时显示顶升载荷大小的多种功能,其中, 通过六个定位套筒(7)将万向球(8)固定在下底板(6)下端,方便整个数显千斤顶水平方向的自由移动;千斤顶(4)的底座固定在下底板(6)上端,通过四个螺栓将称重传感器(2)固定在辅助板(3)上端实现与千斤顶(4)同步顶升;称重传感器(2)可以测量顶升力的大小,其上端与上顶板(1)接触,上顶板(1)与下底板(6)之间通过在四个角上穿过的四根导向杆(9)带动,实现整体结构水平方向的同步移动;导向杆(9)通过卡紧结构固定在下底板(6)上,上顶板(1)可沿导向杆(9)的轴向方向自由移动以实现上顶板(1)和被顶升结构的升降;当四根导向杆(9)带动下底板(6)的万向球(8)滚动有困难时,与下底板(6)处于同一平面上并脱离千斤顶整体结构的两个方向下底板顶杆(11)可辅助下底板(6)移动,更好地防止装置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水平移动的数显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方向自由移动通过万向球实现,六个万向球呈正六边形均匀排布在下底板的下端。3.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水平移动的数显千斤顶,其特征在于:该数显千斤顶包括上顶板(1)、称重传感器(2)、辅助板(3)、千斤顶(4)、卡紧结构(5)、下底板(6)、定位套筒(7)、万向球(8)、导向杆(9)、H型钢(10)和下底板顶杆(11);万向球(8)位于定位套筒(7)内,安装在下底板(6)的下端,千斤顶(4)的底座固定在下底板(6)的上端,导向杆(9)通过卡紧结构(5)固定在下底板(6)的四个角上设置成与千斤顶同时运动的结构;称重传感器(2)的上端接触被导向杆(9)水平方向约束的上顶板(1),下端通过四个螺栓固定在有套筒的辅助板(3)上,并将套筒与千斤顶(4)的顶杆连接;下底板顶杆(11)穿过焊接在H型钢(10)上的螺母以便沿其纵向推动下底板(6)随着上顶板(1)平动,最终实现在顶升过程中千斤顶整体结构可水平平稳移动,并能实时显示顶升载荷大小的多种功能,其中,通过六个定位套筒(7)将万向球(8)固定在下底板(6)下端,方便整个数显千斤顶水平方向的自由移动;千斤顶(4)的底座固定在下底板(6)上端,通过四个螺栓将称重传感器(2)固定在辅助板(3)上端实现与千斤顶(4)同步顶升;称重传感器(2)可以测量顶升力的大小,其上端与上顶板(1)接触,上顶板(1)与下底板(6)之间通过在四个角上穿过的四根导向杆(9)带动,实现整体结构水平方向的同步移动;导向杆(9)通过卡紧结构固定在下底板(6)上,上顶板(1)可沿导向杆(9)的轴向方向自由移动以实现上顶板(1)和被顶升结构的升降;当四根导向杆(9)带动下底板(6)的万向球(8)滚动有困难时,与下底板(6)处于同一平面上并脱离千斤顶整体结构的两个方向下底板顶杆(11)可辅助下底板(6)移动,更好地防止装置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波王朋叶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