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增强的负载运载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3715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载荷运载装置的安全性通过提供互动机构而被增强,从而确保以预定方式进行操作。在诸如电池的载荷被装载到诸如工业测量的预定结构上或者从其上卸下时,该增强的安全机构互动地迫使操作者保证安全性。所述运载装置在装载和卸载工作中与该工业测量配合。另外,所述物品在运输期间被锁定。这些安全特征是通过机械方式被保证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一种安全性增强的负运载载器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用于将电池运输到车辆和从车辆输送走电池的电池运载器装置的一些增强的安全特征,所述车辆包括工业车辆、电动车辆和混合汽车。
技术介绍
在小负运载载器的现有技术中,安全特征已经成为某种关注。在确保运输期间的安全性的一种途径中,诸如电池的负载被紧固于如在日本专利申请Hei 6-329240中所公开的运载装置。例如,参考图1,运载器1是手推式装置,包括一组八个表面辊3,用于负载方便进出运载表面4。在诸如电池的负载滚动到负载运载表面4上之后,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把手8a以将负载挡板6放置在负载运载表面4的上方。在用户通过把手19将四个小脚轮(caster)2上的运载器1推到目的地的同时,负载挡板6防止所述负载向前移动到负载挡板6之外。在进一步的细节中,图2A、2B和2C图示链接到运载器1的地面停止器的安全机构。图2A示出图1的上述现有技术手运载装置1的一个安全特征机构的有关部分。负载挡板6在表面辊3上方延伸,并且负载挡板6在运载器1的另一端机械连接到把手8a。如图2B所示,当如以箭头所示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把手8a以将负载挡板6放置在表面辊3以下以去除(remove)负载的受限移动时,把手8a一直不能转动,因为把手延伸部分17碰到运载器停止器或稳定器10的顶部10c。为了将负载顶部6放置在表面辊3以下,运载器1必须在最初通过停止器10来紧固或停放。如图2C中所示,当把停止器10放置在停放位置时,向下移动停止器10以使底部10a与地面接触。因此,顶部10c亦向下移动相同距离。顶部10c的这种向下移动现在允许把手延伸部分17如箭头所示以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在停止器10接地之后,当把手8a一直旋转到左边时,负载挡板6被放置在表面辊3以下并且负载被允许向前移动到负载挡板6之外。如以上所讨论的,负载在其运输期间由负载挡板6来紧固,并且仅在运载器接地时负载挡板6从其有效位置被移去。不幸的是,停止器10是自由激励或去激励的,而不管运载器1相对于预定所需目的地或结构的相对位置。在确保运输期间的安全性的另一种途径中,诸如电池的负载被紧固于如在日本专利申请2003-212125中所公开的运载装置。例如,参考图3,运载器20是手推式装置,包括具有一组小脚轮22a的负载运载单元22和具有一组小脚轮24a的负运载输单元24。在将诸如电池的负载放置在负载运载单元22上之后,将负载运载单元22本身放置在负运载输单元24的装载表面上。在将销95插入到如实线所示的位置时,销95将负载运载单元22紧固到负运载输单元24上。在操作者通过把手44将运载器20推向诸如车辆M的所需目的地时,钩63与车辆M中的对应容纳结构接合,并且完成如虚线所示的接合。钩63机械链接到钩控制杠杆80,其移动于预定钩接合位置80B和钩释放位置80A之间。在第二种现有技术途径的进一步细节中,图4图示了与运载器20的接合钩63关联的安全机构。在运输期间,销95将负载运载单元22紧固到运载器运输单元24上。一旦到达所需目的地,操作者移去已经容纳在孔46A和半圆形孔60A中的销95并将其放置在第二孔92中,其直接位于钩控制杠杆80之后。在销95由操作者从第一孔46A移动到第二孔92时,负载运载单元22仍由临时的锁定机构99和28紧固于负运载输单元24。为从负运载输单元24释放负载运载单元22,临时锁99必须由操作者手动释放。在负载运载单元22到车辆M上的移动期间,如果销95已经在孔92中正确插入,则钩63的接合通过销95得以紧固,这是因为销95将钩控制杠杆80的向后移动阻挡于图3的钩释放位置80A。然而,如以上所述,接合钩63由于孔92中的手动插入的销95而保持紧固于车辆M,这是独立于从孔60A移去销95的动作的动作。换句话说,一个动作不会保证实现另一个动作。因此,在负载递送期间在用于紧固钩接合的安全机构中存在误差容限。显然,误差容限依赖于完成以上两个独立动作的人工操作。此外,操作者亦必须通过临时锁从负运载输单元24手动释放负载运载单元22,从而使操作进一步复杂化。如以上在两种现有技术途径中所考虑的,用于负载运载装置的安全机构仍然是需要的。一般而言,操作者必须执行独立的动作,并且这些独立动作典型地包括将运载装置紧固在预定结构,解开负载,快负载递送到所需结构或从目的地取回负载,锁定负载,以及最后从所述预定结构释放所述运载装置。尽管这些独立动作对于在负运载输过程中维持安全性的重要的,操作者常常忽略或忘记执行这些安全程序的每个。为实现有效的安全停止,应当将运载装置设计成消除独立动作以强迫操作者遵循预定安全程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和其它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一种用于运载负载的安全装置,包括负载支持单元,用于支持所述负载;接合控制装置,位于所述负载支持单元上,用于在接合状态下接合所述负载支持单元与预定结构,并用于在脱离状态下从所述预定结构脱离所述负载支持单元;以及负载控制装置,位于所述负载支持单元上,用于在负载锁定状态下防止所述负载在所述负载支持单元上移动,所述负载控制装置在负载解开状态下释放所述负载支持单元上的负载,所述接合控制装置在接合状态下允许所述负载控制装置从负载锁定状态转变成负载解开状态,所述接合控制装置在脱离状态下阻止所述负载控制装置从负载锁定状态转变成负载解开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一种用于运载负载的安全装置,包括负载支持单元,用于支持所述负载;接合控制装置,位于所述负载支持单元上,用于在接合状态下接合所述负载支持单元与所述预定结构,并用于在脱离状态下从所述预定结构脱离所述负载支持单元;以及负载控制装置,位于所述负载支持单元上,用于在负载锁定状态下防止所述负载在所述负载支持单元上移动,所述负载控制装置在负载解开状态下释放所述负载支持单元上的负载,所述负载控制装置在负载锁定状态下允许所述接合控制装置从接合状态转变成脱离状态,所述负载控制装置在负载解开状态下阻止所述接合控制装置从接合状态转变成脱离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一种操作用于运载负载的安全装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接合负载运载单元与预定结构以使接合控制装置处于接合状态;b)在所述接合控制装置处于接合状态的同时将负载控制装置置于负载解开状态;c)针对所述负载执行预定任务;d)防止所述接合控制装置在所述步骤b)和c)期间从接合状态转变成脱离状态;e)在所述接合控制装置仍处于接合状态的同时,一旦完成所述步骤c),将所述负载控制装置置于锁定状态;以及f)仅在所述步骤e)之后从所述预定结构脱离所述负载运载单元以使所述接合控制装置处于脱离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一种操作用于将负载运载到预定结构的安全装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接合负载运载单元与所述预定结构以使接合控制装置处于接合状态;b)在所述接合控制装置处于接合状态的同时将负载控制装置置于负载解开状态;c)针对所述负载执行预定任务;d)在所述接合控制装置仍处于接合状态的同时,一旦完成所述步骤c),将所述负载控制装置置于锁定状态;e)仅在所述步骤d)之后从所述预定结构脱离所述负载运载单元以使所述接合控制装置处于脱离状态;f)在所述负载控制装置处于负载锁定状态的同时将所述负载运载单元运输到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将负载运载到预定结构的安全装置,包括:负载运载单元,用于支持所述负载;接合控制装置,位于所述负载运载单元上,用于在接合状态下接合所述负载运载单元与所述预定结构,并用于在脱离状态下从所述预定结构脱离所述负载运载单元;以 及负载控制装置,位于所述负载运载单元上,用于在负载锁定状态下将所述负载锁定在所述负载运载单元上,所述负载控制装置在负载解开状态下解开所述负载运载单元上的负载,所述接合控制装置在接合状态下允许所述负载控制装置从负载锁定状态转变成负载解 开状态,所述接合控制装置在脱离状态下阻止所述负载控制装置从负载锁定状态转变成负载解开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田光正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