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设备之小型窄视场光学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35823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2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与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相关,具体涉及便携设备之小型窄视场光学成像镜头,包括一用以将入射光线由沿着一第一光轴行进改为沿着一垂直于该第一光轴之第二光轴行进的一反射件、一光圈、一具有偶次非球面(even-aspheric)物侧面及偶次非球面像侧面的第一透镜、一具有偶次非球面物侧面及偶次非球面像侧面的第一透镜、一具有偶次非球面物侧面及偶次非球面像侧面的第二透镜、一具有偶次非球面物侧面及偶次非球面像侧面的第三透镜、一具有偶次非球面物侧面及偶次非球面像侧面的第四透镜,以及一具有偶次非球面物侧面及偶次非球面像侧面的第五透镜,该光圈、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第五透镜可以是沿着第二光轴来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乃是与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相关,且尤其是与可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之中的具有较窄视场的小型光学成像镜头相关。
技术介绍
近年来,例如是手机和手持数字助理装置(PDA)等便携设备的薄型轻巧化使得摄影模块的小型化需求愈来愈高。较窄视场的光学成像镜头对于应用在便携设备而言,通常体积太大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具有依序排列的五片透镜,这些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成像平面包含:一用以将入射光线由沿着一第一光轴行进改为沿着一垂直于该第一光轴之第二光轴行进的一反射件、一光圈、一具有偶次非球面(even-aspheric)物侧面及偶次非球面像侧面的第一透镜、一具有偶次非球面物侧面及偶次非球面像侧面的第一透镜、一具有偶次非球面物侧面及偶次非球面像侧面的第二透镜、一具有偶次非球面物侧面及偶次非球面像侧面的第三透镜、一具有偶次非球面物侧面及偶次非球面像侧面的第四透镜,以及一具有偶次非球面物侧面及偶次非球面像侧面的第五透镜,该光圈、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第五透镜可以是沿着第二光轴来设置。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之中,相对较大视场角的光学成像镜头包含:一含有一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且沿着第一光轴设置的前镜头群组、一具有平坦表面用以反射通过前镜头群组的光线的反射件、一包含有第三透镜的后镜头群组、一第四透镜,以及一对准第二光轴的第五透镜;该反射后的光线是沿着第二光轴行进,且第一、第二光轴于一交叉点相互交叉且形成一夹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之中,该夹角是介于75度至90度之间;在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夹角为90度,且视场角(fieldofview)介于30度至40度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之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为双凸透镜,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且为双凹透镜,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而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一至第五透镜都具有偶次非球面的物侧面以及偶次非球面的像侧面。附图说明图1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2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之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3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之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4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之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5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之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6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之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7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之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8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之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9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篇说明书所言之“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是指所述透镜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而言;“一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包括位于某区域的凸面部(或凹面部)”,是指该区域相较于径向上紧邻该区域的外侧区域,朝平行于光轴的方向更为“向外凸起”(或“向内凹陷”)而言;透镜之表面是以Si来表示,当表示第一透镜之物侧面及像侧面时,“i”为1及2,当表示第二透镜之物侧面及像侧面时,“i”为3及4,依此类推;同样的,某一透镜相关表面的曲率半径则以Ri表示。R1和R2分别表示第一透镜物侧面及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和R4分别表示第二透镜物侧面及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以此类推。“像高”是指成像平面上收光区域角落间距离的一半,也就是方形成像区域的顶点与位于中心点之光轴,两者之间的距离第一实施例图1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光学成像镜头10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光圈AS、一前镜头群组F10以及一后镜头群组R10,此光学成像镜头100也包括一红外线滤光片(IRcutfilter),设于前镜头群组F10与成像面的一影像传感器之间。前镜头群组F10包括在物侧面S1为凸面且在像侧面S2为凸面的一第一透镜L11、以及在物侧面S3为凹面且在像侧面S4为凹面且具有负屈光率的一第二透镜L12;后镜头群组R10包括在物侧面S5为凹面且在像侧面S6为凸面的一第三透镜L13、在物侧面S7为凹面且在像侧面S8光轴附近区域为凹面的一第四透镜L14、以及在物侧面S9为凹面且在像侧面S10光轴附近区域为凹面的一第五透镜L15。前镜头群组F10具有正屈光率,而后镜头群组R10具有负屈光率,此一光学成像镜头在前镜头群组F10与后镜头群组R10之间具有最大的空气间隙。该第一至第五透镜可由不同材料所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之中,这些透镜是由透镜塑料材料所制成。T1是第一透镜L11的厚度,T2是第二透镜L12的厚度,T3是第三透镜L13的厚度,T4是第四透镜L14的厚度,T5是第五透镜L15的厚度,TF是红外线滤光片的厚度,这些厚度T1~T5及TF皆是沿着光轴所测量的。AG12是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AG23(即为MaxAG)是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AG34是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AG45是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AG5F是第五透镜与红外线滤光片的空气间隙,AGFS是红外线滤光片与成像面的空气间隙,AG12、AG23、AG34、AG45、AG5F与AGFS也是沿着光轴所测量的。表1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0之透镜L11、L12、L13、L14、L15的详细光学数据。每一个表面由透镜的编号以o(物侧)或是i(像侧)的组合表示。表1中厚度/空气间隙值一列,若对应于透镜的物侧面,则该值代表厚度,若对应于透镜的向侧面,则该值代表空气间隙。表1根据此第一实施例,光圈位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如图1所示;且其半径约为1.542mm。第一透镜的阿贝数大于40,在此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阿贝数是55.63。在光轴上介于物侧面S1的顶点与光圈之间的距离a1大约是0.48mm。在某些实施例中,在光轴上介于第一透镜L11像侧面S2与第二透镜L12物侧面S3之间的空气间隙AG12是0.05mm。在光轴上介于第二透镜L12像侧面S4与第三透镜L13物侧面S5之间的空气间隙AG23是3.809mm。像高大约是2.997mm。有效焦距(effectivefocallength,EFL)也可称为焦距是8.635。一光学成像镜头之焦距是定义为平行光线聚集在一焦点上的距离。此一光学镜头之相对亮度(relati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设备之小型窄视场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成像平面依序包含:一光圈;一前镜头群组包含至少一透镜沿着一第一光轴排列;一第一反射组件用以将入射光线由沿着一第一光轴行进改为沿着一垂直于该第一光轴之第二光轴行进;以及一后镜头群组包含至少一透镜沿着该第二光轴排列;其中该前镜头群组的透镜厚度总和是大于后镜头群组的透镜厚度总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设备之小型窄视场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成像平面
依序包含:
一光圈;
一前镜头群组包含至少一透镜沿着一第一光轴排列;
一第一反射组件用以将入射光线由沿着一第一光轴行进改为沿着一垂直于
该第一光轴之第二光轴行进;以及
一后镜头群组包含至少一透镜沿着该第二光轴排列;其中
该前镜头群组的透镜厚度总和是大于后镜头群组的透镜厚度总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设备之小型窄视场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
于:其中该第一反射组件的一反射表面与该第一光轴是呈45度角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设备之小型窄视场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
于:其中该前镜头群组所有透镜之厚度总和为ALT1,后镜头群组所有透镜之
厚度总和为ALT2,相邻两个透镜间的最大空气间隙值MaxAG,所有透镜之厚
度总和为ALT,且A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修·博恩梅尔文·法兰西斯
申请(专利权)人: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