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4085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第五透镜。本发明专利技术透过控制各透镜表面的凹凸曲面排列,达到增加镜头焦距、提高组装性、缩小镜头体积且成像质量良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1、可携式电子产品的规格日新月异,其关键零组件-光学成像镜头也更加多样化发展,应用不只仅限于拍摄影像与录像,还加上望远摄像的需求,配合广角镜头可达到光学变焦的功能;若望远镜头的系统焦距愈长,则光学变焦的倍率愈高。

2、当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时,系统长度也随着增加,使得透镜间的距离增加造成组装性与制造良率的降低,因此如何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焦距的同时,维持成像质量并提高组装性与制造良率是一门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上述之问题,光学成像镜头除了成像质量良好之外,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焦距同时提高组装性并缩小光学成像镜头的体积,都是本专利技术的改善重点。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主要用于拍摄影像及录像,并应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相机、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透过透镜的表面凹凸配置与光学参数的设计,达到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以及一第五透镜,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五透镜各自具有一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其特征在于:

2.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以及一第五透镜,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五透镜各自具有一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其特征在于:

3.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以及一第五透镜,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五透镜各自具有一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其特征在于:

2.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以及一第五透镜,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五透镜各自具有一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其特征在于:

3.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以及一第五透镜,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五透镜各自具有一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其特征在于:

4.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以及一第五透镜,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五透镜各自具有一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其特征在于:

5.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以及一第五透镜,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五透镜各自具有一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t1代表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t2代表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t4代表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g12代表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g34代表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而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t2+t4+g12+g34)/t1≦3.200。

7.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t1代表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t2代表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t5代表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g12代表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g23代表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g34代表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而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t5+g12+g23+g34)/(t1+t2)≦1.800。

8.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t1代表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t4代表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t5代表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g12代表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g34代表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g45代表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五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t5+g12+g34+g45)/(t1+t4)≦2.200。

9.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t2代表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t3代表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t4代表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g12代表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g34代表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t2+t4+g12+g34)/t3≦3.600。

10.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t2代表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t5代表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g12代表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g23代表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g34代表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g12+g23+t5)/(t2+g34)≦3.700。

11.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t4代表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t5代表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g12代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加欣潘慧峰王召
申请(专利权)人: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