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移簧式超载限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2792 阅读:4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位移簧式超载限制器,该限制器中的定滑轮设计有两个,它们分别位于壳体左面上下端,动轮位于两定滑轮的二分之一处,并与其通过三点形成一等腰三角区域,位移压簧的一端与动轮相连,另一端可固定在壳体上,限制开关及机械式放大器均安装在壳体上,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简单,使用安全、可靠,寿命长及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限制器,特别是一种位移簧式超载限制器,它主要适用于钢丝绳式电动葫芦中。现有技术中的常用超载限制器,都是将其串联在电动葫芦钢丝绳提升回路之中的,如图1所示,钢丝绳2′通过该超载限制器1′直接提升负载,超载限制器1′由壳体、应阻片骨架及线路装置组成,线路装置固定在壳体内,这种超载限制器在实际使用中尚存在以下缺点 1、结构设计不够合理,一旦限制器报警失灵而又严重超载时,将有可能拉断限制器,导致不堪设想的事故发生,使限制器多了一个潜在的事故点。2、尽管现有的限制器装有吨位显示器,但不能作为电子秤用,起重机械作为大而笨的设备来讲,既然不能作电子秤用,吨位显示更无必要,这只能增加产品的成本及用户的负担。3、安装使用不够方便,因为它是串联在钢丝绳起吊回路之中的,安装时要拆下原钢丝绳,将限制器套在专用的楔套内固定牢靠,另一头再通过联接件和葫芦外壳相联接,故一般用户不能自行安装,不利于推广应用。4、产品容易损坏,使用寿命短。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全可靠且能实现机电一体化的位移簧式超载限制器。本技术所提出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该限制器包括壳体,其结构特点是在壳体内设置有定滑轮、动轮、位移压簧、限制开关及机械式放大器,定滑轮有两个,其固定在壳体上,并位于壳体的左面上下端,动轮安装在壳体长槽内,且位于两定滑轮的二分之一处,两定滑轮与动轮通过三点形成一等腰三角区域,位移压簧的一端与动轮相连,另一端可固定在壳体上,限制开关及机械式放大器均安装在壳体内。本技术的限制开关也可用线绕直滑式电位器替换,以便达到等位显示的目的。本技术所说的机械式放大器可由动轮芯轴、主动连杆、被动连杆、主动固定销及被动固定销组成,动轮芯轴与壳体连接,主动连杆的一端与动轮芯轴相连,另一端通过主动固定销与被动连杆的一端相连,被动连杆嵌在壳体上,从而使动轮在使用中可在水平位置上移动。本技术位移压簧的一端可通过芯轴与壳体相固定,起到支承弹簧的作用。本技术在壳体上还开有槽及长槽,以便机械式放大器工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1、结构设计合理、简单,采用了并联式结构,两定滑轮与动轮通过三点形成一等腰三角区域,由此使得超载时具有限制作用,极大地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简化了安装中的繁琐性,使一般用户都能安装,容易推广应用。3、由于设计有位移压簧,简化了加工工艺,节约了生产成本,在精度不低于现有产品的前提下,成本只有现有产品的五分之二;同时,其使机电一体化的实现成为了可能。4、使用寿命较长,是现有技术的四至五倍。 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现有技术中普通超载限制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定滑轮与动轮组成的三角区域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安装位置示意图。下面本技术将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详述。参照图2、图3、图四,本技术主要由壳体3、定滑轮4、位移压簧5、动轮6、限制开关7及机械式放大器I组成,定滑轮4、位移压簧5、动轮6、限制开关7及机械式放大器I均安装在壳体3内,定滑轮4设计有两个,它们分别固定在壳体3上,并位于壳体3的左面上下端;动轮6安装在壳体长槽8内,并位于定滑轮4的二分之一处,其可在壳体长槽8内水平移动;两定滑轮4与动轮6通过三点形成一等腰三角区域Ⅱ,未工作时,本实施例中的定滑轮4与动轮6间的位移H设计为10毫米;位移压簧5的一端与动轮6相连,另一端可固定在壳体3上,也可通过芯轴9与壳体3相固定,芯轴9可与壳体3连成一体,起支承位移压簧5的作用。本技术的限制开关7也可用线绕直滑式电位器替换,以一步到位达到等位显示的目的。本技术的机械式放大器I主要包括动轮芯轴10、主动连杆11、被动连杆12、主动固定销13及被动固定销14,动轮芯轴10与壳体3连接,主动连杆11的一端与动轮芯轴10相连,另一端通过主动固定销13与被动连杆12的一端相连,被动连杆12嵌在壳体3上,并可在壳体3上作水平移动;主动固定销13及被动固定销14起防止被动连杆12纵向移动的作用;同时,在壳体3上还开有槽15与长槽16,以便机械式放大器I在钢丝绳2的拉动下动作。17为定位销。使用时,将本技术安装在钢丝绳2上,在重物的作用下钢丝绳2最佳趋向于拉直,动轮6向右位移至设计尺寸10毫米,主动连杆11在动轮6的带动下跟着向左产生位移,由此推动限制开关7,使其产生一个限制信号,使电动葫芦18中的上升接触器控制回路不能动作,由此达到超载限制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位移簧式超载限制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在壳体(3)内设置有定滑轮(4)、动轮(6)、位移压簧(5)、限制开关(7)及机械式放大器(I),定滑轮(4)有两个,其固定在壳体(3)上,并位于壳体(3)的左面上下端,动轮(6)安装在壳体长槽(8)内,且位于两定滑轮(4)的二分之一处,两定滑轮(4)与动轮(6)通过三点形成一等腰三角区域(Ⅱ);位移压簧(5)的一端与动轮(6)相连,另一端可固定在壳体(3)上,限制开关(7)及机械式放大器(I)均安装在壳体(3)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移簧式超载限制器,其特征在于限制开关(7)也可用线绕直滑式电位器替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移簧式超载限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机械式放大器(I)可由动轮芯轴(10)、主动连杆(11)、被动连杆(12)、主动固定销(13)及被动固定销(14)组成,动轮芯轴(10)与壳体(3)连接,主动连杆(11)的一端与动轮芯轴(10)相连,另一端通过主动固定销(13)与被动连杆(12)的一端相连,被动连杆(12)嵌在壳体(3)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移簧式超载限制器,其特征在于位移压簧(5)的一端可通过芯轴(9)与壳体(3)相固定。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位移簧式超载限制器,其特征在于在壳体(3)上还开有槽(15)及长槽(16)。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位移簧式超载限制器,该限制器中的定滑轮设计有两个,它们分别位于壳体左面上下端,动轮位于两定滑轮的二分之一处,并与其通过三点形成一等腰三角区域,位移压簧的一端与动轮相连,另一端可固定在壳体上,限制开关及机械式放大器均安装在壳体上,从而使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简单,使用安全、可靠,寿命长及成本低等优点。文档编号B66D1/54GK2353717SQ9824765公开日1999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23日专利技术者孔卿元 申请人:杭州电机总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位移簧式超载限制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在壳体(3)内设置有定滑轮(4)、动轮(6)、位移压簧(5)、限制开关(7)及机械式放大器(I),定滑轮(4)有两个,其固定在壳体(3)上,并位于壳体(3)的左面上下端,动轮(6)安装在壳体长槽(8)内,且位于两定滑轮(4)的二分之一处,两定滑轮(4)与动轮(6)通过三点形成一等腰三角区域(Ⅱ);位移压簧(5)的一端与动轮(6)相连,另一端可固定在壳体(3)上,限制开关(7)及机械式放大器(I)均安装在壳体(3)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卿元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机总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