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1366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提升和降低一载荷(7)的升降装置(1)以已知的方式包括一可沿两个方向驱动的升降卷筒(2)以及至少一根用作牵引装置的带子(8),所述带子以一个端部固定在升降卷筒(2)上,而另一端上则带有一个用于载荷的保持装置(9)。所述带子(8)通过升降卷筒(2)的旋转可这样卷绕在卷筒上,以使一圈叠置在另一圈上。为了减小在由于固定在升降卷筒(2)周向壁部上的带子(8)的端部(15)而形成的台阶部处的机械交变应力,在升降卷筒(2)的周向壁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间隔元件(17),所述带子(8)的第一圈贴靠在所述间隔元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提升和降低一载荷的升降装置,它具有a)一升降卷筒;b)一驱动装置,利用它可使升降卷筒沿两个方向旋转;c)至少一根作为牵引装置使用的带子,所述带子以一个端部固定在升降卷筒上,而另一端上则带有一个用于载荷的保持装置;其中,d)所述带子可通过升降卷筒的旋转这样卷绕在卷筒上,以使一圈叠置在另一圈上。
技术介绍
已知具有各种不同的构形的利用一个升降卷筒和至少一个卷绕在升降卷筒上的柔性牵引装置工作的升降装置。特别是采用绳、链和带作为牵引装置。带子有这样的优点,即带子可以以特别好的确定的方式卷绕在升降卷筒上且其承载力比较大,但此时还保持足够的挠性。由于这一原因,用带子作为牵引装置工作的升降装置越来越受到欢迎,该升降装置也是本专利技术所关心的。但在市场上已知的这类升降装置中会造成,当卷绕到升降卷筒上或从升降卷筒上退绕时带子的机械交变应力仍旧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设计开头所述的一种升降装置,以使所述带子受到较小的机械载荷。根据本专利技术这样实现该目的,即e)在升降卷筒的周向壁部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带子的第一圈贴靠在其上的间隔元件。本专利技术基于以下认知通过固定在升降卷筒的周向壁部上的带子的端部,在该端部的位置对于该带子的第二圈形成了一个台阶部。由此在第一圈的下侧和外表面之间在位于台阶部前面的周向区域内形成一个空腔。特别是在载荷的作用下所述带子至少部分地被压入该空腔内,由此带子在所述由带子的端部形成的台阶部上产生一弯折。该弯折在不利的情况下造成缩短带子使用寿命的交变应力。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设置的间隔元件可以防止带子被压入所述空腔内或者至少使其减少到在由带子端部形成的台阶部上不会形成弯折或者不会形成过大的弯折,并利用这种方式保持机械交变应力较小。所述间隔元件的厚度的变化理想地在周向上与所述中间空腔的几何形状相配合,从而所述带子在周向上整体地由所述间隔元件支承。这意味着,在与提升载荷时升降卷筒的转动方向相反的升降卷筒的周向上,所述间隔元件的厚度必须变大。所述间隔元件不是一定在存在第一圈和升降装置的外表面之间的中间空腔的整个角度区域上在周向上延伸。在许多情况下,如果所述带子在一定段上由间隔元件支承就足够了。带子可自支承地跨接较小的中间空腔。此时在一些有利的情况只设置唯一一个间隔元件就足够了。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可在升降卷筒的周向上相互并排设置多个间隔元件,其中间隔元件的平均厚度沿与提升载荷时升降卷筒的转动方向相反的升降卷筒的周向变大。如果间隔元件具有一恒定的厚度,在通常情况下就是足够的。而这意味着,所述带子或者不是在所有位置上贴靠在间隔元件上,或者朝间隔元件被略向内压入。这不会对带子造成损害且是可允许的。当设有多个相互叠置地卷绕在升降卷筒上的带子时,本专利技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即所述带子的厚度在带子的端部固定在升降卷筒的位置上形成的台阶部处累加。开头所述类型的升降装置通常具有一个由一个带子携带的平衡重,所述带子沿一个与所述承载的带子卷绕到升降卷筒上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卷绕到升降卷筒上。平衡重的大小尽量选择成和载荷的大小相同,从而尽可能好地使载荷和平衡重作用在升降卷筒上转动力矩相互补偿。这样在提升中还要由驱动装置提供的转动力矩相应地较小。在升降装置的这种实施形式中,如果在升降卷筒上为携带平衡重的带子也设置至少一个间隔元件,是适当的。当所述带子是由金属特别是由钢制成的时,利用本专利技术可实现的优点则特别有效。附图说明下面将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示出一个升降装置的一个很简单的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示出图1的升降装的侧视图;图3示出通过图1和图2的升降装置的升降卷筒的剖视图;图4示出一个与图3相似的通过一升降装置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升降卷筒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以示意性透视图示出的并整体上具有参考标号1的升降装置包括一个本身通过支承座3、4可旋转地支承在一安装平台5上的升降卷筒2。升降卷筒2可以借助一个同样固定在安装平台5上的电动机6沿两个方向旋转。安装平台5例如通过一个为了清楚起见未示出的钢结构设置在空间地面上方一定的高度处。一个示意性地作为板件7示出的载荷通过一个钢带8悬挂在升降卷筒2上。为此钢带8在其下端具有一个可插入载荷7的一个起吊凸耳10中的安全钩(Karabinerhaken)9。钢带8的上端固定在升降卷筒2上。当升降卷筒2旋转时,钢带8或多或少地以相互叠置的圈卷绕在升降卷筒2上,或者根据旋转方向的不同从该卷筒上退绕。一个同样表示成一个板件的平衡重11通过一个起吊凸耳12与一个安全钩13相连接,该安全钩固定在一个卷绕在升降卷筒2上的第二钢带14的下端上。钢带14以与承载的钢带8相反的方向绕升降卷筒2卷绕并以其上端固定在升降卷筒上。这种布置很明显的是,当提升载荷7时,平衡重11下降,或者相反。平衡重11向升降卷筒2施加一个大致与载荷7施加的转动力矩相反的转动力矩,从而当提升载荷7时电动机6只须提供一个小的功率。图3示出一个在卷绕有承载的钢带8的区域穿过升降卷筒2的剖视图。在图3中特别可以看到,当载荷7(在图3中未示出)已被提升时承载钢带8的多个圈是如何相互叠置地卷绕的。钢带8以其在图3中具有参考标号15的上端固定在升降卷筒2的外表面上。这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铆接、粘接等来实现。当可以保证钢带8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完全退绕,钢带8的端部15也可以通过位于其上方的圈固定。图3示出,由于钢带8不可忽略的厚度,在第一圈的下表面和升降卷筒2的外表面之间形成一个空腔16。为了防止钢带8的第一圈在载荷的作用下被压入空腔16中以及防止以这种方式在由钢带8的端部15形成的台阶部上形成弯折,在该空腔16内装入三个用作间隔元件的圆弧形弯曲的板件17a、17b、17c。所述板件17a、17b、17c在所示实施例中(分别)具有恒定的厚度,但也可以与钢带8的第一圈的下侧和卷筒2的外表面之间变化的距离相适应地设计成成形件。间隔元件17a、17b、17c沿周向观察相互直接接触。其厚度在图3中沿顺时针方向即沿朝向钢带8的端部15处的台阶部的方向逐渐变大。在图3中可以很好地看出,以这种方式如何为其上形成钢带8的所有圈的钢带8最下方的圈形成一个好的支承面,该支承面可以防止钢带8出现过大的弯曲应力。在图3示出的实施例中,设置有三个间隔元件17a、17b、17c。不过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更多或更少的这种间隔元件,间隔元件的数目和角度跨度可以通过实验这样确定,即钢带8的最下圈不会以不允许的方式被压入空腔16中。这样通过间隔元件17a、17b、17c可以避免由于交变弯曲应力而产生的钢带8的提前疲劳。当然,在携带平衡重11的钢带14的第一圈的下侧和升降卷筒2的外表面之间以同样的方式设有至少一个间隔元件,该元件在此保证了钢带14的第一圈在升降卷筒2上的“平滑”延伸。图4示出一个穿过升降装置的一第二实施例的升降卷筒102的剖视图。该第二实施例与参考图1和图3说明的第一实施例只有少数的不同之处,因此相应的部分用相同的标号加上100来表示。两个实施例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在图1和图3的实施例中只使用了唯一一个承载的钢带8,而在图4的实施例中为了加强承载能力使用了两个当卷绕到升降卷筒102上时直接相互叠置的钢带108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提升和降低一载荷的升降装置,它具有a)一升降卷筒;b)一驱动装置,利用该驱动装置可使升降卷筒沿两个方向旋转;c)至少一根作为牵引装置使用的带子,所述带子以一个端部固定在升降卷筒上,而另一端上则带有一个用于载荷的保 持装置;其中,d)所述带子可通过升降卷筒的旋转这样卷绕在卷筒上,以使一圈叠置在另一圈上;其特征在于,e)在升降卷筒(2;102)的周向壁部设置至少一个间隔元件(17a、17b、17c;117a、117b、11 7c),所述带子(8;108a、108b)的第一圈贴靠在所述间隔元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埃伦雷特纳
申请(专利权)人:艾森曼机械制造两合公司无限责任股东艾森曼基金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