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用具有自升压及自动开关机功能的万用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9724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电气自动化用具有自升压及自动开关机的万用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稳定差、抗干扰能力弱和成本高的问题。其方案是,包括电池B1、NPN型三极管Q1、PNP型三极管Q2、NPN型三极管Q3、电容C2、电感L1、二极管D1、电容C3、金属片P1、金属片P2、MOS场效应管Q5、MOS场效应管Q6、可变电容VC1、可变电容VC2、NPN型三极管Q4和继电器K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直流升压电路,将电阻B1的电压直接上升为万用表提供电能,没有采用数字芯片元件,抗干扰性强,稳定性高,使用时,可以通过改变可变电容VC1和可变电容VC2的电容值,进而改变万用表的持续工作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控制
,特别是电气自动化用具有自升压及自动开关机功能的万用表
技术介绍
万用表是一种带有整流器的、可以测量交、直流电流、电压及电阻等多种电学参量的磁电式仪表,对于每一种电学量,一般都有几个量程,又称多用电表或简称多用表,万用表是由磁电系电流表(表头),测量电路和选择开关等组成,通过选择开关的变换,可方便地对多种电学参量进行测量,其电路计算的主要依据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万用表种类很多,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的要求进行选择。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气自动化用具有自升压及自动开关机功能的万用表(申请号:201420560283.0;公布号:CN204086356U),该万用表采用MAX608升压式DC/DC变换集成电路IC1将电池电压升压后输出为万用表供电和采用NE555时基集成电路作为万用表工作延时电路的芯片,但采用数字芯片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弱,并且数字芯片价格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电气自动化用具有自升压及自动开关机的万用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稳定差、抗干扰能力弱和成本高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电池B1、NPN型三极管Q1、PNP型三极管Q2、NPN型三极管Q3、电容C2、电感L1、二极管D1、电容C3、金属片P1、金属片P2、MOS场效应管Q5、MOS场效应管Q6、可变电容VC1、可变电容VC2、NPN型三极管Q4和继电器KM,所述的金属片P1和金属片P2设置在万用表的红表笔和黑表笔上,电池B1的正极与电解电容C1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与电池B1的负极连接,电池B1的正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池B1的负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池B1的负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PNP型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PNP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与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PNP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PNP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NPN型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电池B1的负极,电感L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继电器KM的常开触点KM-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KM的常开触点KM-1的另一端为出线端+,电阻R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解电容C3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与电池B1的负极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为出线端-,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MOS场效应管Q5的漏极连接,MOS场效应管Q5的漏极与逻辑与门U1的一输入端连接,MOS场效应管Q5的栅极与金属片P2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MOS场效应管Q6的漏极连接,MOS场效应管Q6的漏极还与逻辑与门U1的另一输入端连接,MOS场效应管Q6的栅极与金属片P1连接,逻辑与门U1的输出端与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可变电容VC1的一端连接,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还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可变电容VC2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M的线圈的一端连接,继电器KM的线圈的另一端与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继电器KM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MOS场效应管Q5的源极、MOS场效应管Q6的源极、电阻R5的另一端、可变电容VC1的另一端、可变电容VC2的另一端、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电容C4的另一端都接地GND。本技术采用直流升压电路,将电阻B1的电压直接上升为万用表提供电能,没有采用数字芯片元件,抗干扰性强,稳定性高,使用时,可以通过改变可变电容VC1和可变电容VC2的电容值,进而改变万用表的持续工作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连接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现结合图1至所示,本技术的电气自动化用具有自升压及自动开关机功能的万用表,包括电池B1、NPN型三极管Q1、PNP型三极管Q2、NPN型三极管Q3、电容C2、电感L1、二极管D1、电容C3、金属片P1、金属片P2、MOS场效应管Q5、MOS场效应管Q6、可变电容VC1、可变电容VC2、NPN型三极管Q4和继电器KM,所述的金属片P1和金属片P2设置在万用表的红表笔和黑表笔上,电池B1的正极与电解电容C1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与电池B1的负极连接,电池B1的正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池B1的负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池B1的负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PNP型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PNP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与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PNP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PNP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NPN型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电池B1的负极,电感L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继电器KM的常开触点KM-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KM的常开触点KM-1的另一端为出线端+,电阻R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解电容C3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与电池B1的负极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为出线端-,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MOS场效应管Q5的漏极连接,MOS场效应管Q5的漏极与逻辑与门U1的一输入端连接,MOS场效应管Q5的栅极与金属片P2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MOS场效应管Q6的漏极连接,MOS场效应管Q6的漏极还与逻辑与门U1的另一输入端连接,MOS场效应管Q6的栅极与金属片P1连接,逻辑与门U1的输出端与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可变电容VC1的一端连接,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还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可变电容VC2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M的线圈的一端连接,继电器KM的线圈的另一端与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继电器KM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气自动化用具有自升压及自动开关机功能的万用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B1、NPN型三极管Q1、PNP型三极管Q2、NPN型三极管Q3、电容C2、电感L1、二极管D1、电容C3、金属片P1、金属片P2、MOS场效应管Q5、MOS场效应管Q6、可变电容VC1、可变电容VC2、NPN型三极管Q4和继电器KM,所述的金属片P1和金属片P2设置在万用表的红表笔和黑表笔上,电池B1的正极与电解电容C1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与电池B1的负极连接,电池B1的正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池B1的负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池B1的负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PNP型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PNP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与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PNP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PNP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NPN型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电池B1的负极,电感L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继电器KM的常开触点KM‑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KM的常开触点KM‑1的另一端为出线端+,电阻R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解电容C3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与电池B1的负极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为出线端‑,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MOS场效应管Q5的漏极连接,MOS场效应管Q5的漏极与逻辑与门U1的一输入端连接,MOS场效应管Q5的栅极与金属片P2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MOS场效应管Q6的漏极连接,MOS场效应管Q6的漏极还与逻辑与门U1的另一输入端连接,MOS场效应管Q6的栅极与金属片P1连接,逻辑与门U1的输出端与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可变电容VC1的一端连接,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还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可变电容VC2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M的线圈的一端连接,继电器KM的线圈的另一端与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继电器KM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MOS场效应管Q5的源极、MOS场效应管Q6的源极、电阻R5的另一端、可变电容VC1的另一端、可变电容VC2的另一端、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电容C4的另一端都接地GND。...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气自动化用具有自升压及自动开关机功能的万用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B1、NPN型三极管Q1、PNP型三极管Q2、NPN型三极管Q3、电容C2、电感L1、二极管D1、电容C3、金属片P1、金属片P2、MOS场效应管Q5、MOS场效应管Q6、可变电容VC1、可变电容VC2、NPN型三极管Q4和继电器KM,所述的金属片P1和金属片P2设置在万用表的红表笔和黑表笔上,电池B1的正极与电解电容C1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与电池B1的负极连接,电池B1的正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池B1的负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池B1的负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PNP型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PNP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与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PNP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PNP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NPN型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电池B1的负极,电感L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继电器KM的常开触点KM-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KM的常开触点KM-1的另一端为出线端+,电阻R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金刘瑞赵晓莹赵光艺黄金霖杨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