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气余热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9566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尾气余热换热装置,其若干换热箱呈堆叠串接;相邻两个换热箱之间通过所述罩壳连接;尾气进气口、热空气出气口分别安装在其中一换热箱上;尾气出气口、新鲜空气进气口分别安装在另一换热箱上;若干换热箱呈堆叠串接于底座上,并呈两列排布;换热箱包括箱体、上盖板、下盖板以及若干换热管;上盖板、下盖板分别设置于箱体的顶部和底部;若干换热管呈竖直设置于箱体内,各换热管的顶部安装于上盖板上,底部安装于下盖板上;各换热管为由金属片制成的管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尾气余热换热装置具有重量轻、安装方便、换热效率高且易于清洗等诸多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尾气余热换热装置,属于环保设备

技术介绍
定型机是纺织染整行业中主要耗能设备之一,它利用热空气对织物进行干燥和整理并使之定型。一般的定型机所需热风温度约为200℃左右,它的尾气温度一般在170℃左右,因此,有大量的余热被排入空气,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和对环境的热污染。目前,对定型机尾气的热回收利用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将高温尾气在换热装置中与新鲜空气热交换,获得热空气补充到定型机烘箱内,达到余热回收的目的。现有技术的换热装置通常使用列管式换热装置,换热管的管壁较厚,使整个装置的重量较重,且换热速度慢,排出的尾气温度任然较高。同时,由于定型机尾气中还有大量毛屑、油污等杂质,容易造成换热管的内壁积垢,对换热管的清洗较为不便,影响换热效率。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先进的尾气余热换热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安装方便、换热效率高且易于清洗的尾气余热换热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尾气余热换热装置,其包括若干换热箱、罩壳、尾气进气口、新鲜空气进气口、尾气出气口以及热空气出气口;其中,所述若干换热箱呈堆叠串接;相邻两个换热箱之间通过所述罩壳连接;所述尾气进气口、热空气出气口分别安装在其中一换热箱上;所述尾气出气口、新鲜空气进气口分别安装在另一换热箱上。本技术的尾气余热换热装置进一步设置为:其进一步包括一底座,所述若干换热箱呈堆叠串接于底座上,并呈两列排布。本技术的尾气余热换热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箱包括箱体、上盖板、下盖板以及若干换热管;其中,所述上盖板、下盖板分别设置于箱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若干换热管呈竖直设置于箱体内,各换热管的顶部安装于上盖板上,底部安装于下盖板上;各换热管为由金属片制成的管状结构。本技术的尾气余热换热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管的管壁上设有螺旋形的加强筋;或者所述换热管的管壁上形成若干凸起,所述凸起呈倾斜设置。本技术的尾气余热换热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向内弯折的弯钩;所述上盖板、下盖板上分别设有包覆所述弯钩的包边,所述包边的底部向上弯折形成一弯折部,该弯折部插入所述弯钩内,并和弯钩相搭接。本技术的尾气余热换热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向外弯折的连续弯钩;所述上盖板、下盖板上分别设有插入所述连续弯钩的第二连续弯钩;所述连续弯钩和第二连续弯钩相搭接。本技术的尾气余热换热装置进一步设置为:各换热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直接焊接于上盖板、下盖板;或者所述换热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翻边,该翻边分别卡持于上盖板、下盖板上;或者各换热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凸缘,该凸缘分别抵接于上盖板、下盖板上;或者所述上盖板、下盖板上分别设有卡勾,所述卡勾分别和各换热管的顶部、底部相连接。本技术的尾气余热换热装置进一步设置为:于所述箱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圈安装缘,于安装缘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箱体顶部的安装缘上设有一圈挡板;所述挡板插入上部的换热箱内,并位于安装缘和上部换热箱的下盖板之间。本技术的尾气余热换热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箱的数目为1+N个任意组合,其中,N≥0。本技术的尾气余热换热装置还设置为:所述底座分别和两列换热箱的箱体连通,且于底座内设有连接两列换热箱的换热管的管道;于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一排污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尾气余热换热装置的换热管的管壁较薄,从而使换热管的质量较轻,热传导性能好,换热速度快,效果好。2.本技术的尾气余热换热装置的换热管上设有凹凸形结构,并做成一定斜度,不仅能增加结构强度,增加换热面积,还能扰动尾气,使换热效率高,换热充分。3.本技术的尾气余热换热装置的换热箱之间连接方便且不易移位。4.本技术的尾气余热换热装置易于清洗,避免换热管积垢而影响换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尾气余热换热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换热箱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换热管的示意图。图5是另一形式换热管的示意图。图6是换热管和上盖板的第一安装方式图。图7是换热管和上盖板的第二安装方式图。图8是换热管和上盖板的第三安装方式图。图9是换热管和上盖板的第四安装方式图。图10是换热管和上盖板的第五安装方式图。图11是上下两个换热箱的箱体的安装剖面图。图12是图11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1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尾气余热换热装置,其由若干换热箱2、罩壳3、尾气进气口4、新鲜空气进气口5、尾气出气口6以及热空气出气口7等几部分组装而成。其中,所述换热箱2的数目为1+N个任意组合,其中,N≥0。所述若干换热箱2呈堆叠串接。相邻两个换热箱2之间通过所述罩壳3连接,从而便于新鲜空气在两个换热箱2内流通。所述尾气余热换热装置进一步包括底座1,所述若干换热箱2呈堆叠设置于底座1上,并呈两列排布。当然,也可以不用底座1,直接采用换热箱2即能进行换热。所述尾气进气口4、热空气出气口7分别安装在其中一换热箱2上;所述尾气出气口6、新鲜空气进气口5分别安装在另一换热箱2上;这样使高温尾气和新鲜空气形成对流,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箱2由箱体21、上盖板22、下盖板23以及若干换热管24等几部分组成。所述上盖板22、下盖板23分别设置于箱体21的顶部和底部。所述若干换热管24呈竖直设置于箱体21内,并相互平行。各换热管24的顶部安装于上盖板22上,底部安装于下盖板23上。各换热管24为由金属片制成的管状结构,从而使该换热管24的质量较轻,热传导性能好,换热速度快,效果好。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24的管壁上设有螺旋形加强筋25(如附图4所示),该螺旋形加强筋25不仅能加强换热管24的结构强度,而且还能扰动在换热管24内的尾气,使尾气充分和换热管24的内壁接触而使换热充分。附图5为另一种形式的换热管24,该换热管24的管壁上形成若干凹凸形的凸起26,所述凸起26呈倾斜设置。该倾斜设置的凸起6亦能加强换热管24的结构强度,也能扰动尾气。各换热管2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焊接于上盖板22、下盖板24。但是,由于换热管24采用金属片制成,厚度较薄,其可以采用以下五种方式和上盖板22、下盖板23配合:1.如附图6所示,各换热管2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翻边27,该翻边27分别卡持于上盖板22、下盖板23上。2.如附图7所示,各换热管2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凸缘28,该凸缘28分别抵接于上盖板22、下盖板23上。3.如附图8所示,所述上盖板22、下盖板23上分别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尾气余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换热箱、罩壳、尾气进气口、新鲜空气进气口、尾气出气口、热空气出气口以及底座;其中,所述若干换热箱呈堆叠串接;相邻两个换热箱之间通过所述罩壳连接;所述尾气进气口、热空气出气口分别安装在其中一换热箱上;所述尾气出气口、新鲜空气进气口分别安装在另一换热箱上;所述若干换热箱呈堆叠串接于底座上,并呈两列排布;所述换热箱包括箱体、上盖板、下盖板以及若干换热管;其中,所述上盖板、下盖板分别设置于箱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若干换热管呈竖直设置于箱体内,各换热管的顶部安装于上盖板上,底部安装于下盖板上;各换热管为由金属片制成的管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余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换热箱、罩壳、尾气进气口、新鲜空气进气口、尾气出气口、热空气出气口以及底座;其中,所述若干换热箱呈堆叠串接;相邻两个换热箱之间通过所述罩壳连接;所述尾气进气口、热空气出气口分别安装在其中一换热箱上;所述尾气出气口、新鲜空气进气口分别安装在另一换热箱上;所述若干换热箱呈堆叠串接于底座上,并呈两列排布;所述换热箱包括箱体、上盖板、下盖板以及若干换热管;其中,所述上盖板、下盖板分别设置于箱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若干换热管呈竖直设置于箱体内,各换热管的顶部安装于上盖板上,底部安装于下盖板上;各换热管为由金属片制成的管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余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管壁上设有螺旋形的加强筋;或者所述换热管的管壁上形成若干凸起,所述凸起呈倾斜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余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换热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向内弯折的弯钩;所述上盖板、下盖板上分别设有包覆所述弯钩的包边,所述包边的底部向上弯折形成一弯折部,该弯折部插入所述弯钩内,并和弯钩相搭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气余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沭文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