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转换元件、太阳能电池以及光电转换元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09280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19:58
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高光电转换元件的剥离耐性。实施方式涉及光电转换元件、太阳能电池以及光电转换元件的制造方法。所述光电转换元件至少具有基板、在基板上具有电极层和界面中间层的下部电极、以及在界面中间层上形成的光吸收层;界面中间层是由电极层中含有的Mo或者W、和选自S、Se以及Te之中的至少1种元素X构成的化合物薄膜;在界面中间层中,具有结晶相和覆盖结晶相的非晶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相关申请的引用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4-192968(申请日:2014年9月22日)为基础,并从 该申请享受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括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实施方式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将半导体薄膜用作光吸收层的化合物光电转换元件的开发正在进行,其中将具有 黄铜矿结构的P型半导体层作为光吸收层的光电转换元件显示出较高的转换效率,可以有 应用上的期待。具体地说,在将由Cu-In-Ga-Se(CIGS)构成的Cu(In,Ga)Se2作为光吸收层 的光电转换元件中,可以得到较高的转换效率。 -般地说,将由Cu-In-Ga-Se构成的p型半导体层作为光吸收层的光电转换元件 具有在成为基板的蓝板玻璃上层叠Mo电极层、p型半导体层、η型半导体层、绝缘层、透明 电极、上部电极以及防反射膜而成的结构。对于高效率的CIGS光电转换元件,人们提出了 在ρ型半导体层的上部透明电极附近进行η型掺杂的同质结结构。η型掺杂是在采用蒸镀 法等成膜Ρ型半导体层之后,通过溶液中的处理而进行的,因而在溶液处理中,层叠膜容易 在Ρ型半导体层和Mo电极层界面发生剥离。为人所知的是如果在Mo电极层上沉积CIGS 光吸收层,则在其界面形成沿c轴取向的MoSeJl。MoSe2层的层间键为基于范德瓦尔斯力 (vanderWaalsforce)的弱键合,因而容易发生剥离。为了提高附着力,为人所知的有使 MoSe2层随机取向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光电转换元件,其至少具有基板、在基板上具有电极层和界面 中间层的下部电极、以及在界面中间层上形成的光吸收层;其中,界面中间层是由电极层中 含有的Mo或者W、和选自S、Se以及Te之中的至少1种元素X构成的化合物薄膜;在界面 中间层中,具有结晶相和覆盖结晶相的非晶相。 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其是使用光电转换元件形成的太阳能电池,其中, 光电转换元件至少具有基板、在基板上具有电极层和界面中间层的下部电极、以及在界面 中间层上形成的光吸收层;界面中间层是由电极层中含有的Mo或者W、和选自S、Se以及Te 之中的至少1种元素X构成的化合物薄膜;在界面中间层中,具有结晶相和覆盖结晶相的非 晶相。 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光电转换元件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以下工序:在基板上形成电 极层的工序,在含有选自S、Se以及Te之中的至少1种元素X的气氛中于500°C~600°C对 电极层进行加热处理的工序,以及在加热处理过的基板上形成化合物半导体层的工序。 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太阳能电池中使用的光电转换 元件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在基板上形成电极层的工序,在含有选自S、Se以及Te之中 的至少1种元素X的气氛中于500°C~600°C对电极层进行加热处理的工序,以及在加热处 理过的基板上形成化合物半导体层的工序。【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元件的断面示意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多结型光电转换元件的断面示意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元件的局部放大断面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光电转换元件的界面中间层附近的断面TEM图像。 图5是比较例的光电转换元件的界面中间层附近的断面TEM图像。 符号说明: 1 基板 2 下部电极 2a 电极层 2b 界面中间层 3 光吸收层 3ap型半导体层 3bη型半导体层4 透明电极5 上部电极 6 防反射膜 100光电转换元件【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光电转换元件)图1的光电转换元件的断面示意图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元件100是具有 基板1、由在基板1上形成的电极层2a和界面中间层2b构成的下部电极2、由在下部电极 2上形成的p型半导体层3a和η型半导体层3b结合而成的光吸收层3、在光吸收层3上形 成的透明电极4、在透明电极4上形成的上部电极5、以及在上部电极5上形成的防反射膜 6的光电转换元件100。光吸收层3的p型半导体层3a在光吸收层3的下部电极2侧,η 型半导体层3b在光吸收层3的上部电极4侧。光电转换元件100具体地说,可以列举出太 阳能电池。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元件100正如图2的多结型光电转换元件的断面示意图那 样,可以通过与其它光电转换元件200结合而成为多结型。光电转换元件100的光吸收层 优选具有比光电转换元件200的光吸收层更宽的带隙。光电转换元件200的光吸收层例如 使用Si。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元件的制造方法优选具有以下工序:在基板1上形成电极层 2a的工序,在含有选自S、Se以及Te之中的至少1种元素X的气氛中于500°C~600°C对 电极层2a进行加热处理的工序,以及在加热处理过的基板上形成化合物半导体层(3a)的 工序。另外,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优选采用上述制造方法来制造光电转换元件。(基板) 作为实施方式的基板1,优选使用蓝板玻璃等包含Na的玻璃,也可以使用白板玻 璃、不锈钢、Ti或者Cr等金属板或者聚酰亚胺等树脂。可以根据形成界面中间层2b时的 加热处理温度,选择适当优选的基板。(下部电极) 实施方式的下部电极2是光电转换元件100的电极,由在基板1上形成的具有导 电性的电极层2a和界面中间层2b构成。作为电极层2a,可以使用包含Mo、W等的导电性 金属膜、或者包含氧化铟锡(IT0:IndiumuTinOxide)的透明导电膜。在电极层2a为金属 膜的情况下,优选的是Mo膜或者W膜。在电极层2a为透明电极膜的情况下,在透明电极膜 和界面中间层2b之间,电极层2a中进一步具有5nm~20nm的包含Mo或者W的金属膜、或 者Mo膜或W膜。 作为透明电极,也可以是在ΙΤ0的光吸收层3侧沉积SnOjPTiO2薄膜中的任一 者或两者而成的层叠膜。另外,为了抑制来自基板1的杂质扩散,在ΙΤ0和基板1之间优选 插入Si02的极薄薄膜。具体地说,层叠结构的电极层2a可以列举出Sn02/IT0/Si02、Sn02/ Ti02/IT0/Si02、Ti02/Sn02/IT0/Si02、Ti02/IT0/Si02。 在电极层2a为Mo或W等金属膜时,电极层2a的膜厚例如优选为lOOnm~lOOOnm。 另外,在电极层2a为层叠结构时,所有层的合计膜厚优选为100nm~lOOOnrn。关于各层 的膜厚,例如SnCy%选为10nm~100nm,TiO2优选为10nm~100nm,ΙΤ0优选为100nm~ 500nm,SiCy%选为 5nm~20nm。 另外,作为界面中间层2b,为由Mo或者W等过渡金属、和选自S、Se以及Te之中 的至少1种元素X构成的化合物薄膜。其中,界面中间层2b优选使用由Mo和Se构成的化 合物薄膜。元素X从耐剥离性的角度考虑,优选至少含有P型光吸收层3a中含有的VIb元 素。界面中间层2b的膜厚优选为5nm~100nm,为了下部电极2的导电性,进一步优选为 5nm~20nm〇 界面中间层2b正如图3的光电转换元件100的局部放大断面示意图所示的那样, 优选具有结晶相和覆盖结晶相的非晶相。如果结晶相用非晶相覆盖,则从附着强度的角度 考虑是优选的。关于结晶相和非晶相的比率,如果结晶相过多,则非晶相的覆盖不充分,因 而是不优选的。于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电转换元件,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具有: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具有电极层和界面中间层的下部电极、以及在所述界面中间层上形成的光吸收层;所述界面中间层是由所述电极层中含有的Mo或者W、和选自S、Se以及Te之中的至少1种元素X构成的化合物薄膜;在所述界面中间层中,具有结晶相和覆盖所述结晶相的非晶相。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川直之芝崎聪一郎平贺广贵齐藤仁美山崎六月山本和重樱田新哉稻叶道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