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谐振式信号识别电路的智能数字应变电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078246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谐振式信号识别电路的智能数字应变电表控制系统,主要由信号采集单元,处理器,均与处理器相连接的分析单元和信号归类单元,与信号归类单元相连接的信号确认单元,均与信号确认单元相连接的保护单元和选择单元,以及与选择单元相连接的显示单元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处理器与信号归类单元之间还串接有谐振式信号识别电路,在信号采集单元与处理器之间还串接有数字式应变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谐振式信号识别电路,在该电路的谐振状态下,本系统的电流总阻抗能达到极值,从而该单元能对处理器传输的不同信息进行有效的识别,有效的防止了用户端的隐私被泄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具体是指一种谐振式信号识别电路的智能数字应变电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智能电表的需求也在大幅增长。然而,现有的智能电表,因其控制系统的不完善,容易导致用户的详细信息在不经意间泄露给电力公司,而这些信息的泄露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提供一种能确保用户的隐私不被泄露的智能电表的控制系统则显得优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电表容易泄露用户隐私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谐振式信号识别电路的智能数字应变电表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谐振式信号识别电路的智能数字应变电表控制系统,主要由处理器,信息采集单元,均与处理器相连接的分析单元和信号归类单元,与信号归类单元相连接的信号确认单元,均与信号确认单元相连接的保护单元和选择单元,与选择单元相连接的显示单元,串接在信息采集单元与处理器之间的数字式应变单元,以及串接在处理器与信号归类单元之间的谐振式信号识别电路组成。所述谐振式信号识别电路由识别芯片U1,非门IC1,与非门IC2,与非门IC3,与非门IC4,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P极顺次经电阻R14和二极管D9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P极经电阻R15后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3后作为谐振式信号识别电路的输入端并与处理器相连接的二极管D8,正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08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7,正极经电阻R17后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8后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9,一端与极性电容C9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与非门IC4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21,负极与与非门IC4的负极相连接、正极顺次经电阻R20和电阻R19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负极与识别芯片U1的VDD管脚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6后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8,正极经电阻R22后与识别芯片U1的VDD管脚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5后与三极管VT4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1,P极与识别芯片U1的FB管脚相连接、N极经电阻R24后与与非门IC2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P极与与非门IC2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与非门IC3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1,正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3后与与非门IC4的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2,以及正极与与非门IC3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作为谐振式信号识别电路的输出端并与信号归类单元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3组成;所述识别芯片U1的BD管脚与极性电容C9的正极相连接、其CS管脚与非门IC1的正向端相连接、其GND管脚接地;所述三极管VT3的基极与二极管D8的P极相连接;所述非门IC1的逆向端与与非门IC2的负极相连接;所述与非门IC3的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所极性电容C9的负极接地。所述数字式应变电路由处理芯片U2,放大器P1,三极管VT1,三极管VT2,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正极顺次经电阻R2和二极管D1以及电阻R8后与处理芯片U2的VDD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处理芯片U2的E0C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一端与极性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的同时作为数字式应变单元的输入端并与信息采集单元相连接、另一端与处理芯片U2的REF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负极接地、正极经电阻R4后与处理芯片U2的VDD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N极经电阻R6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P极顺次经电阻R7和二极管D4以及电阻R10后与处理芯片U2的OUT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3,正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后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正极与处理芯片U2的IN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6,N极经电感L后与处理芯片U2的VDD管脚相连接、P极与处理芯片U2的DIN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2,正极经电阻R9后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二极管D5后与处理芯片U2的CS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4,以及P极经电阻R11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2后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6组成;所述放大器P1的负极与处理芯片U2的OUT管脚相连接、其正极与极性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其输出端作为数字式应变电路的输出端并与处理器相连接;所述处理芯片U2的IN管脚与二极管03的财及相连接,其GND管脚接地。进一步地,所述信号确认单元还连接有SIM单元;所述选择单元上还连接有加密通道;为确保本专利技术的最佳使用效果,所述处理芯片U2为MAX1494集成芯片;所述识别芯片U1为S0T-23-5集成芯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在本专利技术的谐振式信号识别电路的谐振状态下,本智能电表控制系的电流总阻抗能达到极值,因此,该谐振式信号识别电路能将处理器传输的不同信息进行识别并分离,能防止用户端的隐私被泄露。(2)本专利技术的数字式应变单元能将流经电表的不同负荷数据信息转换为不同的信号电码,从而有效确保了用户端的隐私信息不被泄露。(3)本专利技术的信号归类单元能将处理器转换后生成的信号电波信息分解为隐私信息和普通信息,从而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智能电表控制系统对用户信息分类管理的准确性,同时确保了用户端的隐私信息不被泄露。【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数字式应变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谐振式信号识别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由信息采集单元,处理器,均与处理器相连接的分析单元和信号归类单元,与信号归类单元相连接的信号确认单元,均与信号确认单元相连接的保护单元和SIM单元以及选择单元,均与选择单元相连接的显示单元和加密通道,输入端与信息采集单元相连接、其输出端与处理器相连接的数字式应变单元,以及输入端与处理器相连接、其输出端与信号归类单元相连接的谐振式信号识别电路组成。实施时,本专利技术的数字式应变电路将信息采集单元所采集的流经电表的不同负荷数据信息转换为不同的信号电码,所述的分析单元通过分析该信号电码来计量负荷参数,以便得出用电的电器种类和电量等信息。同时,该分析单元中设有系统阈值,通过和阈值数据进行比较得出隐私数据和普通数据,该分析单元分析把得出的两组不同的信息数据同时传输到处理器进行信息处理后经谐振式信号识别电路进行传输,在该谐振式信号识别电路的谐振状态下,本系统的电流总阻抗能达到极值,从而该谐振式信号识别电路能对处理器传输的不同信息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分离并准确的传输给信号归类单元。该信号归类单元则将该信息中的隐私信息和普通信息归类打包后发送到信息确认单元进行再次确认,并将隐私信息存放在保护单元中。由于,分离隐私信号是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所以本专利技术中还设置了选择单元,所述的选择单元能将信息进行分类输出,该选择单元将电量数据信息发送到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谐振式信号识别电路的智能数字应变电表控制系统,主要由处理器,信息采集单元,均与处理器相连接的分析单元和信号归类单元,与信号归类单元相连接的信号确认单元,均与信号确认单元相连接的保护单元和选择单元,以及与选择单元相连接的显示单元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处理器与信号归类单元之间还串接有谐振式信号识别电路,在信号采集单元与处理器之间还串接有数字式应变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考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聚汇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