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塑性非晶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060725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4 0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晶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片状非晶合金与增韧第二相材料交替层叠后置于夹具中,其中所述增韧第二相为板状且上下表面开有阵列通孔的结构;在恒压或渐增载荷的条件下,对层叠的非晶合金及多孔板加热,同时对其实施超声振动,非晶合金迅速软化并被压入第二相增韧板的孔中,使得非晶相合金与增韧第二相的界面冶金良好结合,而且成形过程中不会发生晶化,从而获得塑形良好的非晶合金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利用上述方法制备的非晶基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其可以制备出具有高强度大塑性的非晶基复合材料,其中的非晶相与第二相的界面冶金结合良好,而且成形过程中不会发生晶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非晶基复合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非晶合金(又称金属玻璃)是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金属材料,因其具有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原子结构而拥有一系列明显优于晶态材料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在军事、航空航天、能源、体育用品等领域呈现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宏尺度非晶合金在室温条件下呈现脆性断裂特征,这极大制约了其作为工程材料的实际应用。研究表明,开发非晶基复合材料是解决块体非晶合金室温脆性,实现其工程应用的一种关键途径。通过复合材料的制备,已在多个非晶合金体系中获得拉伸塑性。目前,制备非晶基复合材料的两种重要方法分别是内生和外添增韧第二相。内生法增韧主要通过合金成分设计,在凝固过程中析出第二相。虽然析出相和非晶相之间的界面结合较好,但该方法由于受到玻璃形成能力限制,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尺寸有限。现有的外添第二相增韧法能够有效控制第二相的体积比,但制备过程复杂,第二相分布不连续且不均匀,以致外添第二相增韧法制备的非晶基复合材料尚不具有拉伸塑性。由于非晶合金在过冷液态区具有超塑性,近年来人们开始采用热塑性成形非晶合金和第二相的方法,制备非晶基复合材料。例如专利文献CN102191401A公开了一种非晶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采用Cu基母合金坯料,芯部非晶合金的体积份数为20% -80%,在过冷液相区间,挤压比为3-10,挤压速率为0.1-0.3mm/s的条件下挤压板材或棒材。与传统方法相比,热塑性成形法制备非晶基复合材料不受成形尺寸限制,成形温度低,且可与低熔点金属、聚合物、有机材料等复合,扩大了增韧第二相的范围。但仅有的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非晶基复合材料时,非晶相与第二相的界面不能实现冶金结合,并认为主要是由于两相界面间存在氧化或微间隙等缺陷所致。此外,高的成形温度和快的成形速率还可能会引起非晶相发生晶化。如何实现两相界面冶金结合、避免成形过程中发生晶化,已成为热塑性成形非晶基复合材料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专利技术內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晶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通过采用电脉冲快速升温一超声振动热塑性成形耦合法,将非晶合金压入作为增塑第二相的具有多孔结构的塑性金属薄板中,从而制备出具有高强度大塑性的非晶基复合材料,其中非晶相与第二相的界面冶金结合良好,而且成形过程中不会发生晶化。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非晶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片状非晶合金与增韧第二相材料交替层叠后置于夹具中,其中所述增韧第二相为板状且上下表面开有阵列通孔的结构;在恒压或渐增载荷的条件下,对层叠的非晶合金及多孔板加热,同时对其实施超声振动,非晶合金迅速软化并被压入第二相增韧板的孔中,使得非晶相合金与增韧第二相的界面冶金良好结合,而且成形过程中不会发生晶化,从而获得塑形良好的塑形非晶合金复合材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片状非晶合金与板状增韧第二相的叠加层数可以是多层,且最外层可以是非晶合金层或增韧第二相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超声振动的振动频率范围可以为LOXlO4Hz?112Hz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载荷施加可以是恒定载荷,也可以是以一定应变率逐渐增加的方式加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非晶合金为Pd、Pt、Au、Zr、T1、Fe、Cu、N1、Al、Mg或Ce基等具备热塑性成形能力的非晶态合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可通过调节所述增韧第二相板材的孔的形状、尺寸及分布实现对复合材料的塑性调控。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方法制备的非晶基复合材料。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电脉冲快速升温一超声振动热塑性成形耦合法,既可以快速升温,避免非晶合金长时间受热而发生氧化与晶化,又可以通过超声振动去掉非晶表面残留氧化物及杂质,促进原子扩散,利于非晶合金与第二相界面的冶金结合;(2)本专利技术采用超声振动塑性成形技术,过冷液态非晶合金的细化流动单元体积,改善流动单元的空间均匀性分布,从而增加材料流动,有利于提高非晶合金在多孔金属板中的成形能力、缩短成形时间;(3)本专利技术通过非晶合金压入具有多孔结构的塑性金属薄板(即增塑第二相)中,通过调整金属薄板孔的大小、尺寸及分布,从而获得大塑性非晶合金复合材料。【附图说明】图1 (a)为按照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选择的非晶合金的XRD图;图1 (b)图1 (a)中的非晶合金的DSC图;图2为按照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脉冲快速升温-超声振动热塑性成形工艺示意图;图3(a)为图2中的非晶合金-增韧第二相_非晶合金层叠布置示意图;图3(b)为图2中的增韧第二相多孔金属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按照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成形后非晶基复合材料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实例是提供应用电脉冲快速升温一超声振动热塑性成形耦合法,将非晶合金压入具有多孔结构的塑性金属薄板中,制备多层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一种新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非晶合金选择及制备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选择的合金体系为Zr35Ti3()Be26.75Cus.25,但本专利技术中并不限于上述合金,可以是其他任意适于作为非晶合金基的合金体系。本实施例中,2?113(^26.75(:118.25具体参数为1\?305°(:,1\?464°(:,ΔΤ= 159°C。最大铸造直径15mm,泊松比0.37,KIC= 85MPa m 1/2,屈服应力1.43GPa。根据所选非晶合金体系,将金属原料按原子比进行配比,熔炼均匀后,通过铜模吸铸法得到块体非晶,其XRD、DSC分析如图1 (a)和图1 (b)。(2)增韧第二相选择及加工增韧第二相的选择优选与非晶合金具有良好界面冶金结合性能的材料,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可以选用铜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4/CN105420522.html" title="一种大塑性非晶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大塑性非晶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晶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片状非晶合金与增韧第二相材料交替层叠后置于夹具中,其中所述增韧第二相为板状且上下表面开有阵列通孔的结构;在恒压或渐增载荷的条件下,对层叠的非晶合金及多孔板加热,同时对其实施超声振动,非晶合金迅速软化并被压入第二相增韧板的孔中,使得非晶相合金与增韧第二相的界面冶金结合良好,而且成形过程中不会发生晶化,从而获得塑形良好的非晶合金复合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宁徐二江柳林王新云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