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架整体砂芯的吊装夹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5999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装夹紧装置,包括,刚性夹紧框架,在所述刚性夹紧框架朝向吊装物体的内壁固定有托架,所述托架包含有开口,在所述托架开口内嵌有软管,所述软管一端密封,另一端与充气装置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吊装夹紧装置,以安全有效地对抗压强度低的物体进行吊装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紧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吊装夹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对抗压强度低、易折断的物体进行吊装或其他移动作业。例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铁路运载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多次进行了火车的大提速,火车的大提速对作为铁路机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摇枕、侧架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由于在铸造领域,使用整体砂芯铸造可以使被铸件的尺寸精度更高,使铸件有更高的质量性能,从而在铸造摇枕或侧架时,通过采用整体砂芯铸造来提高摇枕或侧架的质量,确保铁路大提速的安全运行。但是,由于铁路机车的摇枕、侧架的尺寸长、厚度薄且形状复杂,导致用于形成摇枕、侧架内腔的整体砂芯的尺寸长、厚度薄且形状复杂,从而造成整体砂芯的抗压强度低。对整体砂芯进行吊装或其他移动作业时,如果使用一般的夹紧装置,例如使用砂针式夹紧装置或机械手式夹紧装置,在夹紧整体砂芯进行移动时,就会由于整体砂芯不是面受力或线受力,而是点受力,从而受力不均匀,很容易折断整体砂芯,因而,一般的夹紧方式适合用于吊装强度高或形状比较规则的工件,而无法满足抗压强度低、形状复杂的工件的吊装作业要求。然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一种明确的夹紧装置能够满足抗压强度低的整体砂芯或其他物体的吊装或其他移动作业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吊装夹紧装置,以安全有效地对抗压强度低的物体进行吊装作业。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吊装夹紧装置,包括刚性夹紧框架所述刚性夹紧框架朝向吊装物体的内壁固定有托架,所述托架包含有开口,在所述托架开口内嵌有软管,所述软管一端密封,另一端与充气装置相连。优选地,所述软管为橡胶管。优选地,所述刚性夹紧框架为空心框架。优选地,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充气装置的连接方式为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风管相连,所述风管穿过刚性夹紧框架的空心部分与所述充气装置连接。优选地,所述托架的开口为半圆形。优选地,所述托架通过其开口两端的连接板或其底部与刚性夹紧框架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侧架整体砂芯的吊装夹紧装置,包括刚性夹紧框架,所述刚性夹紧框架包含直线型夹臂和弓形夹臂,所述直线型夹臂朝向侧架整体砂芯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一托架,所述第一托架包含有开口,在所述第一托架的开口内嵌有第一软管,所述弓形夹臂朝向侧架整体砂芯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二托架,所述第二托架包含有开口,在所述第二托架的开口内嵌有第二软管,所述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一端密封,另一端与充气装置相连。优选地,所述软管为橡胶管。优选地,所述刚性夹紧框架为空心框架。优选地,所述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的另一端与充气装置的连接方式为所述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风管相连,所述风管穿过刚性夹紧框架的空心部分与所述充气装置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的开口为半圆形。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通过其开口两端的连接板或其底部与刚性夹紧框架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吊装夹紧装置在刚性夹紧框架内固定有软管,软管的一端密封,另一端与充气装置相连,在往软管中充入压力气体后,借助软管充气膨胀后所产生的摩擦力将吊装物体牢牢地夹持住;由于软管为圆形,在充气后,软管与被夹持的吊装物体的接触表面为均匀接触面,因而所夹持的吊装物体为均匀面受力,表面受力均匀,从而在对抗压强度低的吊装物体进行吊装等移动作业时,该吊装物体不容易折断,保证了对抗压强度低的物体进行安全有效的吊装作业。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为当吊装侧架整体砂芯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吊装夹紧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当吊装侧架整体砂芯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吊装夹紧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2中所标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在托架不用连接板支撑时,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就吊装侧架整体砂芯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吊装时,刚性夹紧框架从被吊装侧架整体砂芯的侧面将砂芯夹住,使侧架整体砂芯夹在刚性夹紧框架的内侧。请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分别为当吊装侧架整体砂芯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吊装夹紧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2所示,砂芯吊装夹紧装置包括风管接头1,风管2,吊耳3,压力风进口件4,第一软管51,第二软管52,刚性夹紧框架6以及端堵7,第一托架81,第二托架82,螺纹紧固件9,接风管10。刚性夹紧框架6包含直线型夹臂61和弓形夹臂62,在直线型夹臂61朝向侧架整体砂芯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一托架81,在弓形夹臂62朝向侧架整体砂芯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二托架82,所述刚性夹紧框架6优选为空心框架。一并参见图3和图4,图3为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图4为图2中所标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刚性夹紧框架为空心框架,第一托架81的开口为半圆形或者其它可以将该软管嵌入的形状,第一软管51的一部分嵌入到第一托架81的开口内,第一托架81的开口两端连接有连接板,通过连接板将第一托架81固定连接在刚性夹紧框架6的直线型夹臂61上,第一软管51的一部分嵌入第一托架81的开口内。第二托架82与所述第一托架81结构相同。第二托架82的开口也为半圆形或者其它可以将软管嵌入的形状,第二软管52的一部分嵌入到第二托架的开口内。第二托架82的开口两端连接有连接板,通过连接板将第二托架82固定连接在刚性夹紧框架6的弓形夹臂62上,第二软管52的一部分嵌入第二托架82的开口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托架81和第二托架82的功能可以由若干个间隔较短距离的托架完成。第一软管51和第二软管52的一端用端堵7密封,另一端分别通过风管接头1与风管2相连,刚性夹紧框架6的右端凸起夹臂为空心夹臂,风管2穿过刚性夹紧框架6的右端凸起夹臂与刚性夹紧框架6外的压力风进口件4相连,压力风进口件4连接接风管10,该接风管10与外接充气装置相连。由外接充气装置从接风管10充入压力气体,压力气体流经压力风进口件4、风管2充入到第一软管51和第二软管52。在风管2上安装有螺纹紧固件9,通过螺纹紧固件9将风管2与压力风进口件4密封固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软管51和第二软管52的一端除了用端堵7密封外,还可以用其他的密封方式,例如,可以用其他密封件进行密封或者直接采用一端已经密封的软管。第一托架81和第二托架82均可以通过将其底部与刚性夹紧框架焊接等固定连接方式固定在刚性夹紧框架上,从而不需要由连接板支撑,例如,如图5所示。软管可以为直径为20-40毫米的橡胶管,软管在充入气体前紧紧贴附在刚性夹紧框架的表面上,软管表面与侧架整体砂芯的表面之间存在一定的过盈量,例如,过盈量可以为2-7毫米,从而确保对软管进行充气后,借助于软管膨胀所产生的摩擦力将侧架整体砂芯牢牢地夹持住。压力气体的压力大小取决于侧架整体砂芯的重量,与侧架整体砂芯的重量成正比,同时气体压力的大小对要进行充气的软管的强度存在要求。刚性夹紧框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吊耳3,用于对侧架整体砂芯进行吊装时连接吊装设备。上述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在刚性夹紧框架内固定有软管,往软管中充入压力气体,借助软管充气膨胀后所产生的摩擦力将侧架整体砂芯牢牢地夹持住;由于软管为圆形,在充气后,软管与被夹持的侧架整体砂芯的接触表面为均匀接触面,因而所夹持的侧架整体砂芯为均匀面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装夹紧装置,包括,刚性夹紧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夹紧框架朝向吊装物体的内壁固定有托架,所述托架包含有开口,在所述托架开口内嵌有软管,所述软管一端密封,另一端与充气装置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连春韩晋白文弟张瀛万广福凌彦禄刘忠慧
申请(专利权)人: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