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塔架缆索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5671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缆索起重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塔架缆索起重机。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无塔架缆索起重装置,包括拉索、运行小车、卷扬机和支索器,其特征是:在基础内埋设稳定的板单元结构件,使其与组合式索鞍相连接,将主索拉力传递到基础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无塔架缆索起重装置,稳定的板单元结构件为钢构件固定在基础内与基础连成整体。卷扬机切口为半圆形索槽的螺旋摩擦卷扬机。支索器走行轮和支轮系统间增设吊轴,使走行轮和支轮系统变为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施工成本、简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施工精度、简化了操作系统、确保施工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缆索起重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塔架缆索起重机。技术背景目前,国内大部份缆索起重装置基本由塔架、承重索导挠系统、牵扯引索导 挠系统、起重索导挠系统、动力源、后锚等组成。利用两台巻扬机绳索的一进一 出,来实现重物的移动、起升。但是,相对此类缆索起重装置存在塔架投入费用 高、巻扬机台数多、运行机构及起升机构运行不平稳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以悬挂于两支点之间的钢索作承重结构,利用载重的运行小车, 在其上往返运移动进行重物归装作业的一种缆索起重装置。此装置尤其适用于在v字型峡谷之间运输重物。本专利技术利用v型山谷地形特点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供一种新型缆索起重装置,本装置不仅舍弃了传统缆索起装置所需的塔架、减少了巻扬机的台数,并彻 底的解决了运行机构及起升机构运行不平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塔架缆索起重装置,包 括拉索、运行小车、巻扬机和支索器,其特征是在基础内埋设稳定的板单元结 构件,使其与组合式索鞍相连接,将主索拉力传递到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无塔架缆索起重装置,稳定的板单元结构件为钢构件固定在基础内与 基础连成整体。巻扬机为切口为半圆形索槽的螺旋摩擦巻扬机。支索器走行轮和 支轮系统间增设吊轴,使走行轮和支轮系统变为铰接。采用螺旋摩擦巻扬机和运行小车在设计上解决了缆索起重装置运行机构和 起升机构运行不稳定问题;在原有链式支索器的基础上,改进部分构造形式,实 现了支索器的运行顺畅和平稳。目前国内缆索起重机牵引形式较多,但受牵引设备的功能单一,投入设备较 多,运行不同步、不稳定、操作不便、能源消耗较大,施工成本大等问题,本发 明无塔架纟鬼索起重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用双向双筒螺旋摩擦巻扬机。钢丝绳 与巻筒的摩擦系数主要与巻筒的索槽形式和巻筒材料及润滑条件等因素有关。为 了增大巻筒的驱动能力,国内一般在巻筒上开设楔形索槽,但楔形索槽在运行过 程中使钢丝绳承受很大的挤压应力,索槽不断磨损、索槽形式改变、对钢丝绳寿 命影响很大驱动能下降。为了获得比较稳定的驱动能力,本专利技术无塔架缆索起重 机使用比较合理的具有切口为半圆形索槽。通过实践使用也充分证明具有切口为 半圆形索槽比较合理耐用。运行小车具有三大部分车身、定滑轮部分、动滑轮部分。本专利技术无塔架缆索起重机在本缆索起重机运行小车设计能够在承重索上运行自调平衡,他与双向 双筒螺旋摩擦巻扬机作为运行和起升机构,成功解决了缆索起重机运行机构和起 升机构运行不稳定的问题。对于大跨度、大吨位缆索起重机而言,因其牵引、起重索的绳径和绳长都很 大,施工过程中,在风荷载和外力作用下极容易产生缠绞现象,严重影响缆索起重机的正常使用;同时由于起重索绳径、绳长很大,起重索的自重很大,这样导 致施工中要大大增加吊具的配重来平衡其自重。对于上述问题, 一般都是通过支 索器来解决。传统的支索器,其走行轮和支轮系统是刚性连接的,是一个整体, 极大地制约了其灵活性和作用的发挥。针对这个通病,本专利技术无塔架缆索起重机 在支索器走行轮和支轮系统间增设了一根吊轴,使走行轮和支轮系统由传统的刚 性连接变为铰接,能灵活自由活动。极大改善了支索系统的灵活性,使其作用能 得到充分的发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施工成本、简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施工精度、 简化了操作系统、确保施工安全可靠。本专利技术无塔架缆索起重机中承力架预埋带,索鞍中的滑轮组,运行小车,链 式支索器等结构都采用了 "稳定的板单元"设计计算,也就是说各结构的材料都 采用的是钢板;而传统缆索起重机中的结构采用的是型钢结构(各种规格的工字 钢和槽钢等);采用板材的优点是板材重量减轻、省材、受力稳定可靠、组装及 拆卸方便。双向双筒螺旋摩擦牵引巻扬机的牵引形式解决了传统巻扬机的牵引形式功 能单一、运行不同步、不稳定、操作不便、能源损耗较大、施工成本加大等问题; 传统的巻扬机都采用的是光面巻筒和楔形索槽巻筒,缺点就是在运行过程中会使 钢丝绳承受很大的挤压应力,导致索槽不断磨损,使索槽形式改变,对钢丝绳寿 命影响很大,驱动能下降。而半圆形索槽结构中,当钢丝绳由于索槽的磨损而下 降时,仍有固定的支承面,因而获得比较稳定的驱动力。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歩说明。 图1为承重索与锚碇连接方式对比图; 图2为运行小车、定动滑轮组装图;图3为板单元结构钢构件的缆索起重机索鞍基础图;图4为支井河特大桥无塔架缆索起重机组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W几Q3()00KN型无塔架缆索起重机索鞍基础组装图;图6为Q2X150T增力式运行小车、定,动滑轮、吊钩组装图;图7为多股自控半自行链式支索器组装图;图8为牵引绳导扰系统示意图;图9为起重绳导扰系统示意图;图10为双向双筒螺旋摩擦巻筒示意图;图ll为索槽形式示意图;图12为板单元结构钢构件的承力架预埋带。图中l-为索鞍;2-为运行小车、定动滑轮组;3-为承重索导挠系统;4-为 链式支索器;5-为牵引索导挠系统;6-为起重索导挠系统;7-为双向双筒摩擦慢速巻扬机;8-为双向双筒摩擦快速巻扬机;9-为安装用门架;10-为索鞍台基础;ll-为板单元结构钢构件;12-为承重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歩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无塔架缆索起重机适用于V字型峡谷间运输重物的缆索起重装置,本 装置舍弃了传统缆索起重装置所需的塔架、减少了巻扬机的台数,采用先进的"双 向双筒螺旋摩擦巻扬机"和"运行小车"在设计上解决了缆索起重装置运行机构 和起升机构运行不稳定问题。吊装重物通过吊钩、起重索、滑轮组将重量传给运行小车,运行小车通过行 走轮悬挂于承重索12上,最终由承重索12将重量传给索鞍基础10。承重索导挠系统3通过索鞍1、中承力架预埋带11与索鞍基础10连接,巻 扬机上缠绕的绳索7、 8通过相应的导挠系统6、运行小车最终形成闭合环与巻 扬机构成运行、起升机构。在图1中,承重索导挠系统6通过索鞍1、承力架预埋带ll与索鞍台基础 IO连接,巻扬机上缠绕的绳索通过相应的导挠系统5、运行小车最终形成闭合环 与巻扬机构成运行、起升机构。图2为运行小车、定动滑轮组。图3为重物通过 吊钓、起重索、滑轮组将重量传给运行小车,运行小车通过行走轮悬挂于承重索 12上,最终由承重索将重量传给基础。下面以图4支井河特大桥为例进一歩说是本专利技术,支井河特大桥位于沪蓉国 道主干线湖北省宜昌至恩施高速公路榔坪 高坪段,桥梁全长545.54m,主桥为 l一430m上乘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横跨支井河峡谷,两侧紧接隧道出口,均为陡 峭的悬崖峭壁,山顶高程1415m,河床高差660m,相对高差755m,谷底宽30m, 地形位于不对称"V"字型河谷岸坡,地形复杂,施工场地狭小,施工和交通运 输条件极为困难。该桥计划施工总起运量(跨中)为32680T,单节段最大起重 量为Q皿二280T/节。根据地形条件和施工需要研究决定最大单节段起重量为Q_ 二3000KN/节,设计跨度L^756m,起升高度H=100m无塔架缆索起重机来承担该 桥施工任务。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利用不对称"V"字型河谷地形特点,本专利技术缆索起重 装置由组合式索鞍、小车运行及起升机构、链式支索机构、安装门架、承重索锚 固调节系统、牵引索导扰系统、起重索导扰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塔架缆索起重装置,包括拉索、运行小车、卷扬机和支索器,其特征是:在基础内埋设稳定的板单元结构件,使其与组合式索鞍相连接,将主索拉力传递到基础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权贤李范山袁长春王学哲林凤国孙立新王成双刘志李志辉刘宏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