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器在曳引轮同侧的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3911 阅读:4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编码器在曳引轮同侧的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编码器部分的或全部的内藏于曳引机主轴安装曳引轮侧的轴端面的空腔内,利用定位套实现了对编码器定子部分的轴向定位和径向定位,利用弹性过渡法兰和L形编码器支架实现了对编码器的旋转定位,L形编码器支架固定于曳引机的下方。在曳引轮同侧并内藏于曳引机主轴前侧空腔的编码器定位可靠、准确,极大的方便了曳引机的安装、维护和使用。在曳引机下方安装L形编码器支架,完全避开了在电梯安装时曳引钢丝绳和编码器的相互影响。编码器保护罩直接固定于定位套上,不与编码器刚性连接,当有外力磕碰时,可使编码器避免受到损伤。(*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编码器在曳引轮同侧的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
技术介绍
无机房电梯曳引机是指专门为无机房电梯设计的新型曳引机。这种无机房 电梯曳引机采用了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方式,其特点是体积小、机身薄,安装 于井道壁附近。因此,无机房电梯专用的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具有以往有齿 轮曳引机无可比拟的优点,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目前国内外生产的无机房 电梯专用曳引机在安装编码器时大多沿用了有机房电梯曳引机的安装方式即 编码器安装在曳引机主轴尾侧(即后置编码器方式)。这种安装方式的优点是结 构简单、成本低廉,但对于无机房电梯使用的曳引机来说却并不是最佳选择。 无机房电梯由于没有机房,曳引机直接安装在井道壁上或导轨上,后置的编码 器给电梯安装、调试、维护保养带来了操作空间狭小、操作不便、甚至无法接 近编码器的困难,大大增加了使用的成本。因此,后置编码器曳引机应用于无 机房电梯时具有费工、费时、费力的明显缺陷。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将编码器安装到曳引轮同侧(即前置编码器方式),可以 彻底解决后置编码器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存在的问题。但是这种安装方式由于曳 引轮、制动鼓(或制动盘)、曳引钢丝绳均为大尺度旋转运动部件,给安装在曳 引轮同侧的编码器实现高精度的轴向、径向定位带来了困难。虽然市场上对无 机房电梯曳引机将编码器安装在曳引轮同侧的呼声很高,也曾有过编码器前置 的两类技术探讨方案,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熟的编码器在曳引轮同侧的永 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有 一 项关于编码器安装在曳引轮同侧的曳引机专利,专利号 200520025089.3,《一种永磁同步无齿曳引机》。该专利关于前置编码 器的固定方式是编码器完全放置在曳引轮主轴外侧,编码器的轴与曳引轮侧 的主轴联接,编码器定子部分通过一个支架(即连接杆)向上方固定在曳引机 架上(即制动器座上)。这种前置编码器固定方式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但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缺陷1. 编码器定子部分的联接支架(即连接杆)尺寸长、刚度小,导致编码器的防护结构难以有效实现a2. 编码器必须具有高精度的轴向定位、径向定位和旋转定位,并要求定位 精度具有稳定性。由于联接支架(即连接杆)尺寸长、刚度小,此固定方式受 外力作用后易损坏编码器或改变编码器的原始安装状态,因此,编码器的旋转 定位容易改变,使电梯不能平稳运行。3. 固定编码器的支架(即连接杆)向上联接到制动器座上,这就给电梯安 装、挂曳引钢丝绳带来了麻烦,特别是吊轿厢时还可能出现因为钢丝绳的脱落 导致编码器损坏的事故。4. 完全外露的编码器较大的增加了曳引机的轴向尺寸,特别是需要安装双编 码器的使用场合,轴向尺寸增加更大,这与无机房电梯曳引机要求的机身薄是 相悖的。还有一类关于前置编码器的安装方式曳引机主轴做成空心结构,编码器内藏于空心主轴前侧内,编码器轴通过一个联接法兰与曳引轮前侧或曳引轮前 侧主轴相联,编码器定子部分安装在一个特殊的联接套上,联接套向后延伸至 曳引机的尾端外侧,并固定在曳引机尾端。这种前置编码器固定方式的优点是轴向尺寸短,防护性能好。但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缺陷l.编码器的安装为盲孔操作,安装位置不能观察,安装精度不易做出正确判断。2. 编码器定子部分与特殊的联接套只能采用类似于花键的联接方式,为了提 高旋转定位精度,这种类似于花键的联接方式就必须要增设弹性环节,以克服 联接间隙对旋转定位精度的影响。这种联接结构不仅结构复杂、可靠性低、而 且存在联接部位的磨损。3. 由于曳引机主轴承载后挠度变形,编码器轴线与特殊的联接套的轴线存 在夹角,这种情况无疑会加剧编码器定子部分和联接套之间的磨损,同时也加 重了编码器轴承的负荷,对编码器的寿命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编码器在曳引轮同侧的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该设 计避开了前述两类编码器前置技术方案存在的缺陷,保留了编码器内藏于前轴 中、轴向尺寸短的优点,编码器实现了高精度的轴向定位、径向定位、旋转定位。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曳引轮同侧的主轴上设置一个空腔,编 码器轴通过编码器联接轴与曳引机主轴直接联接,这样就将编码器部分的或全 部的内藏于曳引机主轴前侧空腔内部。编码器定子部分联接在定位套上,定位 套上设有轴向限位凸起,使用滑动轴承和轴承端环将定位套固定在曳引机主轴 上,实现了编码器的轴向和径向定位。在定位套上还装有弹性过渡法兰和编码 器防护罩,弹性过渡法兰联接L形编码器支架,L形编码器支架的另一端和曳引机静止部分联接,实现了编码器的旋转定位。编码器内藏于曳引机主轴前侧空腔内,使编码器定位可靠、准确,极大的 方便了无机房曳引机的安装、维护和使用。弹性过渡法兰的使用实现了编码器 的高精度定位要求,定位精度可靠稳定,避免了外力影响编码器的精度。弹性 过渡法兰和定位套直接联接,编码器防护罩安装在定位套上,可使编码器避免受到损伤。L形编码器支架位于曳引轮同侧下方,完全避开了在电梯安装时曳引 钢丝绳和编码器的相互影响。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图4为曳引机安装双编码器的连接示意图。其中l.曳引机主轴2.轴承端环3.定位套4.编码器5.编码器防护罩6.编码器联接轴7.滑动轴承8.曳引轮 9.弹性过渡法兰IO丄形编码器支架ll.曳引机静止部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定位套3的凸起两侧分别安装一个滑动轴承7,再压入曳引机主 轴1前侧的空腔内,安装轴承端环2卡住滑动轴承7,使滑动轴承7及定位滑套 3不能轴向和径向移动;编码器4通过编码器联接轴6安装在曳引机主轴1前侧 空腔内端面上,编码器4定子部分安装在定位套3上,用弹性过渡法兰9连接 定位套3及L形编码器支架10,对编码器4进行旋转定位;L形编码器支架IO 一端仅和弹性过渡法兰9联接,防止编码器4受外力移位或受到伤害,L形编码 器支架10的另一端固定于曳引机静止部分11,位于曳引轮8同侧下方,避免 安装时与曳引钢丝绳相互影响;编码器4安装防护罩5,编码器防护罩5直接 安装在定位套3的外侧。权利要求1.编码器在曳引轮同侧的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其特征在于编码器(4)安装位置是与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的曳引轮(8)在同侧;编码器(4)通过编码器联接轴(6)与曳引机主轴(1)直接联接,编码器(4)部分的或全部的内藏于曳引机主轴(1)前侧的空腔内;编码器(4)外壳弹性联接在定位套(3)上,定位套(3)通过轴承系统固定于曳引机主轴(1)前侧空腔内壁上;定位滑套(3)装有弹性过渡法兰(9)和编码器防护罩(5),L形编码器支架(10)一端和弹性过渡法兰(9)联接,另一端和曳引机静止部分(11)联接固定。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编码器在曳引轮同侧的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其特 征在于专设的定位滑套(3)是金属制件,设有轴向限位凸起,使用滑动轴 承(7)和轴承端环(2)固定在曳引机主轴(1)的安装曳引轮(8)的轴端上。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器在曳引轮同侧的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其特 征在于编码器联接轴(6) —端固定在曳引机主轴(1)安装曳引轮(8)侧 的空腔内,另一端与编码器(4)联接。4. 根据权利要求1编码器在曳引轮同侧的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编码器在曳引轮同侧的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其特征在于:    编码器(4)安装位置是与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的曳引轮(8)在同侧;    编码器(4)通过编码器联接轴(6)与曳引机主轴(1)直接联接,编码器(4)部分的或全部的内藏于曳引机主轴(1)前侧的空腔内;    编码器(4)外壳弹性联接在定位套(3)上,定位套(3)通过轴承系统固定于曳引机主轴(1)前侧空腔内壁上;    定位滑套(3)装有弹性过渡法兰(9)和编码器防护罩(5),L形编码器支架(10)一端和弹性过渡法兰(9)联接,另一端和曳引机静止部分(11)联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振宇孙德全吕笑岩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航天万源稀土电机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