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035076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7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操纵机构(8)、与所述转向操纵机构(8)连接的转向传动机构(9)、与所述转向传动机构(9)连接的左转向节(10)、与所述左转向节(10)铰接的转向桥(11);其中所述左转向节(10)包括转向节本体(1),在所述转向节本体(1)上设置有销孔(5),在所述销孔(5)内安装有销轴(6),在所述销孔(5)与所述销轴(6)之间安装有衬套(7),所述销孔(5)呈椭圆形,且所述椭圆形的销孔(5)的短轴尺寸大于所述衬套(7)的直径。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转向系统能够具有好的装配精度和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向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车辆的转向系统中,转向节作为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在转向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重要,现有的转向节通过销轴与车辆的转向桥连接,并且通过轴颈连接车辆的转向轮。在需要转向时,驾驶人员转动方向盘,带动转向操纵机构转动,进而带动转向传动机构转动;而转向传动机构与转向节连接,转向传动机构的转动将带动转向节相对于转向桥产生一个角度转动,而转向节的转动带动了车辆轮胎的转动,从而实现了车辆的转向。现有的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在转向节本体上还设置有上耳和下耳,在上耳和下耳上设置有与转向桥铰接的销孔,所述上耳与所述下耳是通过焊接与所述转向节本体连接的,焊接完成之后再对上耳和下耳上的销孔进行加工,这样的做法会影响焊接效果,使得转向节的强度变低;也有先对上耳和下耳进行销孔加工,加工完毕之后在将上耳和下耳焊接在转向节本体上,采用这样的方式会使得上耳和下耳上的销孔不同轴,从而在与转向强连接时产生装配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精度高的转向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操纵机构、与所述转向操纵机构连接的转向传动机构、与所述转向传动机构连接的左转向节、与所述左转向节铰接的转向桥以及与所述转向桥铰接的右转向节,所述左转向节与所述右转向节之间通过转向梯形臂连接;其中所述转向操纵机构包括转向盘、与所述转向盘连接的转向轴、所述转向轴通过万向节连接传动轴、所述传动轴通过万向节连接转向器;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转向器连接的转向摇臂以及与所述转向摇臂连接的转向直拉杆;其中所述左转向节/右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在所述转向节本体上设置有上耳、下耳和轴颈;在所述左转向节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转向直拉杆连接的转向臂,在所述上耳和所述下耳上设置有同轴的销孔,在所述销孔内安装有与所述转向桥铰接的销轴,在所述销孔与所述销轴之间安装有衬套,所述上耳和/或下耳上的销孔呈椭圆形,且所述椭圆形的销孔的短轴尺寸大于所述衬套的直径。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弥补将上耳和下耳的销孔对准时产生的误差,在将转向桥与转向节装配的时候提高了装配精度,避免了装配误差。为了进一步提高装配精度,所述上耳上的销孔与所述下耳上的销孔均为椭圆形且尺寸相同。为了进一步提高装配的适应性,所述衬套在且轴向上具有开口。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所述衬套在周向上具有小量的伸缩性,能够使得所述销轴与所述销孔装配时有更高的适应性。为了进一步提高装配的适应性,所述开口与所述衬套的轴线具有夹角。优选地,所述夹角为10-30°。优选地,所述夹角为15°采用本技术的转向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提高转向节上销孔的对正效果;2.能够提高装配精度;将所述转向节上的销孔设置成椭圆形,能够使得销轴在装配进转向节上的销孔和转向桥上的销孔时更加容易,提高了装配精度;3.能够提高装配的适应性;在所述衬套上设置有开口,能够使得所述衬套具有小量的周向收缩性能,提高了销轴在销孔中的装配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本实施例的转向系统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的的转向节的正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衬套示意图。附图标记:1.转向节本体;2.上耳;3.下耳;4.轴颈;5.销孔;6.销轴;7.衬套;71.开口; 72.夹角α;8.转向操纵机构;81.转向盘;82.转向轴;83.万向节;84.传动轴;85.转向器;9.转向传动系统;91.转向摇臂;9 2.转向直拉杆;10.左转向节;11.转向桥;12.右转向轮;13.转向梯形臂;14.转向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通过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来介绍本技术,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所介绍的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替代,仍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操纵机构8、与所述转向操纵机构8连接的转向传动机构9、与所述转向传动机构9连接的左转向节10、与所述左转向节10铰接的转向桥11以及与所述转向桥11铰接的右转向节12,所述左转向节10与所述右转向节12之间通过转向梯形臂13连接;其中所述转向操纵机构8包括转向盘81、与所述转向盘81连接的转向轴82、所述转向轴82通过万向节83连接传动轴84、所述传动轴84通过万向节83连接转向器85;所述转向传动机构9包括与所述转向器91连接的转向摇臂92以及与所述转向摇臂92连接的转向直拉杆93;其中所述左转向节10/右转向节12包括转向节本体1,在所述转向节本体1上设置有上耳2、下耳3和轴颈4;在所述左转向节10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转向直拉杆92连接转向臂14,在所述上耳2和所述下耳3上设置有同轴的销孔5,在所述销孔5内安装有与所述转向桥11铰接的销轴6,在所述销孔5与所述销轴6之间安装有衬套7。其中设置在所述上耳2和所述下耳3上的销孔5呈椭圆形,并且所述上耳2上的销孔5和所述下耳3上的销孔5尺寸相同,并且所述椭圆形的销孔5的短轴尺寸大于所述衬套7的直径。另外,在所述衬套7上沿其轴向上设置有开口71,并且所述开口 71与所述衬套7的轴线具有夹角α72,所述夹角α72可以为10°,也可以为30°,本实施例中,所述夹角α72为15°。在焊接本实施例中的左转向节10/右转向节12时,首先在上耳2和下耳3上加工相同尺寸的椭圆形销孔5,再将所述上耳2和下耳3焊接在所述转向节本体1上,在焊接过程中尽量使得所述上耳2上的销孔5和所述下耳3上的销孔5同轴;焊接完毕后,在将所述左转向节10/右转向节12利用销轴6与转向桥11铰接。采用这样的方式首先保证了左转向节10/右转向节12的焊接效果,使得左转向节10/右转向节12具有高强度;另外将所述上耳2和所述下耳3上的销孔5设置成椭圆形,即使在焊接时产生误差,也能够使得销轴6顺利的装配进所述左转向节10/右转向节12的上耳2和下耳3的销孔5内,提高了装配精度。另外,设置在所述销孔5和所述销轴6之间的衬套7具有与其轴线呈15°夹角α72的轴向开口 71,能够使得所述衬套7在其周向上具有小量的收缩性能,提高了销轴6与销孔5转配的适应性。在行驶的过程中,当需要车辆的转向系统转向时,驾驶员手动旋转转向操纵机构8的转向盘1,所述转向操纵机构8的转向力矩通过转向器5的放大以后传递到转向传动机构9,转向传动机构9再通过其转向直拉杆7与所述左转向节10的转向节臂14的连接将转向力矩传递到所述左转向节10,使得左转向节10相对于所述转向桥11产生相对转动,所述左转向节10的转动通过转向梯形臂13将转向力矩传递给右转向节12,使得右转向节12也相对于所述转向桥11产生相对转动,通过左转向节10/右转向节12的转动,带动了转配在所述左转向节10/右转向节12上的左转向轮/右转向轮的转动,从而到达了车辆的转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梯形臂13为现有的转向梯形臂13,包括与所述左转向节和右转向节分别连接的梯形臂,以及连接俩梯形臂的转向横拉杆。【主权项】1.一种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操纵机构(8 )、与所述转向操纵机构(8 )连接的转向传动机构(9)、与所述转向传动机构(9)连接的左转向节(10)、与所述左转向节(10)铰接的转向桥(11)以及与所述转向桥铰接的右转向节(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操纵机构(8)、与所述转向操纵机构(8)连接的转向传动机构(9)、与所述转向传动机构(9)连接的左转向节(10)、与所述左转向节(10)铰接的转向桥(11)以及与所述转向桥铰接的右转向节(12),所述左转向节(10)与所述右转向节(12)之间通过转向梯形臂(13)连接;其中所述转向操纵机构(8)包括转向盘(81)、与所述转向盘(81)连接的转向轴(82)、所述转向轴(82)通过万向节(83)连接传动轴(84)、所述传动轴(84)通过万向节(83)连接转向器(85);所述转向传动机构(9)包括与所述转向器(85)连接的转向摇臂(91)以及与所述转向摇臂(91)连接的转向直拉杆(92);其中所述左转向节(10)/右转向节(12)包括转向节本体(1),在所述转向节本体(1)上设置有上耳(2)、下耳(3)和轴颈(4);在所述左转向节(10)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转向直拉杆(92)连接的转向臂(14),在所述上耳(2)和所述下耳(3)上设置有同轴的销孔(5),在所述销孔(5)内安装有与所述转向桥铰接的销轴(6),在所述销孔(5)与所述销轴(6)之间安装有衬套(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耳(2)和/或下耳(3)上的销孔(5)呈椭圆形,且所述椭圆形的销孔(5)的短轴尺寸大于所述衬套(7)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海獒精密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