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倪煌斌专利>正文

一种轴承轨道的电动间隔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2152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6 20:18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轴承轨道的电动间隔输送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轴承的轨道(5),轨道(5)中输送有第一轴承(41)以及第二轴承(42),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5)上固定安装有间隔机构,所述间隔机构包括分隔体(1)以及用于推动分隔体(1)沿着Y方向进行上下运动的推动器(2),推动器(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盘(3),分隔体(1)位于第一轴承(41)与第二轴承(42)间隙的上部,分隔体(1)的上端设有吸附铁片(6),吸附铁片(6)的上端固定有电磁块(7);至少具有逐个输送轴承,输送稳定、可选择电磁推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轴承轨道的电动间隔输送装置,用于轴承的输送中。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510083627.2;申请日2015.02.15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保持盖自动转向传输轨道装置,包括输入料斗、输入轨道、提升装置、回转通道、输出轨道和输出料斗,所述输入轨道和输出轨道均为整体呈90°圆弧形的凹槽通道,分别位于所述提升装置的左右两侧,所述输入轨道一端与所述输入料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提升装置前侧下部的进料端连接,所述输出轨道一端与输出料斗连接,另一端通过回转通道与所述提升装置后侧上部的出料端连接,所述输入轨道的出料端与所述输出轨道的进料端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轨道装置实现了轴承保持盖的自动传输及传输过程中的自动翻转,成功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便于监控,节约了人力成本,降低了安全风险。该申请中,公开了轴承加工过程中,对轴承的换向输送,但是在轴承输送的过程中,需要对轴承逐个的输送,满足对轴承进行逐个加工的需求。以上专利申请由于它们的技术目的以及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均不同,为此导致它们的技术方案包括结构和方法的不同,它们也不能简单地组合用以本专利申请,否则会导致结构设计更复杂,或者不能实施,等等。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轴承轨道的电动间隔输送装置,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轴承轨道的电动间隔输送装置。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轴承轨道的电动间隔输送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轴承的轨道5,轨道5中输送有第一轴承41以及第二轴承42,所述轨道5上固定安装有间隔机构,所述间隔机构包括分隔体1以及用于推动分隔体1沿着Y方向进行上下运动的推动器2,推动器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盘3,分隔体1位于第一轴承41与第二轴承42间隙的上部,分隔体1的上端设有吸附铁片6,吸附铁片6的上端固定有电磁块7。所述分隔体1的下端上套接有阻挡套11,阻挡套11采用耐磨材料制作。所述阻挡套11采用耐磨橡胶或耐磨塑料。所述阻挡套11包括空心套111以及固定在空心套111外围的耐磨体112,耐磨体112的下端设有分隔头113、上端设有套圈114,套圈114中设有套口 115。所述第一轴承41与第二轴承42的圆心点分别为第一圆心01、第二圆心02,分隔体1的中心线B垂直于第一圆心01与第二圆心02连接形成的圆心线0102。所述分隔体1为圆柱形的轴体,中心线B为轴体的轴心线。所述轨道5包括第一侧板51以及与第一侧板51平行的第二侧板52,第一侧板51与第二侧板52的底部固定有连接板53,第一轴承41竖向设于连接板53上部的第一侧板51、第二侧板52之间。所述第一侧板51与第二侧板52之间的间距L大于第一轴承41的厚度D。所述第一侧板51与第二侧板52之间的槽深Η大于或等于第一轴承41的直径R。所述轨道5的两侧下端分别固定有转轴54,轨道5的左侧端设有出口55、右侧端设有进口 56。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效果: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连接紧密、稳定性高;2、选材方便、便于生产制造,造价低、易于普及; 3、逐个输送轴承,便于对轴承进行逐个加工;4、在推动器推动的同时,可以选择的使用电动推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中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中阻挡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中电磁块的吸附原理图;附图标记:分隔体1、阻挡套11、空心套111、耐磨体112,、分隔头113、套圈114、套口115、推动器2、转盘3、第一轴承41、第二轴承42、轨道5、第一侧板51、第二侧板52、连接板53、转轴54、出口 55、进口 56、吸附铁片6、电磁块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轴承轨道的电动间隔输送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轴承的轨道5,轨道5中输送有第一轴承41以及第二轴承42,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5上固定安装有间隔机构,所述间隔机构包括分隔体1以及用于推动分隔体1沿着Υ方向进行上下运动的推动器2,推动器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盘3,分隔体1位于第一轴承41与第二轴承42间隙的上部,分隔体1的上端设有吸附铁片6,吸附铁片6的上端固定有电磁块7;至少具有逐个输送轴承,输送稳定、电磁吸附的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两个轴承之间的间隔机构对轴承进行阻挡,避免轴承输送过快,通过间隔机构对轴承进行逐渐的输送,可以应用于轴承加工的逐渐输送中。利用电磁块7对吸附铁片6的吸附作用,从而实现电动控制。通过间隔机构的分隔体1对第一轴承41与第二轴承42进行间隔,利用推动器2对分隔体1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实现间隔输送的效果,且该结构较为简单,且使用方便,利用转盘3对推动器2的分隔方向进行调节,有意于对分隔时的角度与位置进行调节,针对不同直径大小的轴承进行阻隔,以满足轴承加工过程中,轴承逐个输送的要求。参见图1?图4中所示,一种轴承轨道的电动间隔输送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轴承的轨道5,轨道5中输送有第一轴承41以及第二轴承42,轨道5为U形槽结构,利用第一轴承41与第二轴承42在轨道5中进行逐个输送,以满足轴承逐个加工中,对轴承的加工需求,其中U形结构的轨道便于输送,且便于制造出输送轴承的轨道5。利用U形的轨道5横截面形成矩形与轴承的横街面对应的效果。分隔体1的上端设有吸附铁片6,吸附铁片6的上端固定有电磁块7,利用分隔体1上端的吸附铁片6与电磁块7之间的吸附作用,通过对电磁块7的通电或者断电,产生电磁块7对铁片的吸附作用,其中采用铁片重量较轻,有利于提高电磁块7对铁片进行吸附。推动器2的推动效果不稳定或者损坏时,可以采用电磁块7的吸附作用,此时,推动器2为一个能够限定分隔体1进行上下滑动的套筒结构,利用分隔体1在套筒中上下滑动。从而实现电动控制分隔体1运动的效果。所述轨道5上固定安装有间隔机构,所述间隔机构包括分隔体1以及用于推动分隔体1沿着Y方向进行上下运动的推动器2,利用分隔体1沿着Y方向进行上下运动,完成对第一轴承41与第二轴承4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轨道的电动间隔输送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轴承的轨道(5),轨道(5)中输送有第一轴承(41)以及第二轴承(42),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5)上固定安装有间隔机构,所述间隔机构包括分隔体(1)以及用于推动分隔体(1)沿着Y方向进行上下运动的推动器(2),推动器(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盘(3),分隔体(1)位于第一轴承(41)与第二轴承(42)间隙的上部,分隔体(1)的上端设有吸附铁片(6),吸附铁片(6)的上端固定有电磁块(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煌斌
申请(专利权)人:倪煌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