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电梯的悬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2126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液压电梯的悬挂装置。除了装在活塞(7)顶端上的通常的转向滑轮(8)外,该装置还包括位于液压缸(5)底端的附加转向滑轮(9)。电梯绳索(3)的第一端(10)固定在电梯间支架上的一绳索固定件(11)上,以此为起点绳索绕过活塞顶端上的转向滑轮(8)后再绕过附加转向滑轮(9),然后到达一与活塞(7)顶端一起移动的适配器(13),绳索的另一端(12)即连接到所述适配器(3)上。(*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电梯的悬挂装置。当前,现有液压电梯采用帆布背包式电梯,即电梯间象帆布背包那样安装在一支架上。至于电梯的悬挂方式,则或是直接作用式或是间接作用式。不使用昂贵的伸缩缸的通常结构的直接作用式电梯只用在二、三层楼的低层楼房中。因此,大多数液压电梯使用间接作用式悬挂方式。这类电梯在2~6层楼楼房中的提升高度通常为3.5~15m。最大提升高度约为20m。在间接作用式电梯中,连接在一固定圆柱上的提升绳索穿过一安装在活塞顶部上的转向滑轮后接到支撑电梯间的支架上。由于绳索如此连接,因此电梯间的行进距离等于活塞冲程的两倍,因此这就是这种悬挂方式称为2∶1悬挂的原因。但是,这种广为使用的悬挂系统存在某些严重缺陷。首先,由于液压缸(以及其中的活塞)的长度至少等于整个提升高度的一半,因此很难把这么长的液压缸运进电梯竖井。液压缸通常从电梯门开口运入电梯竖井,此时液压缸最多与导轨条差不多长,即约5m。这就使提升高度限制在与四层楼对应的10m。当提升高度更大时,就必须从电梯竖井顶上把液压缸吊装到该竖井中,但是这必须在建楼初期进行,并且必须计划好液压缸的运输和吊装入竖井,从而增加工作量和费用。而且,在工程施工中必须保护好竖井中的液压缸,这就或多或少地妨碍了其它建筑工作的进行。在提升高度很大时的另一种解决办法是使用可伸长的液压缸。此时液压缸由在竖井中才连接起来的两段构成。但是,由于接头处使用螺纹连接,因此与无接头液压缸比较此液压缸必须用更厚的管子制造。由于存在该接头,液压缸的制造,特别是其最后的磨制都得是专用于某一部电梯和某一液压缸的费钱工作。液压缸的调试也需要专门设备,并且在狭小和脏的空间中把液压缸的两段连接起来和安装液压缸都是困难和费钱的工作。有接头的液压缸的成本至少是无接头液压缸的一倍半。对于2∶1悬挂方式,除了如何把液压缸装进竖井中的问题外,另一个问题是在提升高度更大时活塞管有可能发生挠曲。这就限制了提升高度并因而必须增加活塞管的壁厚。但这样就增加了活塞的重量,从而降低了液压缸的有效提升能力。而且,由于材料成本提高,因此这种解决办法是一种费钱的解决办法。解决挠曲问题的另一个办法是使用加固件来防止挠曲,但这同样增加了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迅速简便地安装液压电梯并有效使用大提升高度的液压电梯悬挂装置。而且现有解决办法的上述问题都得以消除。为此,本专利技术悬挂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所述特征。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例具有其它权利要求所述特征。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从液压缸的运输和处置角度看使用最佳的液压缸长度(约5m)即可使提升高度达到现有2∶1悬挂方式的一倍半甚至二倍,即约15~22m的高度。这意味着,不使用费钱且难于安装的的接头式液压缸即可把液压电梯的应用范围大体扩展到包括更大的提升高度。另一个优点是,由于使用的是短液压缸,活塞的挠曲不再是活塞尺寸的决定性因素,活塞的尺寸只根据液压的大小加以确定。这就意味着,比方说,对于各种活塞尺寸,只需有一种活塞管壁厚,从而减少了所需不同液压缸组件的数量。这对液压缸的制造和尺寸比例来说具有很大好处。本专利技术悬挂装置使得可以使用这样一种液压缸系统,其中,液压缸最大长度只有5.5m,液压缸直接装在电梯导轨上,可以0.25m的间隔系列生产不同长度的液压缸。而在当前,必须专为某一部电梯制造长度从3m~11m的不等的液压缸。该液压缸还可按情况适当加长。因此,现有悬挂装置无法实现一次性制造和交货。但现在可使用下列系统最佳地覆盖液压电梯的所有提升高度提升高度 H≤3.5m 1∶1悬挂H≤11m2∶1悬挂(现有)H≤16.5m 3∶1悬挂H≤22 m 4∶1悬挂而且另一个优点是,由于活塞管的重量因壁厚和管长减小而最小,因此与现有解决办法相比电梯的有效负载变大。下面结合附图借助于一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为3∶1悬挂装置在电梯竖井上部中的侧视图;图2为同一悬挂装置的简化俯视图;图3为从导轨一端看去的液压缸固定装置;图4为从导轨一侧看去的液压缸固定装置;图5为液压缸固定装置的框架的斜俯视图;图6为从上方看去的本专利技术4∶1悬挂装置的简示图;图7为从电梯一边看去的同一悬挂装置。图1为电梯竖井上端的侧视图。其中只示出电梯和竖井设备中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最重要部件。电梯间1与电梯间支架4、15、19、23一起沿着固定在竖井底部的垂直导轨2移动。此外,导轨还由互相隔开一定距离的导轨固定支架14固牢到竖井壁上。该电梯间的悬挂方式为所谓的帆布背包式,在这里就是说,电梯间不是直接由导轨2支撑,而是由沿导轨移动的电梯间支架支撑,该支架包括靠近电梯竖井的第一侧壁(在图2和图6中,即为面向观察者一边上拆去的壁,在图6和图7中为下端处拆去的壁)的底梁4和大体为水平的支撑梁19,其第一端与所述底梁4的端部相接,并从该底梁伸向电梯竖井的第二侧壁。支撑梁19之间的距离比导轨2之间的距离适当缩短。支撑梁的另一端接至大体直立的梁15的下端,该直立梁15向上伸出一适当超过电梯间高度的高度。该直立梁的两上端由一位于电梯间上方的顶梁23相互连接,电梯间的上部固定在顶梁234。若从电梯门的开口16的方向看去,该图所示悬挂装置中的直立梁15和支撑梁19形成朝向左边的L形电梯间支架,电梯间即装在支撑梁19上。电梯间支架通过在面朝电梯间的导引面上滚动的导轮18支撑在导轨上。相应地,在电梯间支架上端有导轮17沿着与下部导轮相对的导引面滚动。这种结构防止电梯间支架向导轨一侧倾覆。在液压缸5的下端,液压缸5用具有突出底座34的液压缸支架6直接固定在电梯导轨2上,液压缸5即座落在突出底座34上。这种办法无需另外使用通常情况下从液压缸下端伸至竖井底部的又长又昂贵的支柱。与导轨固定支架14一样,液压缸支架6用轨夹和螺栓连接到导轨上。液压缸推力由导轨传至竖井底部。为了把液压缸支架垂直支撑在导轨上,使用了图3、4和5所示的固定装置26。该固定装置的由向上倾斜的空心楔形槽22、27、41支撑该槽的加固件20、21和该槽底端处一支撑条36构成的框架套在导轨后部上,从而为电梯间在两导轨之间留出一自由空间。该框架和加固件20、21在朝向导轨的一边开口,从而当导轨的后部位于固定装置框架内时,导轨的引导部分仍位于框架外部。若从上方看去,该框架大体为长方的C形,其中,倾斜的后壁22与侧面上的两笔直的侧壁41垂直。在每一侧壁的前边缘有一稍稍向外倾斜的狭长前壁27,此两前壁大体互相相对。因此,此两前壁不与侧壁严格垂直,而是有一与导轨后部斜度相对应的斜度。此两前壁之间为上述C形框架的开口,所述开口伸展在框架的整个高度上,导轨的引导部分通过所述开口从固定装置框架的内部伸出。固定装置底部处使两侧壁相连的支撑条36的中央有一供固紧螺丝37穿过的螺纹孔。而且在该螺纹孔的两边各有一供螺丝38穿过的不带螺纹的孔,该螺丝38用来松脱楔子39。放置在固定装置框架内的楔子39上设有与松脱螺丝38相配的螺纹孔。楔子39本身的宽度大体等于框架内部空间的宽度,其侧面向上倾斜。该楔子装在框架倾斜后壁22与导轨后部的表面之间。楔子紧靠在导轨后部后表面上的笔直前表面上有二个平行的切口,每一切口中装有锯齿形制动件40,当固紧螺丝37把楔子固紧就位时该制动件40上的锯齿紧紧压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液压电梯的悬挂装置,包括:一电梯间(1);一支撑电梯间的电梯间支架(4、15、19);大体垂直的导轨(2),至少一根电梯绳索(3)使电梯间支架在其上移动;以及一液压缸(5)和一活塞(7),活塞顶端上有一供电梯绳索(3)绕过的转向滑轮(8、28),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至少一附加转向滑轮(9),来自活塞(7)顶端上的转向滑轮(8、28)的电梯绳索(3)绕过它后到达连接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霍海克金恩雷莫佩尔图休科
申请(专利权)人:科恩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I[芬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