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孔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1968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6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孔加工装置,属于零件超精加工装置领域。所述内孔加工装置包括:连接管、螺纹杆、调整板、弹性板和磨头组件,连接管的第一端设置有端盖,连接管的第二端设有连接盖,螺纹杆的一端依次穿过连接盖和端盖并固定在连接管内,调整板固定套装在螺纹杆的第二端上,弹性板的第一端固定在连接管的外壁上,磨头组件固定在弹性板的第二端上,调整板抵在弹性板上并使弹性板向外倾斜。所述内孔加工装置,通过控制调整板在螺纹杆上的位置,使弹性板倾斜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微调磨头组件的加工范围以及磨头组件与待加工工件的接触压力,保证了待加工工件具有较高的表面超精精度同时避免了反复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零件超精加工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孔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超精加工装置是对精加工表面进行清理、光整研磨和精整加工的装置。现有的超精加工装置一般采用通用砂轮进行磨削,其结构主要由筒体、砂轮、弹簧和支承轴等组成,支撑轴穿过筒体与砂轮固定连接,支撑轴活动安装在机床镗杆上,筒体固定在机床镗杆上,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支撑轴上,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筒体内壁上,弹簧可以对支撑轴施加一定的力,从而使支撑轴的轴线与待加工工件的内孔轴线形成一定的角度,该角度使得砂轮能够在加工内孔时,对待加工工件具有一定压力的磨削,从而保证待加工工件的内孔能够得到充分的磨削。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现有的超精加工装置通过弹簧提供的推力控制支撑轴的倾斜角度,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并不能精确控制弹簧提供的力的大小,若弹簧提供的推力过大,则砂轮过度磨削待加工工件,使得待加工工件的内孔尺寸超过实际所需的尺寸;若弹簧提供的推力过小,则不能保证砂轮与待加工工件贴合,使得待加工工件的内孔不能得到充分的磨削,为了使弹簧提供的推力能够满足磨削的待加工工件的需求,使用者需要不断的调整弹簧并反复组装该装置,这为超精加工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装置不能精确控制支撑轴的倾斜角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孔加工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孔加工装置,所述内孔加工装置包括:连接管、螺纹杆、调整板、弹性板和磨头组件,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设置有端盖,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设有连接盖,所述螺纹杆的第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连接盖和所述端盖并固定在连接管内,所述调整板固定套装在所述螺纹杆的第二端上,所述弹性板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管的外壁上,所述磨头组件固定在所述弹性板的第二端上,所述调整板抵在所述弹性板上并使所述弹性板向外倾斜。具体地,所述连接管为圆筒形,所述连接盖为与所述连接管的横向尺寸相配合的圆形板,所述连接盖上开设有供所述螺纹杆的第一端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与所述连接盖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调整板为直径大于所述连接管直径的圆形板。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盖的侧壁上布置有多个与所述连接盖的中心轴线等距的第一平面,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连接盖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调整板的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平面的位置分别布置有第二平面,且所述第二平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平面平行,所述调整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调整板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固定套装在所述螺纹杆的第二端上,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调整板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的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平面的位置设置有凹台,且所述凹台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平面平行,所述弹性板的数量与所述凹台的数量一致,每个所述弹性板的第一端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凹台上。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板为正六边形或正三角形,所述连接盖的侧壁上均匀布置有三个所述第一平面。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盖两侧的所述螺纹杆上分别安装有与所述螺纹杆上的螺纹相配合的第一螺母。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板两侧的所述螺纹杆上分别安装有与所述螺纹杆上的螺纹相配合的第二螺母。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设有可与所述机床镗杆螺纹连接的外螺纹。具体地,所述磨头组件包括销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套筒、筒体、固定环、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和磨头,所述销轴的尾端固定有紧固件,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间隔布置并分别套装在所述销轴上,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抵在所述第一轴承的一端面和所述第二轴承的一端面上并套设在所述销轴的外壁上,所述第二轴承的另一端面抵在所述紧固件的端面上,所述销轴上对应所述第一轴承的另一端面的位置设置有轴肩,所述第一轴承的另一端面抵在所述轴肩上,所述筒体套装在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上,所述固定环套装在所述筒体上并与所述弹性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安装在所述筒体的两端,所述第一端盖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销轴的顶端由所述第三通孔伸出并与所述磨头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孔加工装置还包括垫片和螺钉,所述销轴上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磨头的底面抵在所述限位凸台上,所述垫片布置在所述磨头的顶面上,所述销轴的顶端对应垫片的位置设有所述螺钉,所述螺钉将所述磨头压紧在所述限位凸台上。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和所述固定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固定环通过紧定螺钉固定在所述筒体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孔加工装置,通过控制调整板在螺纹杆上的位置,利用弹簧板的弹性形变,使弹性板倾斜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微调磨头组件的加工范围以及磨头组件与待加工工件的接触压力,进而保证了待加工工件具有较高的表面超精精度,且该装置调试过程方便避免了反复组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孔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孔加工装置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孔加工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板的侧视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磨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7的A-A向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孔加工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内孔加工装置包括:连接管1、螺纹杆2、调整板3、弹性板4和磨头组件5,连接管1的第一端设置有端盖la,连接管1的第二端设有连接盖6,螺纹杆2的第一端依次穿过连接盖6和端盖la并固定在连接管1内,调整板3固定套装在螺纹杆2的第二端上,弹性板4的第一端固定在连接管1的外壁上,磨头组件5固定在弹性板4的第二端上,调整板3抵在弹性板4上并使弹性板4向外倾斜。其中,弹性板4可以通过两块细长薄板叠加组合而成,两块细长薄板能够提高弹簧板4的钢度,薄板在外力作用下可弯曲。具体地,连接管1可以为圆筒形,连接盖6为与连接管1的横向尺寸相配合的圆形板,连接盖6上开设有供螺纹杆2的第一端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与连接盖6的中心轴线重合,调整板3为直径大于连接管1直径的圆形板。其中,弹性板4可以固定在连接管1的外壁上,弹性板4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弹性板4为多个时,在多个弹性板4上的磨头组件5可以同时对待加工工件b的内孔的不同部位分别进行磨削,从而提高了加工效率。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连接盖6的侧壁上布置有多个与连接盖6的中心轴线等距的第一平面601,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与连接盖6的中心轴线重合,调整板3的侧壁上对应第一平面601的位置分别布置有第二平面302,且第二平面302与对应的第一平面601平行,调整板3上开设有第二通孔301 (见图5),调整板3通过第二通孔301固定套装在螺纹杆2的第二端上,第二通孔301的中心轴线与调整板3的中心轴线重合,连接管1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内孔加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孔加工装置包括:连接管(1)、螺纹杆(2)、调整板(3)、弹性板(4)和磨头组件(5),所述连接管(1)的第一端设置有端盖(1a),所述连接管(1)的第二端设有连接盖(6),所述螺纹杆(2)的第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连接盖(6)和所述端盖(1a)并固定在连接管(1)内,所述调整板(3)固定套装在所述螺纹杆(2)的第二端上,所述弹性板(4)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管(1)的外壁上,所述磨头组件(5)固定在所述弹性板(4)的第二端上,所述调整板(3)抵在所述弹性板(4)上并使所述弹性板(4)向外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文鼎佘邵平贾广营严国辉李亚曾庆飞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