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鞋底,包括耐磨大底和中底,所述大底贴合在中底下方或从底面和侧边包裹在中底外表面,所述中底在后跟对应位置或/和脚掌对应的位置处灌注有弹性体,所述中底上设有若干以形成蜂窝状结构的凹陷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耐磨大底可以保护PU中底,防止中底水解,延长鞋底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中底通过设置凹陷部形成蜂窝状的中空结构,即减少了耗材又大大减轻鞋底的重量;并且中底中的受力点灌注了弹簧,增加了回弹力和平行力,使鞋底成中空状且不堆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鞋类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鞋底及其制作模具。
技术介绍
鞋子最早是人们保护脚的一种工具,但是在当代社会,鞋子的功能已经远远不止于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鞋子的要求也原来越高,除了其对鞋子的保护作用,还更多关注在鞋子的舒适度、外观的时尚度等方面。为了提高鞋子的舒适度,适用于人们长时间行走的需要,目前许多鞋子的鞋底都有一定的减震功能。目前,在制鞋行业中,由于PU具有可降解、弹性好等优点,因此发泡鞋底是目前是鞋底中运用比较普遍的。除了上述有优点,发泡PU的低密度和低硬度的特性可以减轻鞋底的重量,增加鞋底的弹性;但是,这种材质的鞋底在较短的时间内会出现褶皱、下沉和变形;因此,怎样才能达到减轻鞋底重量和增加弹性的目的又能保证鞋底的质量不受影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鞋底,以增大鞋底的弹性、减轻鞋底重量并满足耐穿不褶皱。—种新型鞋底,包括耐磨大底和中底,所述大底贴合在中底下方或从底面和侧边包裹在中底外表面,所述中底在后跟对应位置或/和脚掌对应的位置处灌注有弹性体,所述中底上设有若干以形成蜂窝状结构的凹陷部。进一步的,所述中底上还设有贯穿底部的通孔。具体地,所述大底的材料为耐磨橡胶、TPR、TPU、TR等耐磨材料中的一种。具体地,所述中底为发泡材料。具体地,所述弹性体为弹簧圈或灌注有弹簧圈的透明弹性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鞋底的制作模具,该制作模具包括大底模和中底模;所述中底模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设有用于发泡中底的型腔,上盖或底座上设有以形成中底的凹陷部的凸柱体。进一步的,所述型腔中对应于脚跟或/和脚掌的位置处设置有弹性体的凹位或凸位或磁铁。进一步的,所述的大底为薄片状或带容纳腔的中空鞋底。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中,采用耐磨大底可以保护中底,防止中底水解,延长鞋底使用寿命;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底通过设置凹陷部形成蜂窝状的中空结构,即减少了耗材又大大减轻鞋底的重量;并且中底中的受力点灌注了弹簧,增加了回弹力和平行力,使鞋底成中空状且不堆跟。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鞋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鞋底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大底;2、中底;21、凹陷部;3、弹性体。【具体实施方式】—种新型鞋底,包括耐磨大底1和中底2,所述大底1贴合在中底2下方或从底面和侧边包裹在中底2外表面,所述中底2在后跟对应位置或/和脚掌对应的位置处灌注有弹性体3,所述中底2上设有若干以形成蜂窝状结构的凹陷部21。在本技术中,凹陷部形成蜂窝状的中空结构,即减少了耗材又大大减轻鞋底的重量。进一步的,所述中底上还设有贯穿底部的通孔。设置通孔的目的在于可以进一步减轻鞋底的中量,并且可以增强鞋底的透气性。具体地,所述大底的材料为耐磨橡胶、TPR、TPU、TR等耐磨材料中的一种。具体地,所述中底为发泡材料。具体地,所述弹性体为弹簧圈或灌注有弹簧圈的透明弹性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鞋底的制作模具,该制作模具包括大底模和中底模;所述中底模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设有用于发泡中底的型腔,上盖或底座上设有以形成中底的凹陷部的凸柱体。进一步的,所述型腔中对应于脚跟或/和脚掌的位置处设置有弹性体的凹位或凸位或磁铁。弹性体可以通过凹位或凸位或磁铁固定在型腔中,防止弹性体(如弹簧)在灌注制作中底时发生偏移。以下是本技术具体的实施例。实施例1—种新型鞋底,包括耐磨橡胶大底和发泡中底,所述大底从底面和侧边包裹在中底外表面,所述中底在后跟对应的位置和脚掌对应的位置处均灌注有弹性体,所述中底上设有若干以形成蜂窝状结构的凹陷部。该新型鞋底通过以下方法制作,采用本技术所述的制作模具,步骤如下:1)制作大底:将大底在大底模具中制作成型,并在大底中形成容纳中底的容纳腔;2)制作中底:将上述带有容纳腔的大底放入到中底模具底座的型腔中,在大底内对应脚后跟和前脚掌受力点处放置弹性件(如弹簧圈),然后将PU发泡材料注入到大底的容纳腔中,盖上模具的上盖,至发泡完成后,打开上盖,修整边角,即获得新型鞋底。进一步的,大底也可以做成片状,此时则无须有容纳腔。加工时是把大底放入中底模具中,按照上述步骤2)把中底生产出来后,再把大底和中底贴合成一个鞋底。进一步的,也可以不把大底放入中底模具中,用步骤2)的方法生产出中底,再把中底和大底贴合成一个鞋底。实施例2—种新型鞋底,包括耐磨橡胶大底和HJ发泡中底,所述大底从底面和侧边包裹在中底外表面,所述中底在后跟对应位置处灌注有弹性体,所述中底上设有若干以形成蜂窝状结构的凹陷部。在该实施例中弹性体也可以灌注于脚掌对应的位置。该实施例所述的新型鞋底的制作方法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弹性体放置于脚后跟受力点对应的位置处。实施例3—种新型鞋底,包括耐磨橡胶大底和发泡中底,所述大底贴合在中底下方,所述中底在后跟对应位置的位置处灌注有弹簧圈,所述中底上设有若干以形成蜂窝状结构的凹陷部。该新型鞋底通过以下方法制作,采用本技术所述的制作模具,步骤如下:1)制作大底:将大底在大底模具中制作成型;2)制作中底:将上述大底放入到中底模具底座的型腔中,在大底内对应脚后跟受力点处放置弹性件(如弹簧圈),然后将PU发泡材料注入型腔中,盖上模具的上盖,至发泡完成后,打开上盖,修整边角,即获得新型鞋底。上述实施例1-3中所述的弹性体可以进一步为弹簧圈,也可以是在弹簧圈外部灌注了透明凝胶形成的弹性件,或者其他具有弹性且能受力的部件。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也可以不把大底放入中底模具中,用步骤2)的方法生产出中底,再把中底和大底贴合成一个鞋底。实施例4—种新型鞋底的制作模具,该制作模具包括大底模和中底模;所述中底模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设有用于发泡中底的型腔,上盖或底座上设有以形成中底的凹陷部的凸柱体。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新型鞋底,包括耐磨大底和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贴合在中底下方或从底面和侧边包裹在中底外表面,所述中底在后跟对应位置或/和脚掌对应的位置处灌注有弹性体,所述中底上设有若干以形成蜂窝状结构的凹陷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上还设有贯穿底部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的材料为耐磨橡胶、TPR、TPU、TR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为PU发泡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新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弹簧圈或灌注有弹簧圈的透明弹性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底为薄片状或带容纳腔的中空鞋底。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鞋底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制作模具包括大底模和中底模;所述中底模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设有用于发泡中底的型腔,上盖或底座上设有以形成中底的凹陷部的凸柱体。8.根据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鞋底,包括耐磨大底和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贴合在中底下方或从底面和侧边包裹在中底外表面,所述中底在后跟对应位置或/和脚掌对应的位置处灌注有弹性体,所述中底上设有若干以形成蜂窝状结构的凹陷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柏明,
申请(专利权)人:方柏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