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柏明专利>正文

一种双层减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7327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7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减震机构,包括基底;双层减震机构还包括上底;所述上底叠合于基底的上方;所述基底为柔性基底;所述上底为柔性上底;所述基底包裹有充气件和发泡颗粒中的至少一种;双层减震机构能够克服减震机构由单一材质构成,性质局限于单一材质的物性,导致减震结构功能不全面的缺陷;通过在基底中设置充气件和发泡颗粒等,大大减少基底的重量,并且增强了局部或整体的缓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减震机构
本技术涉及减震部件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减震机构。
技术介绍
现今人们对鞋子的要求比较高,鞋底要具弹性,又要轻便,又要耐磨,而且对鞋子的外观要求也很高。例如现今鞋子为了轻便,一般都取用发泡鞋底,具弹性好,重量轻优点。市面上也有用橡胶底片贴合发泡中底组合而形成的组合底。橡胶底片具有耐磨、止滑作用,而且不吸水,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中底吸水。但是橡胶比较重,因其重量的限制,使用场合具有局限性,特别是用作鞋底,则只能做2-4mm厚,而且橡胶密度高,难降解。多数地,一个模具,一次生产工艺只能生产出一种硬度的材质鞋底或减震器,太软减震效果好,但耐磨不过关,并且硬度低,受压后底部防滑花纹容易压平,形成光滑平面失去止滑功能,当鞋子穿一段时间,花纹也会磨平而失去止滑效果,无法达到长时间止滑,鞋底止滑对于鞋子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止滑比其他功能都重要得多。太硬减震效果差,无法做到局部形成不同的缓冲效果。只有中底与大底结合的组合底方可做到局部缓冲,但必须要中底与大底各自生产工序流程,再进行贴合组成鞋底,工作复杂,成本高,难度高,而且也会因两者吻合度不佳而造成大量不良品。再者组合鞋底都是中底为发泡鞋材,然后底片贴合2-5mm橡胶底片,发泡鞋材有相连通气孔。而地面脏水一般超过底片厚度,因此现有技术所有发泡鞋底都会把公众场所脏水、细菌吸入鞋底深层内部,导致鞋底发臭,无法清洗,和容易传播和滋生细菌。如果底片加厚到超过10mm以上当然可以解决问题,但鞋底会很重,让人难以接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减震机构,能够克服减震机构由单一材质构成,性质局限于单一材质的物性,导致减震结构功能不全面的缺陷;通过在基底中设置充气件和发泡颗粒等,大大减少基底的重量,并且增强了局部或整体的缓冲效果。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层减震机构,包括基底;双层减震机构还包括上底;所述上底叠合于基底的上方;所述基底为柔性基底;所述上底为柔性上底;所述基底包裹有充气件和发泡颗粒中的至少一种。基底的面积可以小于、大于或等于上底的面积,即基底不完全覆盖大底、基底完全覆盖大底并向外扩展,或基底刚好覆盖大底。基底的厚度也可以小于、大于或等于上底的厚度。使用充气件填充可以减小发泡颗粒、基底和上底原料的使用量,减轻双层减震机构的重量和成本,并增强了弹性,而且基底包裹充气件和/或发泡颗粒,封死其表面的微小气孔,解决充气件漏气和发泡颗粒磨损的难题。并且充气件之间是独立的且密封设置于基底,充气件之间不互相影响,因此个别的充气件漏气不影响其他充气件,整体双层减震机构保持良好的缓冲性能。当上底叠合于基底上方(即基底与平面接触),基底有耐磨、止滑、弹性、轻质和防止脏水传导的作用,使用时,也可以将其翻转,上底与平面接触,同样有耐磨、弹性、轻便和防止脏水传导入内部的作用,基底不吸水,因此脏水在基底而停止,但后者止滑效果不及前者。进一步地,所述充气件为气囊、包裹有发泡颗粒的气囊、气垫和气管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发泡颗粒为TPU发泡颗粒、PU发泡颗粒、EVA发泡颗粒、PS发泡颗粒、橡胶发泡颗粒、乳胶发泡颗粒和海绵发泡颗粒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基底还包裹有功能件;所述功能件为弹簧和发光件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件为LED灯,LED灯处于基底中,基底有防水功能,保护LED灯使其正常工作。进一步地,所述基底包裹弹簧,且弹簧的内腔中设有充气件和发泡颗粒中的至少一种。弹簧内径被充气件和/或发泡颗粒填充,增加弹簧的弹性,充气件和发泡颗粒有弹簧保护,不会被压迫,不易漏气,而且增加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双层减震机构还包括外膜;所述外膜贴合在上底、基底的侧面并延伸至基底的底面。外膜可以解决上底和基底组合后使得双层减震机构容易撕裂的问题,提高双层减震机构的整体性和解决难贴合、粘手、粘灰尘易脏等难题;外膜能够包裹上底和基底,避免让充气件或发泡颗粒直接外露于表面,解决现有技术中产品外观粗糙的难题。进一步地,所述外膜为TPU外膜。进一步地,所述基底的底面设有防滑槽。进一步地,所述基底为GEL、TPE、RB、不发泡PU、TPR、PVC、硅胶、TPU或SEBS基底。进一步地,所述上底为PU发泡上底或包裹有发泡颗粒的PU发泡上底。PU发泡上底可以与发泡颗粒、基底、外膜等一体成型,而且重量轻;因为上底离地面很高,因此不吸水,不会把脏水吸入双层减震机构内,解决发泡材料容易吸脏水又难清洗、传播细菌等难题,也解决PU发泡机构吸水后过快降解不耐穿问题。并且适合应用于无压力成型工艺。进一步地,所述基底和上底中的至少一个为透明。本技术所述的双层减震机构包括但不限于鞋的一部分或鞋底,例如鞋底减震器、鞋内底、中底、大底、鞋跟、鞋垫等。以上双层减震机构的制备工序如下:1)把模具加热,加入充气件和发泡颗粒中的至少一种;2)从进料口注入液态基底材料,形成基底;3)然后注入液态上底材料,闭合模具;4)硬化后得到双层减震机构,取出并修除边角料。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减震机构,以基底包裹充气件和发泡颗粒中的至少一种,大大减少基底的重量,并且增强了局部或整体的缓冲效果,能够解决现有减震机构由单一材质构成,性质局限于单一材质的物性,导致减震结构功能不全面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底;11、防滑槽;2、上底;3、外膜;4、充气件;5、发泡颗粒;6、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双层减震机构,包括基底1、上底2和外膜3;上底2叠合于基底1的上方;外膜3贴合在上底2、基底1的侧面并延伸至基底1的底面;基底1包裹有充气件4和发泡颗粒5;充气件4包括但不限于气囊、包裹有发泡颗粒的气囊、气垫和气管;发泡颗粒5包括但不限于TPU发泡颗粒、PU发泡颗粒、EVA发泡颗粒、PS发泡颗粒、橡胶发泡颗粒、乳胶发泡颗粒和海绵发泡颗粒;基底1的底面设有防滑槽11。基底1为不发泡PU柔性基底1;上底2为PU发泡柔性上底2;基底1和上底2均为透明。外膜3为TPU外膜3。将双层减震机构应用作为鞋底,本技术由于基底含有大量空气的发泡颗粒和充气件构成,当基底与地面接触时,两者磨损速度存在差异,因此基底无论如何磨损永远存在凹凸不平止滑结构,完全避免现有发泡鞋底(或所有鞋底)等单一材质受压或磨平后止滑效果差的缺点,更重要的是当发泡颗粒底部被磨损后,内部含有大量空气并四壁密封,会形成类吸盘结构,当行走于光滑路面产生吸盘效应,极大地增强止滑功能,当然现鞋底也会把防滑纹做在鞋底上,但很快鞋底防滑纹稍有磨损漏气即会失效,本结构的特征在于吸盘效应永远存在,发泡颗粒磨完一层又有一层,而且吸盘不会因磨损而漏气,直至把鞋底磨完。鞋底设计和使用时,也可以将其翻转,上底与地面接触,同样有耐磨、弹性、轻便和防止脏水传导入内部的作用,基底不吸水,因此脏水在基底而停止,但该方式的止滑效果不及前者。实施例2: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特点在于:基底1包裹弹簧6,弹簧6的内腔中设有充气件4。其余结构和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对本领域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减震机构,包括基底;其特征在于,双层减震机构还包括上底;所述上底叠合于基底的上方;所述基底为柔性基底;所述上底为柔性上底;所述基底包裹有充气件和发泡颗粒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减震机构,包括基底;其特征在于,双层减震机构还包括上底;所述上底叠合于基底的上方;所述基底为柔性基底;所述上底为柔性上底;所述基底包裹有充气件和发泡颗粒中的至少一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件为气囊、包裹有发泡颗粒的气囊、气垫和气管中的至少一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颗粒为TPU发泡颗粒、PU发泡颗粒、EVA发泡颗粒、PS发泡颗粒、橡胶发泡颗粒、乳胶发泡颗粒和海绵发泡颗粒中的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还包裹有功能件;所述功能件为弹簧和发光件中的至少一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包裹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柏明
申请(专利权)人:方柏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