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横梁的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10790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1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仪表横梁的检具,包括底板和于底板上“工”形检块,两个“工”形检块于底板的顶表面的第一方向上,且两个“工”形检块间间隔有第一检块、第二检块、第三检块、第四检块和第五检块;底板的顶表面第二方向上设置第一“U”形检块;“工”形检块顶部有检测孔以与第一安装板上的安装孔叠合,第一检块、第二检块、第三检块上顶部有检测孔以分别与第二安装板上的安装孔叠合,第四检块与第五检块的顶部均设有检测孔以与支梁的前端的安装孔叠合,第一“U”形检块的顶部的侧边沿第一方向也开设有检测孔以与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上的安装孔叠合;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该仪表横梁的检具能快捷、高效地检测仪表横梁上的安装孔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检具,具体地,涉及一种仪表横梁的检具
技术介绍
仪表横梁是仪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起到的是将仪表中其他的部分组装于一体的作用,并且起到了支撑各部件的作用。仪表横梁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以安装其他部件,安装孔的设置均是经过精心计算而得的,为了使得仪表内部的重心更加稳定,同时使得各部件之间连接地更加牢靠,一般在使用仪表横梁之前均需要对仪表横梁上的安装孔的位置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目前,检测仪表横梁上的安装孔的位置往往借助于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进行检测,这样的检测方法不仅操作繁杂,同时准确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仪表横梁的检具,该仪表横梁的检具能够快捷、高效地检测仪表横梁上的安装孔的位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仪表横梁的检具,该仪表横梁包括主梁和位于主梁同侧的两个支梁;其中一个支梁上设置有第一耳板,另一个支梁上设置有第二耳板,并且,第一耳板与第二耳板相向设置;主梁的端部的两侧均向外延伸有第一安装板,并且主梁的中部间隔设置有三个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与支梁位于同侧;第一耳板、第二耳板、支梁的前端、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上均设置有安装孔;其中,该检具包括底板以及位于底板的顶部上的两个“工”形检块,两个“工”形检块位于底板的顶表面的第一方向上,并且两个“工”形检块之间间隔设置有第一检块、第二检块、第三检块、第四检块和第五检块;底板的顶表面的第二方向上依次设置第一“U”形检块;“工”形检块顶部朝上均设有检测孔以能够与第一安装板上的安装孔相叠合,第一检块、第二检块、第三检块上顶部朝上均设有检测孔以能够分别与第二安装板上的安装孔相叠合,第四检块与第五检块的顶部朝上均设有检测孔以能够与支梁的前端的安装孔相叠合,第一“U”形检块的顶部的侧边沿第一方向也开设有检测孔以能够与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上的安装孔相叠合;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优选地,第一检块、第二检块、第四检块和第五检块为倒“T”形结构。优选地,第一检块、第二检块、第四检块和第五检块的顶表面与水平面相平行。优选地,仪表横梁还包括承重安装块,承重安装块的顶部与侧面也均设置有安装孔;底板的顶表面上还设置有第六检块和第七检块,第六检块和第七检块上也均设有检测孔以能够与承重安装块上的检测孔相叠合。优选地,第六检块和第七检块之间设置有垫块和支撑块,垫块和支撑块由下而上依次设置于底板的顶表面上以能够支撑承重安装块的底部。 优选地,两个支梁之间检测设置有第一连接块,底板的顶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二 “U”形检块,第二“U”形检块的顶部朝上开设有检测孔以能够与第一连接块上的安装孔相叠合。优选地,两个支梁之间检测设置有第二连接块,第三检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八检块,第八检块的顶部朝上开设有检测孔以能够与第二连接块上的安装孔相叠合。优选地,两个支梁的其中一个的底部设置有加强块,底板的顶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九检块和第十检块,第九检块的顶部朝上开设有检测孔以能够与加强块上的安装孔相叠合;两个支梁的其中另一个的侧边上设置有卡钩,第十检块的顶部能够与卡钩的底部紧密贴合。优选地,第十检块和/或第三检块的顶面为斜面。优选地,底板的顶表面上还设置有定位块,“工”形检块的顶部向下凹陷形成定位槽,主梁的两端能够卡合于定位槽内,主梁的中部的底部能与定位块的顶部紧密接触。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根据仪表横梁的具体结构,将“工”形检块、第一“U”形检块、第一检块、第二检块、第三检块、第四检块和第五检块按照预先设计的位置安装于底板的顶表面,这样只要将仪表横梁的主梁安置于两个“工”形检块的顶部,使得工”形检块的顶部上的检测孔以能够与第一安装板上的安装孔相叠合,进而来判断仪表横梁上的其他安装孔是否与第一检块、第一“U”形检块、第二检块、第三检块、第四检块和第五检块的检测孔相叠合;一旦所有的检测孔与安装孔均叠合,说明仪表横梁符合设计要求;只要其中任何一个检测孔与安装孔不能叠合,则该仪表横梁为劣质品。当然,在具体检测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如插销)来判断检测孔与安装孔是否叠合,进一步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仪表横梁的检具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仪表横梁的检具的使用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1、“工”形检块2、第一 “U”形检块3、第二 “U”形检块 41、第五检块42、第四检块43、第二检块44、第九检块45、第一检块51、第十检块52、第三检块6、第八检块7、定位块8、第六检块9、垫块10、第七检块11、支撑块12、底板13、主梁14、支梁15、第一连接块16、第一耳板17、第二耳板18、第二安装板19、第一安装板20、承重安装块21、第二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顶、底”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仪表横梁的检具,该仪表横梁包括主梁13和位于主梁13同侧的两个支梁14 ;其中一个支梁14上设置有第一耳板16,另一个支梁14上设置有第二耳板17,并且,第一耳板16与第二耳板17相向设置;主梁13的端部的两侧均向外延伸有第一安装板19,并且主梁13的中部间隔设置有三个第二安装板18,第二安装板18与支梁14位于同侧;第一耳板16、第二耳板17、支梁的前端、第一安装板19与第二安装板18上均设置有安装孔;其中,该检具包括底板12以及位于底板12的顶部上的两个“工”形检块1,两个“工”形检块1位于底板12的顶表面的第一方向上,并且两个“工”形检块1之间间隔设置有第一检块45、第二检块43、第三检块52、第四检块42和第五检块41 ;底板12的顶表面的第二方向上依次设置第一 “U”形检块2 工”形检块1顶部朝上均设有检测孔以能够与第一安装板19上的安装孔相叠合,第一检块45、第二检块43、第三检块52上顶部朝上均设有检测孔以能够分别与第二安装板18上的安装孔相叠合,第四检块42与第五检块41的顶部朝上均设有检测孔以能够与支梁的前端的安装孔相叠合,第一 “U”形检块2的顶部的侧边沿第一方向也开设有检测孔以能够与第一安装板19与第二安装板18上的安装孔相叠合;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上述仪表横梁的检具根据仪表横梁的具体结构,将“工”形检块1、第一“U”形检块1、第一检块45、第二检块43、第三检块52、第四检块42和第五检块41按照预先设计的位置安装于底板的顶表面,这样只要将仪表横梁的主梁安置于两个“工”形检块1的顶部,使得工”形检块1的顶部上的检测孔以能够与第一安装板19上的安装孔相叠合,进而来判断仪表横梁上的其他安装孔是否与、第一“U”形检块1、第一检块45、第二检块43、第三检块52、第四检块42和第五检块41的检测孔相叠合;一旦所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仪表横梁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横梁包括主梁(13)和位于所述主梁(13)同侧的两个支梁(14);其中一个所述支梁(14)上设置有第一耳板(16),另一个所述支梁(14)上设置有第二耳板(17),并且,所述第一耳板(16)与第二耳板(17)相向设置;所述主梁(13)的端部的两侧均向外延伸有第一安装板(19),并且所述主梁(13)的中部间隔设置有三个第二安装板(18),所述第二安装板(18)与支梁(14)位于同侧;所述第一耳板(16)、第二耳板(17)、支梁的前端、第一安装板(19)与第二安装板(18)上均设置有安装孔;其中,所述检具包括底板(12)以及位于所述底板(12)的顶部上的两个“工”形检块(1),所述两个“工”形检块(1)位于所述底板(12)的顶表面的第一方向上,并且所述两个“工”形检块(1)之间间隔设置有第一检块(45)、第二检块(43)、第三检块(52)、第四检块(42)和第五检块(41);所述底板(12)的顶表面的第二方向上设置有第一“U”形检块(2);所述“工”形检块(1)顶部朝上均设有检测孔以能够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9)上的安装孔相叠合,所述第一检块(45)、第二检块(43)、第三检块(52)上顶部朝上均设有检测孔以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8)上的安装孔相叠合,所述第四检块(42)与第五检块(41)的顶部朝上均设有检测孔以能够与所述支梁的前端的安装孔相叠合,所述第一“U”形检块(2)的顶部的侧边沿第一方向也开设有检测孔以能够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9)与第二安装板(18)上的安装孔相叠合;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炳南钟华山张同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大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