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0964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上设置有多条数据线和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阵列基板的数据线上方设置有第一黑色矩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阵列基板的数据线上方设置黑色矩阵,避免了高分辨率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容易出现的大视角混色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消费者对电子产品显示面板的分辨率要求越来高,高 分辨率的显示设备成为主流,但是具有高分辨率液晶显示面板的产品中单颗亚像素的尺寸 较小,相应的彩膜基板(ColorFilter,CF)的黑色矩阵(BlackMatrix,BM)线宽随之减小, 液晶显示面板容易出现混色。图1是现有技术中高分辨率液晶显示面板混色现象的示意 图。参见图1,红色亚像素11与蓝色亚像素12中间设置有黑色矩阵13,当背光源以一个较 大的倾斜角度入射到红色亚像素11时,有一部分光线经过液晶分子层14后经过保护(Over Coater,0C)层15折射到与红色亚像素11相邻的蓝色亚像素12色阻层。红色光线中掺杂 蓝色光线,使得人眼观察到的为紫色,液晶显示面板出现混色现象。 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大BM线宽解决混色的问题。但是BM线宽增大会导致液晶显示 面板的开口率下降,造成光线透过率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以克服高分辨率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容易出 现的大视角混色现象。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 上设置有多条数据线和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阵列基板的数据线上方设置有第一黑色矩 阵。 优选地,所述彩膜基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数据线对应的第二黑矩阵,所述第二黑矩 阵与所述第一黑矩阵的线宽相同。 优选地,所述阵列基板上薄膜晶体管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柱。 优选地,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硅岛上方。 优选地,所述支撑柱包括主支撑柱和次支撑柱。 优选地,所述主支撑柱和次支撑柱的高度相同,或者,所述主支撑柱的高度大于所 述次支撑柱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次支撑柱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黑矩阵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主支撑柱、所述次支撑柱和所述黑矩阵均为弹性负光阻材料。 优选地,所述主支撑柱和次支撑柱交替设置。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阵列基板的数据线上方设置黑色矩 阵,避免了在高分辨率的液晶显示面板容易出现的混色现象。【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高分辨率液晶显示面板混色现象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液晶显不面板的结构不意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适用的光线折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适用的光线在液晶显示面板中折射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适用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适用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液晶显示屏的组装治具的具体 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一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1和彩膜基板12,阵列基板11上设置有多条数据线111 和多个薄膜晶体管112,阵列基板11的数据线111上方设置有第一黑色矩阵113。 在阵列基板的上方设置第一黑色矩阵113,能够有效避免大视角混色现象。参见图 3,当一束光由介质A进入介质B时,在界面上发生折射,而介质A和介质B与对应的折射角 满足斯涅尔定律:nAsinqA=nBsinqB 并有下式成立: η,,11 介质A和介质B的折射率,qjPq 别是光线的入射角和折 射角,Η为介质Β的膜层厚度。 参见图4,液晶显示面板中,当背光源的光线依次穿过液晶显示面板的硅岛、阵列 基板的配向膜、液晶、彩膜基板的配向膜、透明导电电极、保护层、RGB色阻层以及素玻璃,上 述各层膜厚依次为氏=0· 7um、Η2= 0· 05um、Η3= 3. 2um、Η4= 0· 05um、Η5= 0· 13um、Η6 = 1· 5um、H7= 1·lum以及Hs= 200um,上述各膜层的折射率依次为η 1· 8、η2= 1· 6、η3 = 1· 593、η4= 1· 6、η5= 1· 85、η6= 1· 5、η7= 1· 5 以及ηs= 1· 52,光线在各膜层的入射角依 次为qi、q2、%、q4、%、q6、以及q7,光线在各膜层的折射角依次为q2、%、A、%、qe、%、%以 及45°,根据以下公式: 当斜视45°观察液晶显示面板时,可求得1^= 5. 65um,而当已知第一黑矩阵的横 向距离为L1= 6. 75um时,由公式反推,可得对应的斜视光线角度为57. 65°,可改善角度为 12.65°。因此当阵列基板存在黑色矩阵遮光层设计时,在组立偏移2. 2um条件下,此时需 要在斜视57. 65°才发生大视角漏光,有效避免了大视角漏光造成的混色现象。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阵列基板的数据线上方设置黑色矩 阵,避免了高分辨率液晶显示面板容易出现的大视角混色现象。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见图5,彩膜基板12上设置有与数据线111对应的第二黑 矩阵121,第二黑矩阵121与第一黑矩阵113的线宽相同。 优选地,结合图2和图6,阵列基板11的薄膜晶体管112上方设置有支撑柱114。 优选地,支撑柱114设置在薄膜晶体管113的硅岛上方。优选地,支撑柱114包括主支撑柱 1141和次支撑柱1142。 当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组立偏移时,原来设置在彩膜基板上的支撑柱在阵列基板 处的接触面积为零,设置在彩膜基板的支撑柱从台阶上滑落,支撑柱的支撑功能消失,容易 造成液晶盒厚不均,宏观上表现为周边色差即周边Mura(色斑)产生。本技术实施例 中,在阵列基板11的薄膜晶体管112上方设置支撑柱114,彩膜基板12原来设置支撑柱的 膜面做平坦化处理,这样即使组立后阵列基板11的支撑柱114没有支撑彩膜基板12相应 的位置,液晶显示面板也不会因为支撑柱114支撑的平面高度不同而造成mura(色斑)现 象。 优选地,主支撑柱1141和次支撑柱1142的高度相同,或者,主支撑柱1141的高度 大于次支撑柱1142的高度。 优选地,次支撑柱1142的高度大于第一黑矩阵113的高度。 在传统摩擦配向的液晶配向方法中,第一黑矩阵113的高度越高,其改善混色的 效果越好,但是第一黑矩阵113的高度应小于次支撑柱1142的高度。在传统摩擦配向的 液晶配向方法中,当摩擦方向与数据线方向垂直时,若第一黑矩阵113高度超出次支撑柱 1142高度,第一黑矩阵113膜厚高度几乎大于2um,与开口区之间存在接近2um的段差,易 造成液晶配向不良,导致暗态下数据线周边漏光严重,对比度下降。 优选地,主支撑柱1141、次支撑柱1142和黑矩阵均为弹性负光阻材料。 其中,所述黑色矩阵包括第一黑矩阵113和第二黑矩阵121,并且主支撑柱1141、 次支撑柱1142和第一黑矩阵113可以采用灰阶掩膜工艺一次成型制作在阵列基板11上。 采用弹性负光阻材料时,主支撑柱1141、次支撑柱1142和黑矩阵的膜厚容易控制,并且弹 性负光阻材料安全无毒。 优选地,主支撑柱1141和次支撑柱1142交替设置。 主支撑柱1141和次支撑柱1142交替设置,在不同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主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上设置有多条数据线和多个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数据线上方设置有第一黑色矩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丽梅黄丽玉武培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