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0882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对上下配设在1个升降井(1S)内、且分别独立进行升降的上轿厢(5U)和下轿厢(5D)作为1组的电梯进行群管理控制,其特点是,将与建筑物(1)的出入口相通的楼层作为下轿厢用主层(1F),下轿厢用主层(1F)的上层且与建筑物的出入口相通的作为上轿厢用主层(2F),将升降井(1S)的下层部分作为下轿厢优先区域(DPZ),将上楼层部分作为上轿厢优先区域(UPZ),将中间楼层部分作为上轿厢(5U)和下轿厢(5D)的共用区域(CZ),如此将各楼层进行划分,根据乘厅呼叫所属的上述划分,分派上轿厢(5U)或下轿厢(5D),在各个优先区域(UPZ或DPZ)使上轿厢(5U)或下轿厢(5D)优先工作,另外,在共用区域(CZ),先判定是否与对方轿厢干涉,然后进入,应答后从共用区域(CZ)退出,在待避层进行待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在1个升降井内上下配设、且分别独立进行升降的上轿厢和下轿厢作为1组的1组或多组电梯进行群管理控制以使轿厢避免相互之间干涉的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梯通常是每个电梯设有升降井,1个升降井内收容1个轿厢。因此,设置多台电梯的场合,就会并列设有与电梯台数相当的数量的升降井,因而各轿厢之间不会干涉,能进行自由的升降。在如此的设置情况下,多台电梯群管理控制,以提高运输效率。但是,对每个轿厢设置升降井,则对设置大量电梯的高层建筑来说,存在建筑的地面面积中升降井部分所占的面积的比例过大的问题。为此,为了降低升降井部分的面积,比如,日本专利特开2000-226164号公报中揭示了以下结构。即,使几台轿厢在同一升降井内工作,一旦登记了乘厅呼叫,则运算轿厢相互干涉的可能性以判定是否需要待避,如需要待避的场合,通过使被分派的轿厢以外的轿厢进行待避,可防止轿厢的相互干涉,应答乘厅呼叫。但是,上述日本专利特开2000-226164号公报所记载的结构,尽管能降低建筑的地面面积中升降井部分所占的面积的比例,但上轿厢和下轿厢除了最终层以外,几乎是将升降井的整体区域作为均等的共同的服务区域,故在将乘厅呼叫进行分配时上轿厢与下轿厢进行竞争。因此,不得不使没有分派的轿厢进行待避以不阻碍被分派的轿厢的运行,故存在运输效率低的问题。另外,日本特开平6-305648号公报中揭示了以下结构。即,将2根轴的两个最上部及两个最下部分别用水平坑进行连接以形成环状坑,将数台轿厢收容在该环状坑内,并朝一定的方向进行循环的多厢方式的电梯系统中,当后继的轿厢进入先行的轿厢行进方向后方的规定距离内时,使后继轿厢停止,以防止追尾。但是,在循环形的电梯中,尽管目的层在距离上很近,但如前往位于与循环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楼层的场合,不得不绕循环路径大致转1周。尤其是,在1个升降井内收容多台轿厢的电梯以高层大楼为设置对象,故上述循环路径的1周是环绕从建筑物最下层至最上层之间的1周。因此,存在费时、运输效率低。另外,为了解决该问题,也可以考虑并列设置朝相反方向循环的电梯,但存在设备过剩的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在1个升降井内上下配设、且分别独立进行升降的上轿厢和下轿厢作为1组的1组或多组电梯的轿厢之间的干涉,且能提高运输效率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对上下配设在与建筑物的各楼层相通的1个升降井内、且分别独立进行升降的上轿厢和下轿厢作为1组的1组或多组的电梯进行群管理控制的装置中,将与建筑物的出入口相通的楼层作为下轿厢用主层,将该下轿厢主层的上层且与建筑物的出入口相通的楼层作为上轿厢用主层,将升降井的下楼层部分作为下轿厢优先区域,将上楼层部分作为上轿厢优先区域,将中间楼层部分作为上轿厢和下轿厢共同进行工作的共用区域,如此事先将各楼层进行划分,当发生乘厅呼叫时,根据该乘厅呼叫所属的上述划分,分派上轿厢或下轿厢,该分派的结果,在各个优先区域中使上轿厢或下轿厢优先工作,另外,在共用区域工作的场合,先判定是否与对方轿厢干涉,然后进入,应答后从共用区域退出,在待避层进行待避。因此,上轿厢优先区域和下轿厢优先区域,由共用区域分割成升降井的上下两端侧,因而上轿厢和下轿厢在各个自己的优先区域内工作的场合是不会产生干涉的。其结果,两轿厢可自由升降,能发挥高的运输效率。另外,在共用区域工作的场合,进行了是否可进入的判定后才进入,故可避免上轿厢与下轿厢的干涉。而且,在应答了共用区域的呼叫后,使轿厢从共用区域退出并在待避层待避,因此上轿厢与下轿厢的干涉机会是有限的。因而可抑制因避免干涉的动作引起的运输效率的下降。另外,本专利技术将作为运输对象的建筑内在住人数最为近似地划分成上轿厢优先区域和共用区域。由此,尤其是可使上班时间带的作用于上轿厢和下轿厢的高峰负荷均等化。而且,本专利技术对上轿厢优先区域的交通量和共用区域的交通量进行测量,划分上轿厢优先区域和共用区域以使该测量值最为近似。由此,可根据实际的交通量使作用于上轿厢和下轿厢的负担均等化。而且,本专利技术将下轿厢用主层设定为下轿厢的待避层,将上轿厢优先区域的最下层设定为上轿厢的待避层,发出将这些待避层作为乘厅的假想乘厅呼叫,通过将该假想乘厅呼叫分派给上轿厢或下轿厢,从而发出待避指令。因此,能减少相互干涉的机会的同时,各个待避层都离共用区域最近,可缩短用于待避的升降距离。而且,本专利技术对于假想乘厅呼叫所分派的上轿厢或下轿厢,以比待避层靠近最终层侧的楼层登记的乘厅呼叫被分派的场合或将上述最终层侧的楼层作为目标层的轿厢呼叫被登记的场合,则取消被分派的上述假想乘厅呼叫。因此,取消了只是单纯进行待避的待避运行,轿厢直通向呼叫的楼层,可提高运输效率。而且,本专利技术一旦在上轿厢上登记了将下轿厢优先区域作为目标层的轿厢呼叫后,则重新将最下层设定为下轿厢的待避层,另外,一旦在下轿厢上登记了将上轿厢优先区域作为目标层的轿厢呼叫后,则重新将最上层设定为上轿厢的待避层,对各个楼层发生假想乘厅呼叫,发出待避指令。因此,通过将一方的轿厢朝最终层待避,使另一方的轿厢将可无干涉地升降的整个楼层作为工作对象,可减少轿厢内的乘客强制性续乘的机会。而且,本专利技术将下轿厢用的正门楼层作为下轿厢用主层,上轿厢用的正门楼层作为上轿厢用主层,从上轿厢用主层的上一层至最上层为止一分为二后的上半部作为上轿厢优先区域,下半部及从下轿厢用主层的下一层至最下层为止作为下轿厢优先区域,事先对各楼层进行划分,当发生乘厅呼叫时,根据该乘厅呼叫所属的上述划分,分派上轿厢或下轿厢,该分派的结果,在各个优先区域中使上轿厢或下轿厢优先工作,另外,在进入对方的优先区域时,先判定是否干涉,然后进入,应答后从对方的优先区域退出,在待避层进行待避。即使是如此结构,两个轿厢可在自己的优先区域内自由地进行升降,能发挥较高的运输效率。另外,在进入对方的优先区域时,先判定是否干涉,然后进入,因而可避免上轿厢与下轿厢的干涉。而且完成任务后,使轿厢在待避层待避,因而,上轿厢与下轿厢干涉的机会是有限的。尤其是,将下轿厢优先区域取代了共用区域,因而适合于下轿厢优先区域与上轿厢优先区域之间的相互交通较少的建筑物。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最佳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结构方块图。图2是表示同上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的控制电路的方块图。图3(a)~(c)表示同上的对楼层进行划分的概念的说明用图。图4(a)~(d)表示同上的上轿厢及下轿厢的动作的说明用图。图5是表示同上的乘厅呼叫的分派动作的步骤的流程图。图6(a)~(e)是表示同上的能否进入共用区域的判定和待避动作的概念的说明用图。图7是表示同上的能否进入共用区域的判定和待避动作的步骤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同上的待避层设定动作的步骤的流程图。图9(a)~(d)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最佳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上轿厢及下轿厢的动作的说明用图。图10是表示同上的乘厅呼叫的分派动作的步骤的流程图。图11是表示轿厢呼叫的登记动作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图1至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最佳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第1实施例。图1表示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方块图,1是设置有以上轿厢和下轿厢为1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其对上下配设在与建筑物的各层相通的1个升降井内、且分别独立进行升降的上轿厢和下轿厢作为1组的1组或多组的电梯进行群管理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楼层划分装置,其将与所述建筑物的出入口相通的层作为下轿厢用主层、将 位于该下轿厢用主层的上层且与所述建筑物的出入口相通的层作为上轿厢用主层、将所述下轿厢用主层的下1层至最下层作为下轿厢优先区域、将所述上轿厢用主层的上1层至最上层一分为二后的上半部作为上轿厢优先区域、将下半部作为共用区域、如此将各层进行划分;将不妨碍对方轿厢运行的层作为待避层分别进行设定的待避层设定装置;分派决定装置,其将在所述下轿厢用主层和所述下轿厢优先区域登记的乘厅呼叫分派给下轿厢、将在所述上轿厢用主层和所述上轿厢优先区域登记的乘厅呼叫分派给所述上轿厢、在所 述共用区域登记的乘厅呼叫根据运行情况分派给所述上轿厢和所述下轿厢中任何1方;所述上轿厢进入所述共用区域或所述下轿厢优先区域时、或所述下轿厢进入所述共用区域或所述上轿厢优先区域时,根据是否可能与对方轿厢干涉来判定是否进入的进入与否判定 装置;以及对根据该进入与否判定装置的判定结果而进入的所述上轿厢或所述下轿厢发出在所述待避层进行待避的指令的待避指令装置,通过所述分派决定装置被所述乘厅呼叫分派的所述上轿厢或所述下轿厢,根据所述进入与否判定装置的判定结果进行运 行,并根据所述待避指令装置的指令使所述上轿厢或所述下轿厢进行待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匹田志朗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