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00789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物内的电梯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竖井(13)和至少一个第二竖井(14),在所述第一竖井(13)内,容置一电梯,所述电梯被设置的可以在被称作转乘平台(8,8a)的层停止,在所述第二竖井(14)内,容置数个电梯,这些电梯的轿厢(22)被设置的在竖井内一个位于另一个上方,这些轿厢被设置的在它们旅行期间可以停止在任何已经提示的要到达的层和任何要离开的层。第二竖井(14)被垂直地分成一个位于另一个的上方的局部竖井(17,18,19),局部竖井的数量是在转乘平台(8,8a)之间的每个区域至少一个。(*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定义的电梯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的电梯系统,在所述高层建筑中,希望到达上部楼层的乘客必须改乘主要仅为高层服务的电梯。
技术介绍
在非常高的建筑物中,设置从底层至頂层整个高度延伸的竖井从而每个电梯都为所有层服务通常是不经济的。为此原因,电梯通常沿垂直方向被分成不同区域,其中最低区域从入口层也就是底层延伸到指定高度层,该区域被称作低层区域,而被称作高层区域的高部区域从所谓的高位门廊层的指定转乘层延伸至建筑物的最頂层。在这些区域之间,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可能有一个或多个中间层,所谓的中间上升区域,从它们各自的转移层为建筑物内的中间层服务。问题是每个区域仅由一个竖井内的一个电梯提供服务,必须为每个区域和每个轿厢提供一单独的从建筑物底层延伸到该区域頂层的竖井。此外设备房通常被设置在每个电梯的上方,从而要求更多的空间。而且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由于在最高的竖井内,从底层至最高的高位门廊层的旅行距离非常长,还存在难以为高层提供足够运输能力的问题。其它缺点是最高的竖井具有长电梯绳索的补偿很困难,随着绳索变短,不能到达较低竖井内。然而在高层建筑物内,具有这种区域划分的单独一个电梯不具有足够的能力为所有用户提供服务;替代的方案是,在同一区域需要几个平行的电梯组成一组。一种典型的组包括8个电梯为同一区域服务,其例如可以包括1~15层。经常每个区域需要这样一种电梯组,例如为16~30层服务的中部区域,为31~45层服务的上部区域。问题是在这种示例中,需要24个竖井,虽然最低组的8个电梯仅为15层以下服务,每个竖井从地面向上延伸。为中间区域和上部区域服务的电梯不在低层停靠,从而它们所需的门廊空间特别是竖井空间成为建筑物所有者的昂贵的不使用的空间。所述不使用的门廊空间例如可以被用作存储空间或不同层上的盥洗室,但是相应的竖井空间一点也不能被使用。美国专利US5,419,414介绍了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物电梯布置的现有方案。在这种方案中,三部轿厢被彼此重叠地设置在同一个竖井内,从而每个轿厢被安装在每个公用竖井上方的一竖井单独驱动,从而为每个轿厢提供一单独驱动机,电梯绳索采用互相交搭方式从所述驱动机走向轿厢,从而走向最低轿厢的绳索通过两个较高轿厢,走向中间轿厢的绳索通过最高轿厢。这些轿厢可以按照至少四种不同的操作原理相对运动。根据第一操作原理,每个轿厢总是在其自己的竖组域运动,绝不进入其它轿厢的竖组域。根据另一种原理,每个轿厢可以为所有楼层服务,但是在同一时刻,仅有一个轿厢运动。根据第三原理,这些轿厢可以同时在不同区域运动,但是在同一时刻,仅能沿一个方向运动。最后,根据第四操作原理,只要保证安全,轿厢可以同时沿不同方向运动。例如,当两个低轿厢向下运动,较高轿厢可以向上运动。这种电梯系统非常复杂,很明显,这种系统涉及这样一种问题,也就是如何构造足够简单和安全的控制系统。即使控制系统非常安全,该系统仍然可能发生故障,在此情况下,两个轿厢之间可能发生碰撞。美国专利US6,273,217也介绍了一种电梯方案,其中,一台以上的电梯在同一个竖井内运行,该方案强调利用程序阻止两个轿厢可能出现的碰撞,如果出现碰撞的风险,一个电梯向远离另一个电梯的方向运动,给另一个电梯腾出通道。此时的问题也是存在碰撞的风险,由于总是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如果程序故障或发生错误,在同一个竖井内相向运动的两个轿厢将碰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消除上述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物的经济、可靠和良好功能的电梯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在同一个竖井内彼此独立运动的轿厢。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系统的特征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被表示,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在其它权利要求中被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方案的优点是,通过使用简单的方案,获得一种可靠和安全的电梯系统,其保证高层建筑物内良好的输送能力,确保相对于昂贵的占地面积可节省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对于相同高度的建筑物的电梯系统,两组而非三组电梯群需要竖井,可以获得与现有技术相同的运输能力。通过省去上述最低区域,也就是作为单独竖井的所谓的下区域,可以节省更大的空间,从而用于该区域也就是例如第1层~第15层的整个竖井和门廊空间可以被用作其它用途。当电梯群具有8个电梯时,每层额外提供的面积将是大约150平米。由于15层以下的楼层可以被用作商业用途,这种楼层空间每平米的租金相当高,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系统允许建筑物的所有者从租金获得更好的收益。其它优点是,虽然在同一个竖井内运行的轿厢彼此独立运动,由于不同轿厢的驱动机绳索在垂直方向不相互搭接,它们绝不会碰撞,不会出现轿厢在运行中彼此发生碰撞的风险。附图说明通过下文结合附图详细介绍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楚。图1是一个示意性简化视图,显示从电梯前侧看时的现有电梯系统;图2是一个示意性简化视图,显示从电梯前侧看时的符合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系统;图3是从电梯前侧看时图2所示电梯系统内的转乘平台的放大视图;图4是图3所示转乘平台的简化示意俯视图;图5是一个沿图4中V-V线所做的横截面侧视图,显示为符合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系统内的各个楼层服务的竖井和在一转乘平台处的在竖井内的轿厢;图6是一个沿图4中VI-VI线所做的横截面侧视图,显示为符合本专利技术电梯系统内转乘平台服务的竖井和在一转乘平台处的在竖井内的双层结构轿厢。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所示方案代表上述现有的用于高层建筑物的电梯系统。我们假设建筑物层数是45层,以每15层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中的层数由电梯数量、轿厢尺寸和电梯速度决定。所述系统包括三各不同高度区域,从而,要求三组不同的电梯竖井1、2和3,组1形成最低区域,其包括一组例如8个电梯,为从该区域的底层9~最高层10的所有15个最低楼层服务,图1仅显示了该区域的底层9和最高层10处的4个电梯的电梯门。在该区域,电梯可以在任何楼层停靠。现有电梯系统的第二区域是所谓的中间区域,其也可以包括单独的电梯竖井组2中的一组8个电梯组,其仅服务于底层9、第一转乘平台8一其在该实例所示的技术方案中是第15层、第一转乘平台8上方的直至第二转乘平台8a-在该实例所示的技术方案中是建筑物的第30层-的所有楼层服务。除了底层之外,组2内的各电梯不在最下面的15层的区域5中停靠。如果组2内的这些电梯没有所谓的特快功能,那么它们将根本不会从底层9搭载任何乘客,而是它们仅在组2的区域4中操作。在此情况下,在底层9不为组2内的电梯设置门,因而,一个人如果想到达区域4内的任何一层,例如第20层,首先搭乘组1内的电梯到达转乘平台10,然后通过转乘区域8到达区域4的电梯门廊10b,乘坐区域4内电梯到达第20层。通过组3内的电梯群为现有电梯系统的高层区域服务。该电梯群内的电梯根本不在低层和中间层区域内的那些楼层7处停靠。而是,它们要末仅在高层区域6内的楼层之间例如第31层~第45层之间操作,要末-如果他们设置有特快功能,它们也从底层9直接运行到第二转乘平台8a-其是所述高层区域的最低层11b。如果没有实施特快功能,那么一个想到达高层区域6的楼层的乘客必须按照下述路径旅行组1、第一转乘平台8、组2的区域4、组3的区域6。对于每个区域,图1仅显示了最低层9、10b和11b以及最高层10、11和12,这种系统的缺点如上所述。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层建筑物中的电梯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梯竖井(13)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梯竖井(14),所述第一电梯竖井(13)容置设置用来停靠于被称作转乘平台(8,8a)的各层的电梯,所述第二电梯竖井(14)容置其轿厢(22)在所述电梯竖井内一个位于另一个上方地设置的各电梯,所述电梯轿厢设计用来在其运行期间停靠在任何已经发出呼叫的楼层或已经向其发出造访信号的楼层,其特征在于,第二电梯竖井(14)沿铅直方向分成一个位于另一个上方的各局部竖井(17,18,19),局部竖井的数量是对应于各转乘平台(8,8a)之间的每个区域至少有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莫乔凯拉里塔帕塔南乔凯拉约翰尼斯德琼
申请(专利权)人:通力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I[芬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