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0391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梯装置,设有支承板,它从一侧开放的碗状的基体底面将轴竖立设在基体内,并横穿基体的开放面,在支承板上设置制动器,在基体的开放面侧的内周面上设置定子绕组,在轴上枢装碗状的旋转体,在底面侧的外周面上设置驱动绳轮,并在旋转体的开放侧的外周面上形成电枢,在与电枢相对的内周面上形成与制动器对应的制动面,将设在升降道内的卷扬机的驱动绳轮与制动器隔离。该结构可防止从驱动绳轮上飞散的绳索润滑油附着在制动面、制动器上的不良情况,并容易维持制动器的稳定的制动作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轿厢与平衡配重的主缆由设在升降道内的卷扬机驱动的电梯装置
技术介绍
图16~图18是表示例如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1998年第139321号公报所揭示的现有的电梯装置的示图,图16是示意表示的立体图,图17是图16的主要部分的横剖俯视图,图18是图16的卷扬机的纵剖视图。图中,1是升降道,2是沿升降道1内的规定路径升降的轿厢,3是沿升降道1内的另一规定路径升降的平衡配重,4是卷扬机,通过设在升降道1上部的支承用构件5而配置在天花板下面,并设有通过铅垂轴线枢装的驱动绳轮6。7是设在轿厢2下部一侧的轿厢第一滑轮,8是设在轿厢2下部另一侧的轿厢第二滑轮,9是设在平衡配重3上部的平衡配重滑轮,10是通过水平轴线而枢装在升降道1上部、配置在轿厢第二滑轮8对应位置处的轿厢侧滑轮,11是通过水平轴线而枢装在升降道1上部、配置在平衡配重滑轮9对应位置处的平衡配重侧滑轮。12是主缆,一端通过与轿厢第一滑轮7对应配置在升降道1的天花板上的第1绳索止动件13而与升降道1的上部连接并下降,然后绕挂在轿厢第一滑轮7及轿厢第二滑轮8上并上升,而绕挂在轿厢侧滑轮10上并向水平方向张挂,再绕挂在驱动绳轮6上并绕挂在平衡配重侧滑轮11上,下降后绕挂在平衡配重滑轮9上并上升,另一端通过与平衡配重滑轮9对应配置在升降道1的天花板上的第二绳索止动件14而与升降道1的上部连接。15是卷扬机4的框架,16是枢装在框架15上并铅垂状配置的轴,17是旋转体,它在下侧外周上形成驱动绳轮6、在与驱动绳轮6对应的向下的凹部内周形成制动面18、在与驱动绳轮6相反侧的外周形成电枢19,20是设在框架15上、与电枢19对应配置的定子绕组,21是支承在框架15上、制动件22与制动面18相对配置的制动器。现有的电梯装置如上述构成,对卷扬机4施力而使驱动绳轮6旋转,通过主缆12使轿厢2及平衡配重3互相向相反方向升降。另外,卷扬机4配置在升降道1内的上部,省却独立设置的机械室,从而节省建筑物的电梯装置用的空间。在上述的现有的电梯装置中,卷扬机4的框架15内,在驱动绳轮6的外周侧配置支承在框架15上的制动器21。因此,存在如下的问题从驱动绳轮6上飞散的主缆12的绳索润滑油会附着在制动器21上,且制动器21接近驱动绳轮6配置而难以对制动器21进行检查,影响制动器21功能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容易维持设在升降道内的卷扬机稳定的制动作用的电梯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1的电梯装置的卷扬机包括在一侧形成开放面的呈碗状的基体;形成在所述基体的开放面侧的内周面上的定子绕组;横穿所述基体的开放面设置并安装在所述开放面的缘部上的支承板;竖立设在该基体的底面与所述支承板之间的轴;旋转体,其做成一侧开放的碗状,底面侧枢装在所述轴上,在该底面侧的外周面上形成驱动绳轮,在所述开放侧的外周面上形成与所述定子绕组相对的电枢,在与所述电枢相反侧的内周面上形成制动面;设在所述支承板上、相对所述制动面而动作的制动器,所述驱动绳轮与所述制动器做成隔离的结构,其中在所述旋转体的底面侧与开放侧之间延伸的部分将所述驱动绳轮与所述制动器隔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2的电梯装置的卷扬机,所述卷扬机的支承板包括设在基体一侧缘部上的固定部;在该固定部上枢装一方的端部、另一方的端部装拆自如地紧固在所述基体另一侧缘部上的转动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3的电梯装置的卷扬机,是将所述卷扬机的旋转体做成具有设在开口缘部端面上的挡油槽。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4的电梯装置的卷扬机是,所述卷扬机由与驱动绳轮的轮缘面对应配置、具有朝向沿所述驱动绳轮的轮缘周面的方向互相离开而贯通设置多个检查孔的基体所构成。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5的电梯装置的卷扬机具有框体; 设在所述框体内周面的下方侧的定子绕组;竖立设在所述框体内的轴;旋转体,其支承在所述轴上,在所述旋转体的上方侧的外周面形成驱动绳轮,在所述旋转体的下方侧具有凸缘部,在该凸缘部的外周面形成与所述定子绕组相对的电枢,在所述凸缘部的内周面形成制动面;支承在所述框体的内侧、相对所述制动面而动作的制动器;固定在所述驱动绳轮与所述凸缘部之间的所述轴上、设在所述驱动绳轮与所述制动器之间并将两者隔离、向着所述驱动绳轮形成凹状的隔离体。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6的电梯装置具有在一侧的侧面设有出入口、沿升降道的规定路径升降的轿厢;配置在所述升降道的内壁与所述轿厢之间的空隙中的平衡配重;转向滑轮,它通过水平轴线而枢装在所述升降道的上端部上、分别与所述轿厢及平衡配重对应设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卷扬机,它设在与离开所述轿厢的出入口的侧面相对应的所述升降道的上端部上,且将向铅垂方向配置有枢装轴线的驱动绳轮配置在上侧;主缆,其一侧悬吊所述轿厢、另一侧悬吊所述平衡配重而配置在所述升降道内,且绕挂在所述转向滑轮上,并从靠近所述轿厢侧及靠近平衡配重侧的铅垂方向转向水平方向挂设而绕挂在所述驱动绳轮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7的电梯装置是,在所述电梯装置中,卷扬机配置成与平衡配重对应的卷扬机基体的缘部向下方倾斜,驱动绳轮的旋转轴线相对铅垂线倾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的示意主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横剖俯视图;图4是与图3对应的立体图;图5是图1的卷扬机的放大纵剖视图;图6是图5的仰视图;图7是图5的卷扬机的制动器的俯视图;图8是去掉图1的卷扬机的制动器而表示的另一放大纵剖视图;图9是图1的卷扬机的放大立体图; 图10是图8的主缆脱离防止件的放大立体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2的卷扬机的仰视图,相当于前述的图6。图12是表示设置图11的卷扬机并使制动器处开放后状况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3的示意主视图,相当于前述的图1。图14是图13的主要部分的横剖俯视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4的卷扬机的放大纵剖视图;图16是表示现有电梯装置的示意立体图;图17是图16的主要部分的横剖俯视图;图18是图16的卷扬机的纵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形态1图1~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的一例子的示图,图1是示意表示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横剖俯视图,图4是与图3对应的立体图,图5是图1的卷扬机的放大纵剖视图,图6是图5的仰视图,图7是图5的卷扬机的制动器的俯视图,图8是去掉图1的卷扬机的制动器而表示的另一放大纵剖视图,图9是图1的卷扬机的放大立体图,图10是图8的主缆脱离防止件的放大立体图。图中,1是升降道,2是沿升降道1的规定路径升降的轿厢,其设有出入口23及上梁24,且天花板上面形成有从上梁24上面下降的引退面25。3是配置在水平投影面上升降道1的内壁与轿厢2之间的空隙内的平衡配重。26是卷扬机,详细如后所述,安装在离开出入口23的轿厢2侧面的上方对应位置,即配置在与轿厢2的引退面25对应的位置并安装在升降道1的天花板下面位置处,通过沿铅垂线的轴线而枢装的驱动绳轮27设在上侧。7是设在轿厢2下部一侧的轿厢第一滑轮,8是设在轿厢2下部另一侧的轿厢第二滑轮。9是设在平衡配重3上部的平衡配重滑轮,10是轿厢侧转向滑轮,在水平投影面上配置在升降道1的内壁与轿厢2之间的空隙内,并通过水平轴线枢装在升降道1的上部上且配置在轿厢第二滑轮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装置,包括:沿着设于升降道内的导轨升降的轿厢;沿着设于所述升降道内的平衡配重导轨升降的平衡配重;具有绳轮、驱动该绳轮的电动机部、控制该电动机部的制动器部、且配置在所述升降道内的顶部而使所述绳轮的旋转面呈水平状 态的卷扬机;配置在所述升降道内的顶部的第1及第2方向转换滑轮;一端与所述轿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平衡配重连接、且卷挂在所述第1及第2方向转换滑轮和所述绳轮上、悬吊所述轿厢和所述平衡配重的主绳索,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机配 置成使所述绳轮位于所述升降道的顶点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井敏昭桥口直树加藤久仁夫吉川和弘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