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机油回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0042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机油回油结构。该内燃机机油回油结构包括将凸轮室与油分离室分隔的挡板,该挡板被配置为倾斜于水平面,该挡板的一部分向内燃机主体的下方延伸而形成机油蓄积坑,在机油蓄积坑的底面的最低部位形成有机油落下孔,该机油落下孔位于凸轮盖的正上方。采用该结构,能够增加曲轴箱强制通风室的容积,促使机油离开机油积蓄坑,防止机油从凸轮室返回油分离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机油回油结构,特别是设置有将凸轮室与油分离室分隔的挡板的内燃机机油回油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已存在用于确保将机油从气缸盖罩内的油分离室送回到凸轮室的内燃机机油回油结构。该结构中,利用安装在气缸盖罩上的挡板来形成油分离室。近年来,由于对车辆实行了种种限制(例如排气侧的点火线圈防水要求、进气侧的摇臂上设置空转(lost mot1n)阻尼的要求、行人保护要求等),因而,有时需要将上述挡板倾斜地安装在气缸盖罩上。另外,在挡板与气缸盖罩间的树脂焊接中,为了避免油通道中出现接缝不平滑的情况而采用激光焊接。这样,对于气缸盖罩而言,考虑到外观设计要求(基于行人保护法规的外观设计要求)、功能要求(空转阻尼、凸轮角传感器等功能部件的装载位置的限制)、以及使用要求(机油加注口盖的配置限制),时常需要将挡板倾斜地安装在气缸盖罩上。为此,外气侧曲轴箱强制通风室的容积减小,导致被窜气带走的机油增加。为了有效利用内燃机的内部空间,可以考虑通过使上述挡板的一部分向内燃机主体的下方延伸,来增大曲轴箱强制通风室的容积。但是,在此情况下,曲轴箱强制通风室的一部分变深,导致曲轴箱强制通风路径上产生蓄积机油的部位,从而使机油回收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有效利用内燃机的内部空间来增加曲轴箱强制通风室的容积、并能促使机油离开机油积蓄坑、防止机油从凸轮室返回油分离室的内燃机机油回油结构。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机油回油结构,该内燃机机油回油结构包括将凸轮室与油分离室分隔的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被配置为倾斜于水平面,所述挡板的一部分向内燃机主体的下方延伸而形成机油蓄积坑,在所述机油蓄积坑的底面的最低部位形成有机油落下孔,所述机油落下孔位于凸轮盖的正上方。本技术的上述内燃机机油回油结构具有以下优点。机油蓄积坑能够扩充曲轴箱强制通风室的容积,减少被窜气带走的机油。另外,被机油蓄积坑采集到的机油能经由机油落下孔而迅速地被送往凸轮室。进一步,从机油落下孔落下的机油不会因凸轮旋转而被溅到油分离室,从而能防止机油从凸轮室返回到油分离室。其结果,能防止凸轮室的机油量减少。【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内燃机(发动机)机油回油结构中使用的挡板的形状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挡板被安装在发动机上的状态的截面图,图中示出图1的挡板的A-A截面。图3是表示挡板被安装在发动机上的状态的截面图,图中示出图1的挡板的B-B截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技术中,以对内燃机(发动机)采用图1所示的挡板1的结构为例,对本技术的内燃机(发动机)机油回油结构进行说明。挡板1被构成为,长边方向与发动机的气缸排列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上述长边方向垂直。如图2所示,挡板1的顶面沿其短边方向倾斜地被安装在气缸盖罩2上。本实施方式中,挡板1的顶面相对水平面Η的倾斜角α例如被设定为6°。如图1及图2所示,挡板1的一部分(没有空转阻尼的部位)向发动机主体的下方延伸,该部分形成了机油蓄积坑11。该机油蓄积坑11扩充了曲轴箱强制通风室的容积,有利于减少窜气带走的机油。但是,为了避免被机油蓄积坑11采集的机油再次被窜气带走等问题发生,需要能够促使机油蓄积坑中的机油离开该机油蓄积坑,以防机油从凸轮室返回到油分离室的结构。在挡板1的机油蓄积坑11的底面上,形成有用于使机油从油分离室落到凸轮室内的机油落下孔11a。机油落下孔11a的形成位置为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位置。(A)离机油出口 3(使机油流向进气歧管侧的出口,参照图3)的位置最远的位置。(B)凸轮盖4(参照图3)的正上方,以防机油因凸轮转动而被溅到油分离室内。由于机油落下孔11a需被设置在低于机油出口 3的位置,因此,机油蓄积坑11的底面被形成为,底面整体上大致沿长边方向倾斜的斜坡lib。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斜坡lib被形成为,从机油出口 3侧的端部沿长度方向朝着相反侧的端部逐渐高度降低,斜坡lib相对于水平面Η的倾斜角β例如被设定为2°。另外,从机油落下孔11a的形成部位至机油出口 3的相反侧的端部为止,被形成为倾斜方向与斜坡lib相反的斜坡11c。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斜坡11c的倾斜角例如被设定为2°,机油落下孔11a被设在斜坡11c的最低部位。由此,被机油蓄积坑11采集的机油能够从机油落下孔1 la落下而被迅速地送到凸轮室。另外,机油落下孔11a的正下方未配置凸轮,而配置着凸轮盖4。这样,从机油落下孔11a落下的机油不会因凸轮旋转而被溅到油分离室内。因此,能够防止机油从凸轮室返回到油分离室。【主权项】1.一种内燃机机油回油结构,包括将凸轮室与油分离室分隔的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被配置为倾斜于水平面,所述挡板的一部分向内燃机主体的下方延伸而形成机油蓄积坑,在所述机油蓄积坑的底面的最低部位形成有机油落下孔,所述机油落下孔位于凸轮盖的正上方。【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机油回油结构。该内燃机机油回油结构包括将凸轮室与油分离室分隔的挡板,该挡板被配置为倾斜于水平面,该挡板的一部分向内燃机主体的下方延伸而形成机油蓄积坑,在机油蓄积坑的底面的最低部位形成有机油落下孔,该机油落下孔位于凸轮盖的正上方。采用该结构,能够增加曲轴箱强制通风室的容积,促使机油离开机油积蓄坑,防止机油从凸轮室返回油分离室。【IPC分类】F01M11/00【公开号】CN205078315【申请号】CN201520793452【专利技术人】日吉雅敏, 永渕博树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公开日】2016年3月9日【申请日】2015年10月1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机油回油结构,包括将凸轮室与油分离室分隔的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被配置为倾斜于水平面,所述挡板的一部分向内燃机主体的下方延伸而形成机油蓄积坑,在所述机油蓄积坑的底面的最低部位形成有机油落下孔,所述机油落下孔位于凸轮盖的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日吉雅敏永渕博树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