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及其构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99783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轿厢(1),包括由两个或多个板(2)形成的至少一个壁,每一个板(2)具有形成电梯轿厢的内表面的前表面(4),分别连接到前表面(4)的相对边缘(6;8)的阴性连接器(20)和阳性连接器(10),其中阳性连接器(10)包括突起(14),所述突起(14)平行于前表面但从前表面(4)横向地移位,而阴性连接器(20)限定槽(28),所述槽(28)平行于前表面并从前表面(4)横向地并侧向地移位。所述槽(28)具有朝向前表面(4)的后部的开口(30)。一块壁板(2’)的突起(14’)通过开口(30)侧向地插入相邻板(2)的槽(28)中,并且固定部件(40)横向地插在相邻壁板(2,2’)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梯轿厢以及其构造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梯轿厢(cab)或者车厢(car)通常包括相邻板,所述相邻板利用诸如螺母和螺栓的传统紧固件而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侧壁。为确保从已完成的电梯轿厢内看不到紧固件,紧固件通常在轿厢外。DE-C1-4446023中说明并显示了这样的系统。因此,大量的组装不得不在轿厢和竖井壁之间的相对狭小的空间中进行,这难以顺利进行、困难并耗时。US 6,082,501中披露了解决此问题的方案,在该方案中第一板通过地板支架(floor bracket)最初地固定到轿厢底以便板沿着轿厢底的侧边缘对齐。板具有朝轿厢向内延伸的钩部分。第二板具有朝竖井向外延伸的J形掣子部件(latch member),第二板然后被调整到合适位置以便J形掣子部件可插入第一板的钩部分中。在此位置中,第二板以与轿厢底的侧边缘成大于75°的角度延伸,因此第二板的主体从轿厢底突起入竖井中。因此,轿厢底和竖井之间的间隙必须足够容纳在此位置中的第二板。一旦掣子部件已插入钩部分中,第二板被旋转入轿厢底上所要求的位置,并通过地板支架固定到轿厢底上。电梯产业的最大化空间效率的持续的压力已经使得设计者不再能够提供所需要的轿厢底和竖井之间的间隙以容纳75°、预旋转位置中的第二板。US 5,842,545中讨论了一种选择性方案,其中侧壁包括多个壁板,每一块所述壁板都具有至少一个与相邻壁板的纵向边缘相互锁定的纵向边缘,从而将壁板连接在一起而无须任何附加的紧固件。每一个相互锁定纵向边缘都具有C形或G形横截面的凸缘,具有切除区域的所述凸缘限定多个交替锁定部件和槽。壁板凸缘的锁定部件可插入相邻壁板凸缘的槽中并可相对于其纵向地移动以接合两个壁板边缘的锁定部件,从而将壁板连接在一起。因此,在组装期间,壁板必须被竖直地提起,以便其锁定部件水平地对准相邻壁板中的槽。然后水平地移动壁板以将锁定部件穿过相邻壁板中的槽插入。最后,壁板被下降以便锁定部件与相邻壁板的锁定部件相接合。虽然由于轿厢的组装可基本限制在轿厢底的区域以内,该方案确实克服了与US 6,082,501有关的主要问题,但是,对于技术人员而言它需要大量的手工技巧和力量。从US 5,842,545中所提到的尺寸,每一块壁板重达90kg,这使得对于技术人员而言,手动地提升每一块壁板、将其保持在提升位置以将其与相邻板对准,并且将其插入相邻板的槽中,并最终降低壁板以使其与相邻板接合并放置在轿厢底上,是极其困难的。与上述现有技术的电梯轿厢有关的进一步问题是,在构造期间,在随后的板以相同的方式加入以形成轿厢的整个侧壁之前,每一块壁板都必须有效地锁定或固定在适当位置中(在US 6,082,501中固定到轿厢底,在US5,842,545中锁定到相邻板)。这些构造方法中的板的任何对准误差都具有累积效应,并且在壁已构造之后在这些系统中没有容许偏差以做任何最终调整从而校正对准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组件及其构造方法,其中轿厢的组装基本限制在轿厢底的区域以内,并且可不用相对于相邻壁板提升一块板而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提供一种电梯轿厢而实现,所述电梯轿厢包括由两个或多个板形成的至少一个壁,每一块板具有形成电梯轿厢的内表面的前表面,分别连接到前表面的相对边缘的阴性连接器和阳性连接器,其中阴性连接器限定槽,所述槽平行于前表面但从前表面横向地并侧向地移位,而阳性连接器包括突起,所述突起平行于前表面但从前表面横向地移位。槽具有朝向前表面的后部的开口,一块板的突起可通过开口而插入相邻板的槽中,并且固定部件可插在相邻板之间。因此,一块板的突起被夹在相邻板的槽内以防止它们之间的相对横向移动。随后固定部件从前方插入相邻壁板之间将突起稳固地安装在槽内,并因此防止相邻板之间的相对侧向移动。因此,相邻壁板被有效地锁定在一起。板可从前方相互连接并因此从电梯轿厢底被安装。壁板通过侧向移位而不是横向移位被初始地相互连接,因此轿厢底和竖井壁之间的间隙被减小到最小。优选地,前表面可包括在角部相遇的两个垂直表面。具有此配置的板可用作角部板以相互连接来自相互垂直的壁的板。优选地,形成壁的相邻板如上所述地通过阳性连接器和阴性连接器的接合被初始地相互连接,以防止相对横向移动。当整个轿厢壁已如此形成时,在将固定部件插入板之间以稳固地将板锁定在一起之前,可对个别板进行最终调整。附图说明下文中,通过参照附图由具体的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壁板的横截面;图2A到2D顺次图示说明了图1的壁板被连接到相同的相邻壁板以构造电梯轿厢的壁的一部分;图3图示说明了相互连接根据图1的两块壁板的角部板,所述两块壁板形成两相互垂直的电梯轿厢壁的一部分;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插入件(insert)的截面;图5是装有图1到3的壁板形成的壁的电梯轿厢的分解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壁板2的横截面。壁板2被连接到相同的壁板2上以形成电梯轿厢1的侧壁(如图5中所示)。每一块壁板2都包括前平面4,所述前平面表面4最终形成电梯轿厢1的内表面的一部分。阴性连接器20设置在前表面4的第一纵向边缘6处。相似地,阳性连接器10设置在前表面4的第二纵向边缘8处。阴性连接器20包括第一腿部分18,所述第一腿部分18在一端处连接到前表面4的第一纵向边缘6上并从所述第一纵向边缘6垂直地向后突出,所述第一腿部分18在另一端处连接到J形轮廓,所述J形轮廓平行但远离前表面4延伸。J形轮廓由第一部件22和腹杆部件(web member)24形成,其中所述腹杆部件24使第一部件22与第二部件26相互连接。第二部件26被布置为平行于第一部件22并在第一部件22前方。另外,第二部件26短于第一部件22。因此,槽28由阴性连接器20的第一部件22、腹杆部件24和第二部件26限定。槽28具有面朝第一腿部分18的开口30。优选地,第二部件26的自由端具有唇状部分(lip)32。阳性连接器10包括第二腿部分12,所述第二腿部分12在一端处连接到前表面4的第二纵向边缘8上并从第二纵向边缘8垂直地向后伸出,所述第二腿部分12在另一端连接到突起14上,所述突起14平行于前表面4延伸并在前表面4的后方。图2A到2D顺序地显示了两块相同的壁板2,2’被固定在一起以构造电梯轿厢1的壁的一部分。虽然两块板2,2’是相同的,为了清楚的目的,在附图标记中使用逗点以使左板2’(下文中称为第二板或相邻板)的特征区别于右板2(下文中称为第一板)的特征。另外,图中仅显示了第二板2’的阳性连接器10’侧和第一板2的阴性连接器20侧。如图2A中所示,第一板2在方向A上朝第二板2’侧向地移动。在此相对移动期间,阴性连接器20在相邻板2’的阳性连接器10’后方经过。在阴性连接器20的第二部件26和唇状部分32已越过阳性连接器10’的突起14’之后,板4,4’可如图2B中箭头B所示横向地集合在一起,以便阴性连接器20的第一部件22与相邻板2’的阳性连接器10’的突起14’邻接。然后板2,2’如图2C中箭头C所示彼此侧向地离开。在此相对移动期间,唇状部分32有助于引导突起14’通过开口30并进入阴性连接器20的槽28。在此位置中,突起14’固定地夹在阴性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轿厢,包括由两个或多于两个的板形成的至少一个壁,每一个板具有形成电梯轿厢的内表面的前表面,分别连接到前表面的相对边缘的阴性连接器和阳性连接器,其中阳性连接器包括突起,所述突起平行于前表面但从前表面横向地移位,所述电梯轿厢的特征在于:阴性连接器限定槽,所述槽平行于前表面但从前表面横向地并侧向地移位,所述槽具有朝向前表面的后部的开口,一块板的突起可通过开口而插入相邻板的槽中,并且固定部件可插在相邻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格纳尔多比扎里阿桑托斯
申请(专利权)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