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设备的线性驱动系统和具有线性驱动系统的电梯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99706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电梯轿厢(24)和永磁体线性驱动系统的电梯系统(1),永磁体线性驱动系统具有静止部分(20)和可移动部分,当永磁体线性驱动系统在驱动中受到控制时,可移动部分沿着静止部分(20)移动。电梯轿厢(24)被布置成背包构造。静止部分(20)具有两个倾斜的相互作用表面(a1、a2),两个倾斜的相互作用表面(a1、a2)具有0°至180°的角度。可移动部分包括两个单元(21),所述两个单元(21)共同地布置在电梯轿厢(24)的后侧上并与电梯轿厢(24)型面配合连接,从而在驱动控制的情况下两个单元(21)中的每一个产生沿着相互作用表面(a1、a2)中的一个的移动,以便移动电梯轿厢(2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主题涉及一种具有线性驱动系统的电梯设备,所述线性驱动系统具有静止部分和可移动部分,所述静止部分的纵向轴线沿电梯设备的竖井垂直布置,当线性驱动系统在驱动中受到控制时可移动部分沿静止部分移动;以及一种用于电梯设备的线性驱动系统,所述电梯设备具有线性驱动系统,所述线性驱动系统具有静止部分和可移动部分,所述静止部分的纵向轴线沿电梯设备的竖井垂直布置,当线性驱动系统在驱动中受到控制时可移动部分沿静止部分移动。
技术介绍
各种具有线性电动机驱动系统的电梯设备是已知的。然而,在那种电梯设备中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所述问题在以前只能被部分解决。这尤其是因为下面的事实所述问题部分地完全相反、且所述问题中一个问题的孤立解决方案经常引起其它方面的问题。下面通过示例说明此冲突。线性电动机驱动系统,特别是使用永磁体操作的线性电动机驱动系统在第一(或静止)部分与第二(或可移动)部分之间具有非常高的吸引力。如果利用这种永磁体线性电动机不仅作为直接驱动系统,而且作为电梯轿厢的支撑装置,那么必须保证能够精确和安全地引导电梯轿厢。关于此,图1A、1B和2A、2B显示了具有永磁体线性驱动系统的电梯设备的不同的基本构造。在图1A和1B显示的构造中,电梯轿厢13被永磁体线性驱动系统10、11在y方向上沿电梯竖井移动。这种永磁体线性驱动系统典型地包括静止部分10,所述静止部分10被紧固到轴上;和可移动部分11,所述可移动部分11被紧固到电梯轿厢13上。从图1B中的俯视图可以看到的是,在这种构造中在y-z平面内没有实现引导,从而另外的导靴必须设置在电梯轿厢13上以沿着导轨12引导电梯轿厢13,所述导轨12布置在靠近电梯轿厢13的左侧和右侧上。从专利申请EP0785162A1可以得到可供比较的电梯设备。另一基本构造显示在图2A和2B中。如可以从图2B中的俯视图看到的,永磁体线性驱动系统包括静止部分10和两个可移动部分12。因此在y-z平面内实现了引导。然而,为了避免在x-y平面内倾翻(或倾斜),同样需要导轨,或电梯轿厢13由另外的支撑装置例如居中安装在电梯轿厢内的缆绳12’运送。因此前面已知的方法技术上复杂,在电梯竖井中需要很多材料和空间,由此也是成本密集的。另外,已知的解决方案不适于或仅有条件地适于背包结构的电梯设备,所述背包结构因为结构上或美观的原因只需要电梯竖井的一个壁用于驱动、支撑装置,和导引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设备,所述电梯设备使用线性电动机驱动系统,且在电梯竖井内需要很少的空间。对于电梯设备而言上述目的通过以下实现所述电梯设备具有电梯轿厢以及具有静止部分和可移动部分的线性驱动系统,所述静止部分的纵向轴线沿电梯设备的竖井壁垂直布置,当线性驱动系统在驱动中受到控制时可移动部分沿静止部分移动,且所述电梯轿厢布置成背包结构,并能够被线性驱动系统沿静止部分移动;所述静止部分具有至少两个倾斜的相互作用表面,所述相互作用表面与纵向轴线平行地延伸并位于具有0°至180°角度的平面内,且所述相互作用表面的表面法线定向为朝向电梯轿厢;和所述可移动部分包括至少两个单元,所述至少两个单元被共同地如此布置在电梯轿厢的后侧并与电梯轿厢型面配合(或机械上确定地)连接,从而当驱动控制被实施时,两个单元中的每一个沿着相互作用表面中的一个产生移动,以便移动电梯轿厢。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性电动机驱动系统,所述线性电动机驱动系统用于背包构造的电梯设备。对于线性驱动系统而言上述目的通过以下实现一种具有静止部分和可移动部分的、用于电梯设备的线性驱动系统,所述静止部分的纵向轴线沿电梯设备的竖井壁垂直布置,当线性驱动系统在驱动中受到控制时,可移动部分沿静止部分移动,且所述静止部分具有至少两个倾斜的相互作用表面,所述相互作用表面与纵向轴线平行地延伸并位于具有0°至180°之间角度的平面内;所述静止部分被设计用于安装在电梯竖井的后壁或建筑物墙壁的前面或电梯竖井的后壁或建筑物墙壁上;和所述可移动部分包括至少两个单元,所述至少两个单元在轿厢框架处被型面配合地共同安装在电梯轿厢的后侧,其中所述线性驱动系统被设计成,当线性驱动系统在驱动中受到控制时,通过可沿静止部分移动的单元移动电梯轿厢。本专利技术的从属权利要求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特征。附图说明下面将通过实施例的示例和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如下图1A显示了具有线性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梯设备的一部分的示意侧视图;图1B显示了根据图1A的第一电梯设备的示意俯视图;图2A显示了具有线性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梯设备的一部分的示意侧视图;图2B显示了根据图2A的第二电梯设备的示意俯视图;图3显示了具有线性驱动系统的第三电梯设备的一部分的示意侧视图,其中涉及背包结构的电梯设备;图4A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两个可移动部分的第一电梯设备的一部分的示意透视图;图4B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根据图4A的第一电梯设备的示意俯视图;图5A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电梯设备的一部分的示意俯视图; 图5B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电梯设备的一部分的示意俯视图;图6A以示意截面图解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线性驱动系统的静止部分的进一步示例;图6B以示意截面图解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线性驱动系统的静止部分的进一步示例;图7A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四个可移动部分的第四电梯设备的一部分的示意俯视图;图7B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辅助导引器的第五电梯设备的一部分的示意俯视图;和图8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紧急导引器的第六电梯设备的部分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其中技术/机械构件典型地仅安装在一个竖井壁上的电梯设备的构造是已知的。这种构造也被称为背包构造,因为电梯轿厢像背包一样对称地位于轿厢框架上,所述轿厢框架设置有支撑装置并在一侧被悬挂和引导在电梯竖井中。由于只有一个竖井壁被占用的事实,电梯轿厢的三个其它壁可自由选择为入口并因此可以具有多达三个轿厢门。在谈及侧背包构造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轿厢门可以与被设置用于技术/机械构件的后壁连接,或者所述至少一个轿厢门可以被安装在电梯轿厢的、设置成与此后壁相对的前壁上(这被称为正常背包构造)。关于此,专家提出了许多实现的可能方案。背包原理现在转用到图3中的具有永磁体线性驱动系统的电梯设备,且图3是非常示意的图解。如图3中所示,电梯轿厢14位于L形轿厢框架上,永磁体线性驱动系统的可移动部分11被紧固在所述轿厢框架的垂直部件上。驱动器(或称之为驱动系统)的静止部分10被与电梯竖井垂直地(与图1A中的布置类似地)紧固。在可移动部分11与静止部分10之间存在很强的吸引力,所述吸引力定向在法线方向,并由FN表示。如果驱动系统在驱动中以适当的模式和方式受到控制,那么电梯轿厢14可以如所示地被力矢量Fauf和Fab向上或向下移动。在所图示结构的背包构造的情况下出现了由有负载或没有负载的电梯轿厢14的重量FK引起的扭矩D,所述扭矩D如双箭头所示地作用在永磁体线性驱动系统上。对于此背包构造,很明显需要专门的措施以便保证能够精确和安全地引导电梯轿厢14。然而,如果采用已知的方法,这些导引器将迫使另外的机械引导元件靠近电梯轿厢14(例如,如图1B中所示的横向导轨12)和/或在电梯轿厢14之上(例如,如图2A中所示的引导缆绳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设备(1),所述电梯设备(1)具有电梯轿厢(24)以及具有静止部分(20)和可移动部分的线性驱动系统,所述静止部分(20)的纵向轴线(L↓[y])沿电梯设备(1)的竖井壁(26)垂直地布置,当线性驱动系统在驱动中受到控制时所述可移动部分沿静止部分(20)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24)布置成背包结构,且能够通过线性驱动系统沿静止部分(20)移动;所述静止部分(20)具有至少两个倾斜的相互作用表面(a1、a2),所述相互作用表面(a1、a2)平行于纵向轴线(L↓[y])延伸并且位于包括0°至180°角度(W)的平面内,且所述相互作用表面(a1、a2)的表面法线定向为朝向电梯轿厢(24);和所述可移动部分包括至少两个单元(21),所述至少两个单元(21)被共同地布置在电梯轿厢(24)的后侧(27)并且与电梯轿厢(24)型面配合连接,从而当驱动控制被实施时,两个单元(21)中的每一个沿着相互作用表面(a1、a2)中的一个产生移动,以便移动电梯轿厢(24)。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汉斯柯赫尔
申请(专利权)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