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90678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包括竖向设置且对称分布在两侧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通过多个分散的连接块固定连接,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以及相邻的连接块之间相互连通构成中空腔室,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多个连接块是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装配方便、实用性强的优点,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现场作业少,建筑物预制基础与圈梁、地圈梁通过浇注混凝土可形成整体,即省时又省力,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建筑行业已超越工业、交通等其他行业成为能源消耗的首位。为满足人们对建筑房屋的需求,房屋的建筑速度虽然在逐渐提高,但建筑物基础的建设仍是影响房屋建设速度的重要因素。建筑物基础是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荷载传递到地基上的组成部分,是建筑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连同本身的重量一起传到地基上。目前,建筑物基础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型钢混凝土结构,这两种结构在基础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用碎石或者石块铺平、压实或浇筑混凝土,并用基础砖砌体,然后安装地圈梁钢筋和地圈梁模板,并浇筑混凝土,最后拆除地圈梁模板,从而完成基础建设,这种建筑基础施工步骤繁多,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在基础建设之前需要在地基上铺设垫层,延长了施工周期,严重影响了房屋建设的速度,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装配方便、实用性强的优点,采用本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现场作业少,建筑物预制基础与圈梁、地圈梁通过浇注混凝土可形成整体,即省时又省力,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建设建筑物基础时存在的施工工艺繁多、施工速度缓慢、即费时又费力,进而影响施工周期和效率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包括竖向设置且对称分布在两侧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通过多个分散的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以及相邻的连接块之间相互连通构成中空腔室,所述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多个连接块是通过浇注混凝土形成的整体结构。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中,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下端外侧分别设有向两侧倾斜设置的基础放脚,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与各自下端的基础放脚均是通过浇注混凝土形成的一体结构。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中,所述基础放脚的下侧设有通长设置的垫块,垫块用于调节高度和找平。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中,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下端的基础放脚之间的空间及垫块之间的空间构成用于放置地圈梁的下腔室。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中,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下端的基础放脚的外侧分别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外侧的距离为150mm。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中,所述多个分散的连接块沿第一支板或第二支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连接块的上端低于第一支板或第二支板的上端。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中,所述连接块上侧第一支板或第二支板之间的空间构成用于放置圈梁的上腔室。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中,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0mm,所述相邻连接块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00mm。本技术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竖向设置且对称分布在两侧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并在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设置多个分散的连接块使三者固定连接,并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以及相邻的连接块之间相互连通以构成中空腔室,由此就形成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建筑物预制基础,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将本技术设置好位置,并绑扎好圈梁及地圈梁,然后通过浇注混凝土就可使预制基础和圈梁及地圈梁形成坚固的整体,不但结构稳定、连接性好,而且施工速度快,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2)作为优化方案,本技术在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下端外侧分别设置了向两侧倾斜设置的基础放脚,在基础放脚的下侧设置通长的垫块,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下端的基础放脚之间的空间构成可放置地圈梁的下腔室,在实际应用中,提前绑扎好地圈梁,让地圈梁置于下腔室中,并通过垫块快速调节预制基础的高度并找平,然后再浇注混凝土,可提高预制基础与地圈梁连接紧密性,增强稳固性和实用性。(3)作为进一步优化方案,本技术让多个分散的连接块沿第一支板或第二支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并使连接块的上端低于第一支板或第二支板的上端,此时在连接块上侧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的空间构成可放置圈梁的上腔室,在实际应用中将圈梁绑扎在上腔室中,并通过浇注混凝土,同样可有效提高预制基础与圈梁的连接紧密性,从而增强稳固性和实用性。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的A-A向视图;图中,1、第一支板;2、第二支板;3、连接块;4、基础放脚;5、垫块;6、下腔室;7、上腔室。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竖向设置且对称分布在两侧的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让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之间通过多个分散的连接块3固定连接,让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之间以及相邻的连接块3之间相互连通以构成用于浇注混凝土的中空腔室。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支板1、第二支板2和多个连接块3是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整体结构。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就形成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建筑物预制基础,在实际应用中,将本技术按照设计安放好位置,并绑扎好圈梁及地圈梁,然后通过浇注混凝土就可使预制基础和圈梁及地圈梁形成坚固的整体,不但结构稳定、连接性好,而且施工速度快,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作为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在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的下端外侧分别设置了向两侧倾斜设置的基础放脚4,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与各自下端的基础放脚4均是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的一体结构。同时在基础放脚4的下侧设置了通长的垫块5,由此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下端的基础放脚4之间的空间及垫块5之间的空间及就构成了可用于放置地圈梁的下腔室6。。在实际应用中,提前绑扎好地圈梁,让地圈梁置于下腔室6中,并通过垫块5快速调节预制基础的高度或者找平,然后通过浇注混凝土可进一步提高预制基础与地圈梁连接紧密性,增强稳固性和实用性。需要指出的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下端的基础放脚4的外侧分别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外侧的距离均设置为150mm,且将基础放脚4的倾斜面设计为直线形,可方便支模板,提高施工效率。作为进一步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让多个分散的连接块3沿第一支板1或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且对称分布在两侧的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所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之间通过多个分散的连接块(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之间以及相邻的连接块(3)之间相互连通构成中空腔室,所述第一支板(1)、第二支板(2)和多个连接块(3)是通过浇注混凝土形成的整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且对称分布在两侧的第一支板(1)
和第二支板(2),所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之间通过多个分散的连接块(3)固定
连接,所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之间以及相邻的连接块(3)之间相互连通构成中
空腔室,所述第一支板(1)、第二支板(2)和多个连接块(3)是通过浇注混凝土形成的整
体结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1)和第
二支板(2)的下端外侧分别设有向两侧倾斜设置的基础放脚(4),所述第一支板(1)和第
二支板(2)与各自下端的基础放脚(4)均是通过浇注混凝土形成的一体结构。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放脚(4)的下
侧设有通长设置的垫块(5),垫块(5)用于调节高度和找平。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1)和第
二支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原君侯建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宏宇地科贸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