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康复保健功能的智能轮椅,涉及到智能轮椅技术领域。解决现有长时间使用智能轮椅的老人或残疾人皮肤容易产生褥疮的技术问题,包括有机架、座椅、驱动轮、随动转向轮、驱动装置、控制器以及电源;所述座椅的座板部分包括有支撑架、设于支撑架上的填充层和设于填充层外部的面料层;所述支撑架包括有边框支架,边框支架中并排设有两根以上棱柱形的按摩辊,各按摩辊同步传动联接;所述边框支架底部安装有驱动各按摩辊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控制器电连接。按摩辊滚动过程不仅具有按摩效果,同时可以轮换臀部受力接触部位,有效避免皮肤长时间与轮椅相接触而产生褥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智能轮椅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增快,以及青壮年劳动力向劳动市场密集的大城市蜂拥现象的普遍存在,空巢老人的生活起居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此外,随着我国公益活动和关爱残疾人项目的普遍开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为残疾人(特别是腿部残疾的人)提供独立自控的辅助装备,是帮助残疾人建立自信,走向幸福生活的必经之路。针对老年人和行走不便的残疾人,开发新型电动自控轮椅,成为医疗器械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使用智能轮椅的老人或残疾人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容易使与轮椅相接触部分的皮肤产生褥疮,因此,若能为瘫痪护理床增加按摩功能,将大大减轻家属或医护人员的负担,减轻病人的痛苦,而且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起到康复保健的效果。由于智能轮椅的使用者多是老年人或残疾人,老年人或残疾人多半存在动作迟缓,轮椅在行驶过程中突遇障碍物时,不能及时进行操作控制,从而出现撞击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长时间使用智能轮椅的老人或残疾人皮肤容易产生褥疮的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具有康复保健功能的智能轮椅。为解决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康复保健功能的智能轮椅,包括有机架,设于机架上的座椅,设于机架底部的驱动轮和随动转向轮,驱动驱动轮前进或后退的驱动装置,连接控制驱动装置的控制器,以及为驱动装置提供电能的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的座板部分包括有支撑架、设于支撑架上的填充层和设于填充层外部的面料层;所述支撑架包括有边框支架,边框支架中并排设有两根以上棱柱形的按摩辊,各按摩辊同步传动联接;所述边框支架底部安装有驱动各按摩辊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各按摩辊端部固定设有传动齿轮,所述的各相邻按摩辊的传动齿轮直接啮合反向同步传动联接,或通过中间齿轮同向同步传动联接。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有电机和受电机驱动的减速齿轮组。所述的按摩辊横向并排设于边框支架中。所述的排列在最前侧的按摩辊与边框支架前侧边间距为10至15cm;排列在最前侧的按摩辊前侧并排设有一条以上的固定托板。所述的按摩辊横截面为正四边形或正六边形。所述座椅的靠背内设有与座板内部相同结构的按摩辊。所述的机架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用于探测障碍物的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为控制器提供减速或刹车控制信号。所述的距离传感器为红外线测距探头,所述的机架前侧和后侧分别各设两个红外线测距探头。所述的机架的前后位置分别设有一组缓冲支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按摩辊滚动过程不仅具有按摩效果,同时可以轮换臀部受力接触部位,有效避免皮肤长时间与轮椅相接触而产生褥疮。另外,距离传感器可以为控制器提供减速或刹车控制信号,避免动作迟缓老年人或残疾人,在行驶过程中突遇障碍物时,而不能及时进行操作控制而出现的撞击的危险,实现智能化控制,提升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座椅内部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座椅内部支撑架工作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本技术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地说明。参照图1至图3中所示,本技术包括有机架1,设于机架1上的座椅2,设于机架1底部的两个驱动轮3和两个随动转向轮4,驱动驱动轮3前进或后退的驱动装置5,连接控制驱动装置5的控制器6,以及为驱动装置5提供电能的电源。所述座椅2包括有座板21和靠背22,座板21包括有支撑架211、设于支撑架211上的填充层和设于填充层外部的面料层;所述支撑架211包括有边框支架2111,边框支架2111中并排设有两根以上棱柱形的按摩辊2112,各按摩辊2112同步传动联接;所述的按摩辊2112优选为横向并排设于边框支架2111中,所述的按摩辊2112横截面为正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在本技术处于非按摩状态时,按摩辊2112可以以平面与支撑臀部,保证使用的舒适性;所述各按摩辊2112端部固定设有传动齿轮2113,所述的各相邻按摩辊2112的传动齿轮2113直接啮合反向同步传动联接,也即相邻两根按摩辊2112转动方向相反,或通过中间齿轮同向同步传动联接,也即相邻两根按摩辊2112转动方向相同,臀部可以在座板21上小幅平移。为了避免平移过程中,臀部被移落出座板21,所述的排列在最前侧的按摩辊2112与边框支架2111前侧边间距为10至15cm;排列在最前侧的按摩辊2112前侧并排设有一条以上的固定托板2114。所述边框支架底部安装有驱动各按摩辊2112的驱动机构2115,驱动机构2115包括有电机和受电机驱动的减速齿轮组,驱动机构的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为了增加靠背22的按摩效果,靠背22内可以设有与座板21内部相同结构的按摩辊。所述的机架1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用于探测障碍物的距离传感器7,距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6电连接,为控制器6提供减速或刹车控制信号;距离传感器7优选为利用红外线反射原理对障碍物距离进行测量的红外线测距探头,成本低,当探测到与障碍物距离小于1米时,为控制器6提供减速控制信号,控制器6自动控制驱动装置5运行速度降至预设值;而当探测到与障碍物距离小于0.1米时,为控制器6提供刹车控制信号,控制器6自动控制驱动装置5刹车。所述的机架1的前后位置分别设有一组缓冲支架;缓冲支架可以避免刹车失效,或者控制器6自动控制驱动装置5刹车之后用户强行再启动而出现强烈撞击的危险的发生。例如,安装在机架1前侧的缓冲支架8包括有支撑杆81、阻尼杆82和脚踏板83,支撑杆81与机架1铰接,阻尼杆82的两端分别铰接支撑杆81和机架1,脚踏板83安装于支撑杆81,支撑杆81前侧还设有缓冲胶垫84;缓冲支架8又作脚踏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康复保健功能的智能轮椅,包括有机架,设于机架上的座椅,设于机架底部的驱动轮和随动转向轮,驱动驱动轮前进或后退的驱动装置,连接控制驱动装置的控制器,以及为驱动装置提供电能的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的座板部分包括有支撑架、设于支撑架上的填充层和设于填充层外部的面料层;所述支撑架包括有边框支架,边框支架中并排设有两根以上棱柱形的按摩辊,各按摩辊同步传动联接;所述边框支架底部安装有驱动各按摩辊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控制器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康复保健功能的智能轮椅,包括有机架,设于机架上的座椅,设于机架底部的驱动轮和随动转向轮,驱动驱动轮前进或后退的驱动装置,连接控制驱动装置的控制器,以及为驱动装置提供电能的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的座板部分包括有支撑架、设于支撑架上的填充层和设于填充层外部的面料层;所述支撑架包括有边框支架,边框支架中并排设有两根以上棱柱形的按摩辊,各按摩辊同步传动联接;所述边框支架底部安装有驱动各按摩辊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控制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康复保健功能的智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按摩辊端部固定设有传动齿轮,所述的各相邻按摩辊的传动齿轮直接啮合反向同步传动联接,或通过中间齿轮同向同步传动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康复保健功能的智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有电机和受电机驱动的减速齿轮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康复保健功能的智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摩辊横向并排设于边框支架中。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欣,何运陶,芦振波,黄永宾,朱易顺,张晗,丁国荣,杨鸿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尚荣医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