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氟两层共挤光伏背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22494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5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氟两层共挤光伏背板,所述光伏背板包括外耐候层和贴合于外耐候层下表面的内耐候层,内耐候层的下表面设置有凹凸网格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伏背板不使用含氟树脂,采用两层共挤的加工方式制得,不需要使用胶黏剂,层与层之间的粘结性能优异、耐候性及抗水解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保证了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且阻水性、耐老化性能优异,绝缘性好,使用时不脱层、不起泡、不变色,可在光伏电池上用25年以上,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无氟两层共挤光伏背板
技术介绍
如今,太阳能电池已被大量使用,据悉2014年全球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47GW,而光伏背板是其最重要的封装材料之一,太阳能电池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背板的可靠性。传统技术中,光伏背板是以聚酯薄膜作为基材膜,两边涂覆氟树脂或复合保护膜(E膜和/或氟膜)为主,制备工艺复杂,复合型背板存在胶水降解风险,导致层间粘结强度下降,涂层型背板存在涂层开裂、脱落等问题,另外氟化工材料环境污染大,不能回收。因此开发一款一种无氟的,具有良好绝缘性、阻水性、耐老化性能优异、结构简单的光伏背板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氟两层共挤光伏背板,该光伏背板采用双层共挤结构,无氟,耐候性优良,阻水性、耐老化性能优异,绝缘性好,使用时不脱层、不起泡、不变色,可在光伏电池上用25年以上,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氟两层共挤光伏背板,所述光伏背板包括外耐候层和贴合于外耐候层下表面的内耐候层,内耐候层的下表面设置有凹凸网格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外耐候层为聚酰胺树脂层。进一步的,所述内耐候层为聚烯烃合金层。进一步的,所述凹凸网格结构的网格密度为2-6格/10mm2。进一步的,所述外耐候层的厚度为20-50 μ m。进一步的,所述内耐候层的厚度为100-500 μ 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采用外耐候层,使得光伏背板耐候性好,制造成本低;本技术通过采用内耐候层,使得光伏背板具有不会发生水解、绝缘性佳等性能;本技术通过在内耐候层的下表面设置凹凸网格结构,能增大比表面积,从而使光伏背板与封装胶膜封装固化时形成机械钳锁,显著提高两者的粘结力。本技术的光伏背板不使用含氟树脂,采用两层共挤的加工方式制得,不需要使用胶黏剂,层与层之间的粘结性能优异、耐候性及抗水解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保证了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且阻水性、耐老化性能优异,绝缘性好,使用时不脱层、不起泡、不变色,可在光伏电池上用25年以上,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光伏背板的剖视图。附图标记为:1 一外耐候层、2—内耐候层、3—凹凸网格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见图1,一种无氟两层共挤光伏背板,所述光伏背板包括外耐候层1和贴合于外耐候层1下表面的内耐候层2,内耐候层2的下表面设置有凹凸网格结构3。本技术通过采用外耐候层1,使得光伏背板耐候性好,制造成本低;本技术通过采用内耐候层2,使得光伏背板具有不会发生水解、绝缘性佳等性能;本技术通过在内耐候层2的下表面设置凹凸网格结构3,能增大比表面积,从而使光伏背板与封装胶膜封装固化时形成机械钳锁,显著提高两者的粘结力。本技术的光伏背板不使用含氟树脂,采用两层共挤的加工方式制得,不需要使用胶黏剂,层与层之间的粘结性能优异、耐候性及抗水解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保证了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且阻水性、耐老化性能优异,绝缘性好,使用时不脱层、不起泡、不变色,可在光伏电池上用25年以上,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本实施例中,所述外耐候层1为聚酰胺树脂层。本技术通过采用聚酰胺树脂层作为外耐候层1,可以代替传统的氟膜或氟涂层,不仅能保证耐候性,同时环保、成本低于氟材料结构的背板,对太阳能行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耐候层2为聚烯烃合金层。本技术通过采用聚烯烃合金层作为内耐候层2,使得光伏背板具有不会发生水解、绝缘性佳等性能。本实施例中,所述凹凸网格结构3的网格密度为2-6格/10mm2。本技术通过将凹凸网格结构3的网格密度设置为2-6格/10mm2,能增大比表面积,从而使光伏背板与EVA封装胶膜封装固化时形成机械钳锁,显著提高两者的粘结力。优选的,所述凹凸网格结构3的网格密度为4格/10_2。本实施例中,所述外耐候层1的厚度为20-50 μ m。本技术通过将外耐候层1的厚度控制在20-50 μm,使得光伏背板耐候性好,制造成本低。具体地,所述外耐候层1的厚度可以为20 μ m、25 μ m、30 μ m、40 μ m、45 μ m或50 μ m,优选的,所述外耐候层1的厚度为35 μ mD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耐候层2的厚度为100-500 μ m。本技术通过将内耐候层2的厚度控制在100-500 μπι,使得光伏背板具有不会发生水解、绝缘性佳等性能。具体地,所述内耐候层2的厚度可以为100 μ m、200 μ m、250 μ m、300 μ m、400 μ m或500 μ m,优选的,所述内耐候层2的厚度为250 μπι。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无氟两层共挤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背板包括外耐候层和贴合于外耐候层下表面的内耐候层,内耐候层的下表面设置有凹凸网格结构,所述外耐候层为聚酰胺树脂层,所述凹凸网格结构的网格密度为2-6格/10mm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氟两层共挤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耐候层为聚烯烃合金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氟两层共挤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耐候层的厚度为20-50 μ 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氟两层共挤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耐候层的厚度为 100-500 μ 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无氟两层共挤光伏背板,所述光伏背板包括外耐候层和贴合于外耐候层下表面的内耐候层,内耐候层的下表面设置有凹凸网格结构。本技术的光伏背板不使用含氟树脂,采用两层共挤的加工方式制得,不需要使用胶黏剂,层与层之间的粘结性能优异、耐候性及抗水解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保证了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且阻水性、耐老化性能优异,绝缘性好,使用时不脱层、不起泡、不变色,可在光伏电池上用25年以上,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IPC分类】H01L31/049【公开号】CN205050852【申请号】CN201520609827【专利技术人】徐海燕, 张鹏, 方艳, 吴松, 纪孝熹, 张曙光 【申请人】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申请日】2015年8月1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氟两层共挤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背板包括外耐候层和贴合于外耐候层下表面的内耐候层,内耐候层的下表面设置有凹凸网格结构,所述外耐候层为聚酰胺树脂层,所述凹凸网格结构的网格密度为2‑6格/10mm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燕张鹏方艳吴松纪孝熹张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