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用复合导电薄膜及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7939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太阳能电池用复合导电薄膜及太阳能电池,包括支撑层、粘结层和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横向导电带、纵向导电带和镂空部,所述横向导电带宽度为2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电池用复合导电薄膜及太阳能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用复合导电薄膜及太阳能电池。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电池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HJT电池、IBC电池、PERC电池和TopCon电池等硅基太阳能电池具有高稳定性和高转换效率的特点,是未来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中,HJT电池具有高转换效率、低温度系数、低衰减、弱光性好等优点,但目前成本较高,目前针对HJT电池的优缺点,对HJT电池的成本降低和技术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电极用导电银浆的进一步改进;2)主栅线技术的改进;3)铜包银浆料的产业化实现;4)电镀铜工艺的改进。
[0003]IBC电池的结构特点在于正面无栅线、正负电极均在背面形成交叉排列结构。这种正面无遮挡结构完全消除了栅线电极造成的遮蔽损耗,实现入射光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有效提高电池效率和发电量,IBC电池量产工艺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低成本地在电池背面制备出呈叉指状间隔排列的P区和N区,以及在其上面分别形成金属化接触和栅线。
[0004]目前,电极栅线的主要材料为银浆。因银浆成本昂贵,据统计,银浆在电池片中的非硅成本占比高达33%。银浆作为电极材料在电池片中起到重要的导电作用,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光伏电池的光电性能。
[0005]鉴于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导电材料作为集流体,以替代银浆栅线,实现大幅降低光伏电池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太阳能电池用复合导电薄膜及太阳能电池。
[0007]本技术的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用复合导电薄膜。
[0008]本技术的第二个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
[0009]为实现上述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用复合导电薄膜,包括支撑层、粘结层和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横向导电带、纵向导电带和镂空部,所述横向导电带宽度为2mm

4mm,所述横向导电带之间的间距为6cm

10cm,所述纵向导电带的宽度为0.2mm

0.4mm,所述纵向导电带的间距为0.2mm

0.4mm。
[0010]优选地,所述导电层为铜箔、铝箔或铜铝复合箔。
[0011]优选地,所述支撑层为透明薄膜材质,所述支撑层厚度为40μm

80μm。
[0012]优选地,所述支撑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或聚氯乙烯。
[0013]优选地,所述导电层厚度为20μm

60μm。
[0014]优选地,所述导电层厚度为20μm

45μm。
[0015]优选地,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50μm

150μm,所述粘结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导电层的厚度。
[0016]优选地,所述粘结层的材质为聚乙烯、氯化聚乙烯、交联聚乙烯、乙烯

丙烯共聚物、乙烯

丁烯共聚物、乙烯

辛烯共聚物、乙烯

环烯烃共聚物或聚丙烯中一种。
[0017]为实现上述第二个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硅片和电极,所述电极采用第一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复合导电薄膜。
[0018]优选地,所述电极和硅片之间为热压粘结结构。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0020](1)复合导电薄膜包括支撑层、粘结层和导电层,其中导电层包括横向导电带、纵向导电带和镂空部,横向导电带较宽,作为太阳能电池的汇流体,而纵向导电带较细,作为汇流体的分支,横向导电带和纵向导电带垂直交叉形成网状结构,光线通过照射镂空部进行发电。
[0021](2)支撑层为离型层,在将导电复合薄膜与硅片复合时,首先要将支撑层撕离,通过热压方式将导电层热压于硅片表面,在热压过程中,粘结层在热压下热熔软化,粘结层通过镂空部与硅片粘结,而横向导电带、纵向导电带被压在了硅片表面,形成集流体,粘结层为透光率大于85%的聚烯烃薄膜,光线穿过粘结层照射镂空部的硅片进行发电,电流通过纵向导电带汇集到横向导电带,电流再通过横向导电带向外界输送。
[0022](3)通过使用复合导电薄膜,可减少HJT电池组件中低温银浆的用量,将导电薄膜在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阶段使用,可一次性封装成型,提高太阳能电磁的生产效率和良品率
[0023](4)通过使用复合导电薄膜,有助于减少或避免常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导电胶的使用。
[0024](5)通过使用复合导电薄膜,复合导电薄膜含有粘结层,粘结层替代了传统的EVA胶膜,减薄了太阳能电池组件中封装胶膜的厚度。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导电复合薄膜的剖视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导电复合薄膜的俯视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太阳能电池的剖视图。
[0028]其中,1、支撑层;2、粘结层;3、导电层;31、横向导电带;32、纵向导电带;33、镂空部;4、硅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实施例一
[0032]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用复合导电薄膜,包括支撑层1、粘结层2和导电层3,所述导电层3包括横向导电带31、纵向导电带32和镂空部33,所述横向导电带31宽度为2mm

4mm,所述横向导电带31之间的间距为6cm

10cm,所述纵向导电带32的宽度为0.2mm

0.4mm,所述纵向导电带32的间距为0.2mm

0.4mm。
[0033]具体地,现有的光伏电池片因采用银浆作为电极,成本较高,制约行业发展,为此,采用图1所示的复合导电薄膜作为硅片电极,复合导电薄膜自下而上依次为支撑层1、粘结层2和导电层3,所述支撑层1作为粘结层2和导电层3的载体,支撑层1是离型层,在将导电复合薄膜与硅片进行复合时,需要首先将支撑层1撕离;导电层3包括横向导电带31、纵向导电带32和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太阳能电池用复合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层、粘结层和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横向导电带、纵向导电带和镂空部,所述横向导电带宽度为2mm

4mm,所述横向导电带之间的间距为6cm

10cm,所述纵向导电带的宽度为0.2mm

0.4mm,所述纵向导电带的间距为0.2mm

0.4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复合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为铜箔、铝箔或铜铝复合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复合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为透明薄膜材质,所述支撑层厚度为40μm

80μ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复合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或聚氯乙烯。5.如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复合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厚度为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娜王有富方艳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