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箱壳体承压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暖通
,利用暖气为热源换取热水的换热器,具体涉及一种不绣钢材质的联箱壳体承压换热器。
技术介绍
本申请人于2011年7月10日申请,专利技术名称:“联箱承压式换热器”,专利号:201120255532.1,公告号:CN202177324U。2012年2月8日申请,专利技术名称:“联箱双间壁传热捏边焊换热器”,专利号:201220040302.8,公告号:CN202442615U。2013年11月4日申请,专利技术名称:“联箱壳管储水暖气多管导热换热器”专利号:201320688555.0,公告号:CN203605766U。上述三项现有技术联箱储水式换热器在结构上存在联箱体孔板不承压焊缝开裂漏水的技术缺陷,主要体现在:冷水管管口插入联箱内侧孔板孔内焊接连接焊接头易于开裂头漏水的技术问题,或联箱端头盖板封堵端口与联箱孔板和外侧板焊接连接焊接头开裂漏水的技术问题。申请人又于2015年1月26日申请,专利技术名称:“联箱体承压储水式换热器”,专利号:201520052550.8,公告号:CN204478882U。为了解决上述漏水问题在冷水管管口内安装圆形内孔加强板,加大孔板的横截面积,圆形内孔加强板有效的抵抗联箱体内应力的破坏其强度增加,使得联箱孔板不变形,换热器的承受力强焊接头稳定性提高,解决了上述三项现有技术联箱储水式换热器在结构上焊接头开裂漏水问题或缺陷。本专利技术分析了上述现有技术联箱体管座角焊缝开裂的原因(现象)或缺陷主要是:冷水管插入联箱内侧孔板的孔内焊接结构的设置,焊接面是管壁与联箱孔板壁成为T形焊接头方式,孔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联箱壳体承压换热器,包括两个联箱体,联箱体包括:D字形联箱体或圆管形联箱体;联箱体上设置有管接头Ⅰ(7)、管接头Ⅱ(6)、管接头Ⅲ(4)、管接头Ⅳ(5);D字形联箱体或圆管形联箱体包括:联箱内侧孔板或联箱圆弧内侧孔板(2)、联箱外侧板或联箱圆弧外侧板(19)以及端头盖板(3);联箱外侧板或联箱圆弧外侧板(19)或端头盖板(3)上开有管接头安装孔(21);联箱内侧孔板或联箱圆弧内侧孔(2)与联箱外侧板或联箱圆弧外侧板(19)焊接组合的空间为联箱内腔(17);端头盖板(3)密闭焊接封堵联箱体端口部;联箱内侧孔板或联箱圆弧内侧孔板(2)上开有多个壳管安装孔(11);联箱体之间焊接联通有多支壳体圆管(1);多支壳体圆管(1)两端管口插入联箱内侧孔板或联箱圆弧内侧孔(2)的壳管安装孔(11)内密闭焊接连接;其特征是:联箱内侧孔板(2)与多支壳体圆管(1)的管孔间隔板面上设置有加强物体(8);加强物体(8)与联箱内侧孔板(2)横向焊接构成T字形加强肋骨;或联箱内侧孔板或联箱圆弧内侧孔(2)的管孔间隔板面上不设置加强物体(8);联箱内侧孔板或联箱圆弧内侧孔(2)、多支壳体圆管(1)管腔内设置有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箱壳体承压换热器,包括两个联箱体,联箱体包括:D字形联箱体或圆管形联箱体;联箱体上设置有管接头Ⅰ(7)、管接头Ⅱ(6)、管接头Ⅲ(4)、管接头Ⅳ(5);D字形联箱体或圆管形联箱体包括:联箱内侧孔板或联箱圆弧内侧孔板、联箱外侧板或联箱圆弧外侧板(19)以及端头盖板(3);联箱外侧板或联箱圆弧外侧板(19)或端头盖板(3)上开有管接头安装孔(21);联箱内侧孔板或联箱圆弧内侧孔板与联箱外侧板或联箱圆弧外侧板(19)焊接组合的空间为联箱内腔(17);端头盖板(3)密闭焊接封堵联箱体端口部;联箱内侧孔板或联箱圆弧内侧孔板上开有多个壳管安装孔(11);联箱体之间焊接联通有多支壳体圆管(1);多支壳体圆管(1)两端管口插入联箱内侧孔板或联箱圆弧内侧孔板的壳管安装孔(11)内密闭焊接连接;其特征是:联箱内侧孔板与多支壳体圆管(1)的管孔间隔板面上设置有加强物体(8);加强物体(8)与联箱内侧孔板横向焊接构成T字形加强肋骨;或联箱内侧孔板或联箱圆弧内侧孔的管孔间隔板面上不设置加强物体(8);联箱内侧孔板或联箱圆弧内侧孔、多支壳体圆管(1)管腔内设置有一支管换热管、二支管换热管或多支管换热管(18),一支管换热管、二支管换热管或多支管换热管(18)在联箱内腔(17)握弯联通或连通管(27)焊接联通;一支管换热管(18)进出两端头管口与管接头Ⅲ(4)、管接头Ⅳ(5)焊接联通,二支管换热管或多支管换热管(18)进出两端头管口与集结连接管(16)焊接联通;管接头Ⅲ(4)、管接头Ⅳ(5)与集结连接管(16)的另一端焊接联通构成管程流体循环传热通道;其管接头Ⅲ(4)、管接头Ⅳ(5)和管接头Ⅰ(7)、管接头Ⅱ(6)与联箱外侧板或联箱圆弧外侧板(19)或端头盖板(3)上的管接头安装孔(21)焊接连接;联箱外侧板或联箱圆弧外侧板(19)包裹联箱内腔(17)内的一支管换热管、二支管换热管或多支管换热管(18)与多支壳体圆管(1)两端的联箱内侧孔板或联箱圆弧内侧孔板密闭焊接连接;端头盖板(3)与联箱内侧孔板或联箱圆弧内侧孔板和联箱外侧板或联箱圆弧外侧板(19)端口部密闭焊接封堵组成壳程流体循环传热通道;换热器内的两种介质流体分别从一支管换热管、二支管换热管或多支管换热管(18)的管程和/或联箱内腔(17)以及多支壳体圆管(1)管腔壳程流经进行热量的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联箱壳体承压换热器,其特征是:一支管换热管(18)握成弯管插入多支壳体圆管(1)管腔,而插入的另一端握弯弯管与相邻的握弯弯管的弯管对接口(13)焊接联通;或多支管换热管(18)整体握成弯管插入多支壳体圆管(1)管腔,而多支管换热管(18)两端管口与集结连接管(16)焊接联通;多支管换热管(18)包括组合管换热管(22);一支管换热管或多支管换热管(18)或组合管换热管(22)、集结连接管(16)、连通管(27)在换热器内形成管程流体循环传热流动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联箱壳体承压换热器,其特征是:集结连接管(16)包括:连接管堵板(9)、管接头连接堵板(12);连接管堵板(9)上至少开有二个换热管开孔(14)并翻有边或不翻边,管接头连接堵板(12)上开有管接头开孔(15)或管接头连接堵板不开孔;二支管换热管或多支管换热管(18)两端管口插入连接管堵板(9)上的换热管开孔(14)内焊接连接;连接管堵板(9)与集结连接管(16)焊接连接;管接头Ⅲ(4)、管接头Ⅳ(5)与管接头连接堵板(12)上的管接头开孔(15)焊接连接或管接头Ⅲ(4)、管接头Ⅳ(5)直接与集结连接管(16)焊接连接构成管程进出口循环传热流体通道;二支管换热管或多支管换热管往返握弯蛇形管循环传热通道;二支管换热管或多支管换热管整体插入换热器多支壳体圆管(1)管腔和联箱内腔(17)内;管接头Ⅲ(4)、管接头Ⅳ(5)一端与集结连接管(16)的管接头连接堵板(12)焊接而另一端与联箱外侧板或联箱圆弧外侧板(19)上管接头安装孔(21)或端头盖板(3)的管接头安装孔(21)焊接连接构成多管循环传热流体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联箱壳体承压换热器,其特征是:加强物体(8)为平面立板或三角板或圆钢形状物体或L形立板;加强物体(8)与联...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