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9290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8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窗口中的各金属端子,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方、与所述绝缘本体形成一容纳空间的遮蔽壳体;所述金属端子的固定端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金属线一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中,所述金属端子的活动端上方设置有与所述绝缘本体连接的第一阻挡层,避免所述金属端子上翘引起溃pin。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在金属端子的活动端上方设置与绝缘本体连接的阻挡层,防止金属端子上翘引起溃pin,进而延长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提高电连接器的性能,减小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子产品已经越来越普及,几乎成了人们生活中必备的工具,电连接器在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必须的基础元件。插卡的电连接器一般固定于电子产品的主板上,包括绝缘本体、屏蔽壳体以及设置于绝缘本体中的金属端子,当卡片(如S頂卡)插入绝缘本体与屏蔽壳体之间时,金属端子与卡片上的触点电连接,而电连接器与主板上的电路模块电连接,进而实现卡片与电路模块的电连接。但是,由于卡片插入电连接器的过程中会对金属端子产生一定的压力,导致金属端子的头部与下方的主板表面接触,反复多次接触会对主板造成损坏,影响PCB的布线,同时也会对在金属端子上翘的过程中对金属端子成损坏,产生溃pin的现象,直接影响电连接器的工作性能。如图1?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提出一种塑胶承载简支结构的电连接器,包括金属端子1、将金属端子1引出电连接器的金属线11、绝缘本体2以及塑胶阻挡层21,该结构的电连接器在制造所述绝缘本体2时增加位于所述金属端子1头部下方的所述塑胶阻挡层21,在所述金属端子1被下压时,所述塑胶阻挡层21将避免所述金属端子1与主板的接触,进而避免溃pin现象。但是该结构仍然无法解决所述金属端子1上翘引起的溃pin,如图3所示,如受制程或外力影响,造成所述金属端子1上翘,此时反向插卡或手指反钩,就会发生溃pin,进而影响电连接器的性能。因此,如何更全面的预防溃pin现象的发生,延长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提高电连接器的性能,减小成本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技术内容】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的金属端子上翘引起的溃pin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至少包括:绝缘本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窗口中的各金属端子,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方、与所述绝缘本体形成一容纳空间的遮蔽壳体;所述金属端子的固定端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金属线一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中,所述金属端子的活动端上方设置有与所述绝缘本体连接的第一阻挡层,避免所述金属端子上翘弓I起溃pin。优选地,所述金属端子的活动端下侧设置有与所述绝缘本体连接的第二阻挡层,避免所述金属端子下压对PCB板造成损坏。更优选地,所述第二阻挡层的材质为塑胶或金属。更优选地,所述第一阻挡层与所述第二阻挡层之间的垂直间距不小于所述金属端子的厚度。更优选地,所述第一阻挡层的上表面不超出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阻挡层的下表面不超出所述绝缘本体的下表面。优选地,所述第一阻挡层的材质为塑胶或金属如上所述,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在金属端子的活动端上方设置与绝缘本体连接的阻挡层,防止金属端子上翘引起溃pin,进而延长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提高电连接器的性能,减小成本。【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塑胶承载简支结构的电连接器的局部示意图。图2显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塑胶承载简支结构的电连接器的金属端子正常工作的原理示意图。图3显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塑胶承载简支结构的电连接器的金属端子上翘引起溃pin的原理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图6显示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原理图。元件标号说明1 金属端子22金属线2 绝缘本体21塑胶阻挡层3 电连接器31绝缘本体32金属端子33遮蔽壳体34第一阻挡层35第二阻挡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请参阅图4?图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如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3,所述电连接器3包括:绝缘本体31、金属端子32、遮蔽壳体33、第一阻挡层34以及第二阻挡层35。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31包括底部的绝缘基板和两侧的绝缘侧墙。所述绝缘基板设置于主板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板为PCB板。所述绝缘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容纳金属端子32的窗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窗口的数量设置为8个,所述窗口的数量与端子数量以及设计要求有关,不以本实施例为限。所述绝缘本体31为不导电的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塑胶材料制成。具体地,如图4?图5所示,各金属端子32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31的窗口中,与卡片上的金属触点接触以实现电连接;同时,各金属端子32通过所述绝缘本体31内设置的金属线分别引出所述电连接器3,引出部分的金属线与PCB上的触点接触,实现所述电连接器3与PCB板上电路模块的电连接;进而实现卡片与PCB板上电路模块的电连接。所述金属端子32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金属端子32的固定端与所述绝缘本体31中的金属线一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31中;所述金属端子32的拱起部分与卡片上的触点连接;所述金属端子32的活动端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绝缘本体31连接的第一阻挡层34,所述金属端子32的活动端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绝缘本体31连接的第二阻挡层35。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阻挡层34与所述第二阻挡层35之间的垂直间距不小于所述金属端子32的厚度。且所述第一阻挡层34的上表面不超出所述绝缘本体3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阻挡层35的下表面不超出所述绝缘本体31的下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挡层34与所述第二阻挡层35交错分布,这样可以尽可能大的限制所述金属端子32的活动端,同时可节约材料。所述金属端子32的活动端限制于所述第一阻挡层34与所述第二阻挡层35之间,随着所述金属端子32受到的力不同,所述金属端子32的活动端在所述第一阻挡层34与所述第二阻挡层35之间前后滑动,但不会发生上翘和下沉的情况,避免引起溃pin,同时保护PCB板不受机械损伤。所述第一阻挡层34的材质可以是塑胶或金属,所述第二阻挡层35的材质也可以是塑胶或金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挡层34与所述第二阻挡层35与所述绝缘本体31的材料相同,均为塑胶。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遮蔽壳体33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31上方,与所述绝缘本体31之间具有一容纳空间,以便于卡片的插入。所述遮蔽壳体33包括一遮蔽基板及两侧的遮蔽挡板,所述遮蔽基板与所述绝缘基板平行,所述遮蔽挡板与所述绝缘侧墙卡合,以将所述遮蔽壳体33与所述绝缘本体31固定。所述遮蔽壳体33的上方还设置有一个卡片的图形,以便于确定卡片的正确插入方向,便于操作。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在金属端子的活动端上方设置与绝缘本体连接的阻挡层,防止金属端子上翘引起溃pin,进而延长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提高电连接器的性能,减小成本。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至少包括:绝缘本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窗口中的各金属端子,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方、与所述绝缘本体形成一容纳空间的遮蔽壳体;所述金属端子的固定端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金属线一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中,所述金属端子的活动端上方设置有与所述绝缘本体连接的第一阻挡层,避免所述金属端子上翘引起溃pi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振业张卫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连捷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